破齐残楚——宜阳之战
十万秦军攻打宜阳。
六万韩军坚守宜阳。
韩襄王震惊,年初刚刚结盟,年中就来攻打,这五十年不变是说变就变。
“相国,你看,这是怎么回事?”韩襄王紧急召见樗里子,商讨秦军攻打宜阳的问题。
“大王,这都是甘茂在搞鬼,我即刻回咸阳,力劝秦王撤军。”樗里子说。他心里明白这一定是甘茂和秦武王设的圈套,能够挽回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过这时候也只能这样说了。
“那……那就多拜托相国了。”韩襄王也只能这样说了。
樗里子当天启程,火速赶回了咸阳。
“大王,秦国攻打韩国,那可是背信弃义啊!”樗里子见到秦武王,劈头就说。
“叔叔,咱们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来,好像就不讲什么信义了吧?”秦武王笑笑说。
八
韩襄王其实对樗里子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他知道,既然这是秦武王和甘茂精心设计的圈套,那就绝对不会轻易改变。
不错,宜阳有重兵把守,有两年的粮草,有厚重的城墙。可是,这能挡得住虎狼一般的秦国人吗?韩襄王真的没有把握。
怎么办?除了死守,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求救了。
向谁求救?韩襄王知道远水难解近渴的道理,所以并没有向齐国赵国求救,而是派人前往魏国和楚国求救。
“我们实在得罪不起秦国,实在不能救你们,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承诺,我们不会在背地里攻打你们,你们好自为之,自求多福吧!”魏襄王实话实说了,他也很无奈。
对于这个结果,韩襄王早已经想到了。
楚怀王则答应得非常爽快,声称立即派兵北上,帮助韩国击退秦国。
但是楚国并没有真的出兵援助韩国,而是派遣景翠驻兵边境,做做样子。
好在,对这个结果,韩襄王也早就已经料到了。
一切只能靠自己了。
与司马错当初说的一样,韩国人在宜阳投入了极大的防守力量,不仅部队都是精兵,城里的粮食兵器储备也都非常充足。秦军虽然勇猛,可是宜阳毕竟易守难攻,转眼间五个月过去,秦军伤亡惨重,宜阳固若金汤。
五个月来,樗里子、公孙显等人时不时去秦武王那里说甘茂的坏话,一开始秦武王不以为意,可是随着时间的过去,秦武王终于有些动摇了。
这一天,公孙显又来了。
“大王,我看宜阳是拿不下来了,不如这样吧,大王给我五万兵马,我们绕过宜阳,直接拿下洛邑,岂不是省事?”公孙显一边说甘茂的坏话,一边出馊主意。
为什么说这是馊主意?因为攻打洛邑可不是攻打宜阳那么简单,攻打洛邑肯定会招来天下的反对以及各国的援救,若是齐赵楚魏纷纷出兵,救援洛邑之后必然进一步援救韩国,到时候甘茂就不得不撤军了。
所以公孙显的用意,还是要救韩国。
秦武王知道公孙显什么意思,所以摆摆手拒绝了他。不过,他也确实对甘茂失去了信心。
“攻打洛邑就算了,不过甘丞相确实应该回来了。”秦武王说。这个时候,他忘记甘茂讲的曾参的故事了。
宜阳城外,秦军大营。
秦王特使已经来到,传令甘茂撤军。
甘茂什么也没有说,只让特使带四个字回咸阳。
特使回到咸阳,说是甘丞相不肯撤军,只带回来四个字。
“哪四个字?”秦武王有些不高兴,腾地站了起来——这是要拥兵自重的意思吗?
“息壤在彼。”使者轻轻地说。
秦武王一愣,坐了回去。
息壤?
秦武王想起他和甘茂在息壤别宫的对话了,他想起了甘茂所讲的曾参母亲翻墙的故事。
“是啊,我怎么忘了当初在息壤的盟誓呢?”秦武王猛地醒悟了过来。
既然醒悟了过来,秦武王就要向另一个方向行动了。
“来人,召庶长向寿。”秦武王斩钉截铁地说。
庶长向寿率领两万秦军增援甘茂。
现在,秦军数量增加到了十二万。
甘茂吃了定心丸,立即发动猛攻。
城里的韩军出奇的顽强,因为他们知道,要活命的唯一方法,就是拼命守住城。一旦城破,脑袋就是秦国人的了。
所以,十二万秦军还是攻不下宜阳,并且伤亡惨重。
又过了一个月,宜阳岿然不动。
这一次,秦武王没什么,甘茂自己有点顶不住了。
“兄弟,不行了,看来真是不行了,咱们撤吧!”甘茂认怂了,哭丧着脸对向寿说。
向寿这人,胖乎乎的,心眼不多,可是人很实在。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个时候甘茂撤军就等于自认失败,回去之后再被樗里子等人说些坏话,基本上就算是废了。向寿如果再出来落井下石,很可能就能官升一级。
可是,向寿很实在,他觉得甘茂对他挺好,他不能眼看着甘茂倒霉。
“丞相,我觉得不能啊!您想想,您这要是无功而返,大王会怎么想?大王会有多么失望?樗里子和公孙显们会怎么说?您在秦国还能混下去吗?秦国混不下去,您能去哪里?去韩国?韩国人恨死您了。去魏国?魏国人也恨死您了。去楚国?楚国人也恨死您了。您到时候怎么办?”向寿这一番大实话说出来,甘茂愣住了,埋头苦思,一言不发。
就这样过去了将近半个时辰,甘茂猛地抬头,一拍大腿。
“向寿啊,好兄弟啊,你说得对啊!撤军,就等于找死。与其窝窝囊囊地死,还不如死在战场。”甘茂的眼中冒出了凶光,他准备拼命了。
甘茂下令,明日继续攻城,爵位高者先登,拿不下宜阳,就死在宜阳城下。否则,以临阵脱逃治罪。
谁的爵位最高?甘茂自己。
次日,秦军从四面同时攻城,以发石车先行,将所有石头都砸向了宜阳城。随后,强弓硬弩射向宜阳城,如暴雨一般密不透风。一阵接一阵,直到弩箭全部射尽,宜阳城中石头遍地,箭弩堆积。
对于甘茂来说,今天就是今天,拿不下宜阳,就没有明天。
战鼓擂响,甘茂持剑,第一个冲向宜阳城。身后,各级军官红着眼喊杀着跟随。
云梯架起,甘茂第一个登上云梯。
城头,守军要么被射死,要么还在费力地将堆在身上的箭推开。当甘茂第一个登上城头的时候,守军才刚刚来得及防守。
来不及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主帅先登,秦军官兵个个争先。
秦军像蚂蚁一样涌上了城头,很快,秦军占领城头,打开了城门。
十二万秦军杀入宜阳。
对于秦军来说,收割的季节到了。
可是,韩国军队也不是吃素的。城池是守不住了,可是现在的问题不是守城,甚至不是活命。韩军每个人都知道,城在人在,城失人亡,现在要做的就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有赚。
这是秦军迄今所遭遇的最顽强的殊死抵抗,韩军并不猎头,但是拼命。
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十万具尸体横陈在宜阳城中,一多半没有头。
秦军惨胜,付出了四万秦军的性命。再加上攻城中死亡的士兵和伤残士兵,具有完整战斗力的秦军只剩下不足四万。
宜阳拿下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古往今来皆如是。
今剩叹先生至此也只剩下叹息,挥笔写成一首《蝶恋花·宜阳大战》:
十万秦兵擂战鼓,十万尸骸,北雁来无去。九曲黄河生赑怒,功成一将腥风雨。
谁在家乡耕垄亩?谁荷锄犁?望断黄昏路。烟火人间烽火戍,秋来月满仰天绪。
九
甘茂凯旋。
为什么说甘茂凯旋,而不是秦军凯旋?
因为,随同甘茂回到咸阳的都是伤病残兵,还有战斗力的部队留给向寿守宜阳了。
秦武王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对于秦武王来说,宜阳远比四万秦军将士的命重要。
樗里子、公孙显和司马错对甘茂的战功嗤之以鼻,大多数人都对甘茂以如此大的代价拿下宜阳感到不满。
“大王,甘丞相虽然拿下了宜阳,可是损兵折将,秦军精锐损失过半。若是此时楚国前来攻打,只怕这宜阳城就成了秦国为楚国做的嫁妆了。”樗里子又来说甘茂的坏话。
“叔啊,放心吧,楚王这个喜欢占小便宜的人,料他也不敢。”秦武王没当回事。
正说着,楚国使者到。
“大王,秦国攻打宜阳的时候,贵国使者冯章表示,只要我国不援助韩国,一旦贵国拿下宜阳,就把汉中归还给我们。现在,我们来要汉中了。”楚国使者说。
秦武王笑了,昨天冯章就来过,说是楚国人一定会来找自己要汉中,自己这段时间躲出去,请大王自己看着处置。所以,秦武王早就想好了怎样回答。
“冯章?冯章是谁?啊?冯章来了吗?”秦武王开始装傻,见楚国使者傻乎乎地不知所措,接着说,“你把冯章找来,寡人要问问他。”
使者无话可说,他早就猜到秦国人一定会赖账的。事实上,除了楚怀王,每个楚国人都知道秦国人一定会赖账。
郢都。
楚怀王又一次被玩弄了。
“太不要脸了,太不要脸了。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楚怀王在朝廷里不住声地骂。
群臣都不说话,因为人人都知道占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为什么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因为有楚怀王这个活例子。
“见过蠢的,没见过这么蠢的。”其实,人们的心里都在这么说。
当然,也有人是这么想的:“秦国人固然不要脸,大王您好像也好不到哪里去。”
见无人搭话,楚怀王更加恼火。
“看来老虎不发威,以为我们是病猫。来人,传令景翠立即北上,攻打宜阳!”楚怀王气急之下,决定与秦国人来硬的。
“大王英明!”
“正义必胜!”
……
群臣一下子复活了一般,开始拍起马屁来了。
当然,也并非都是拍马屁,因为此时出兵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秦国与韩国两败俱伤,楚军真能捡个便宜。
景翠率领八万楚军精锐攻打宜阳的消息立即传开。
韩襄王看到了希望,派使者连夜送重礼给楚怀王,请求楚军替韩国夺回宜阳。
“放心放心,等好消息吧!”楚怀王看见礼品就高兴,什么都答应。
向寿急忙向秦武王告急,如今宜阳城内只有不足四万秦军,并且宜阳城破损严重,防守不利。
秦武王有些出乎意料,他确实没有想到楚国人竟然还真的敢来和秦军对抗。不过眼前的形势下,确实是楚国人实力更强。
“臭不要脸,趁火打劫啊!”秦武王很生气,他最讨厌这种趁别人打累了再来挑战的行为了。
“看看,看看,问题来了吧?”樗里子们不失时机地攻击甘茂。
“甘丞相,你看,怎么办?”秦武王问。他觉得这确实是个问题。
甘茂笑了,他觉得这世界上最容易对付的就是楚国人了,因为他们有一个爱占小便宜的楚怀王。
“俗话说,爱占便宜的人永远是爱占便宜的人。只要我们把煮枣送给楚国,楚军就会撤军。”甘茂说。
煮枣是什么?煮熟的枣。
煮枣是个地名,在今天山东省东明县,原本是魏国的地盘。四年前齐国和宋国曾经包围这里,魏国向秦国求救,于是秦军出动,击败齐军。按理说,秦军该撤了,可是秦国人肯当活雷锋吗?结果就是这块地盘成了秦国人的飞地,魏国人敢怒不敢言,早知如此,还不如让齐国人抢走呢!
对于秦国来说,其实这块飞地就是个鸡肋,把这块鸡肋送给楚国人,一点也不心疼。
秦武王于是派人带着煮枣的地图、户籍等足以证明产权的东西去了郢都,献给楚怀王。
“嗯,又来骗寡人了?寡人这一次就是不上当。”楚怀王一开始予以拒绝。
“大王,地图、户籍在此,怎么会骗您?这样吧,我这就跟您的官员前往煮枣交接,怎样?”使者说。这次是现货交易。
“嗯,这还差不多。”楚怀王心情大好,又忘了此前被忽悠被欺骗的历史了。
于是,楚怀王一边派人与秦国使者去煮枣交接,一边派人下令景翠撤军。
为什么有的人受骗?因为他贪小便宜。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受骗?因为贪小便宜的人永远都会贪小便宜。
“骗子!骗子!臭不要脸的骗子!”这一次轮到韩襄王一边转圈一边骂人了,说起来,韩国被楚国骗得也够惨的。
同样是被骗,韩襄王和楚怀王的性质是不同的。
韩襄王被骗,是因为遇上了见利忘义的人;楚怀王被骗,是因为自己见利忘义。
所以,见利忘义的人永远都生活在骗局中,不是自己被别人骗,就是自己骗别人。
归根结底,韩襄王被骗,是因为自己没有实力,所以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秦王能够不断地行骗,是因为他们有实力,他们不必为欺骗而付出代价。
所以,骗人与被骗,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韩襄王也只能骂两句解恨,除此之外,他还能干什么?秦国他惹不起,楚国他也惹不起。
刚骂完楚怀王,坏消息又来了。
当楚军撤军之后,向寿分兵两万向北渡过黄河,占领了韩国的武遂,并且开始在武遂建城。原来,宜阳在黄河以南,武遂在黄河北岸。秦军占领武遂,等于黄河天险归属于秦国,今后秦国可以随时侵略韩国核心地带。
对于韩国来说,失去武遂还有另外一层的糟糕影响。
武遂之所以取名武遂,是因为这里是韩家祖墓所在地。按照周礼,只有周王死后可以用遂葬,也就是墓地有隧道。而其他人都不能有隧道,也就是说棺材只能直落下去。可是到了春秋末期,诸侯们都开始使用周王的规格来下葬,韩家就在这里遂葬自己的祖先,因此命名为武遂。
秦国占领了武遂,自然也就占领了韩家的祖墓,这对韩国人的精神打击是非常大的。
如果说失去宜阳等于断了一条胳膊,那么失去武遂,就等于秦国人的匕首已经抵到了胸口,就等于秦国人的屎盆子已经扣到了头上。
怎么办?韩襄王急出一脑袋的大包。
好在,秦武王现在的心思不在韩国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