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齐残楚——竹篮打水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1 属于: 百家争鸣


子之的心情非常好。

除掉了太子平,也就除掉了心腹大患,更重要的是,利用“百姓”来铲除太子平,自己既不用背黑锅,而且还能得到“受百姓拥戴”的美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万全之策。

子之派人去慰问燕王哙,这个姿态要做,而且要做得到位,到时候连燕王哙都会认为太子平该死,那样的话,自己这个王位就会坐得更稳当。

一个人站在高地上并不难,难的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

就在这个时候,慰问燕王哙的人回来了,而且是慌慌张张的样子。

大王,不好了,先王死了。”

“死了?病死的?”子之的第一感觉是燕王哙可能伤心过度而死,正好可以厚葬他。

“不是。”

“自杀的?”子之觉得自杀的可能也有,这也不算是个坏结果。

“不是。”

“不是?”子之有些紧张了。

“是……是被人从背后杀死的。”

“啊?”子之惊叫出来,他没有想到会这样,这是他最不希望见到的结果,“那……什么人杀的?”

“不知道。”

“立即侦查,务必尽快捉到凶手。对了,封锁消息。”子之下令。燕王哙这个时候被杀,人们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是子之干的。

子之很自然地想到这是有人在栽赃陷害,可是,是什么人呢?

燕王哙被杀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燕国,越是封锁消息,就越是封锁不住,反而人们认为子之做贼心虚。

“真狠哪,杀了儿子杀老子。”有人这样说。

“卑鄙,背后下手。”有人这样说。

“骗子!骗走了王位,现在原形毕露了。”有人这样说。

民意奇迹般地反转了。

“真的不是我杀的啊,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啊!”子之特地召开公卿大会为自己洗白,可是谁会相信他呢?

群众,有的时候真的是不明真相的。

不管怎样,现在轮到子之烦恼了。

他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迅速抓一只替罪,事实上也确实抓了一只替罪羊,未经审判就被处死了。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们更加坚信杀死燕王哙的就是子之。

与此同时,潘寿到处去哭诉,一口咬定就是子之害死了燕王哙。他甚至为自己当初忽悠燕王哙的行为而忏悔,认为自己做了子之的帮凶。

就在这个时候,赵国出兵援助韩国抗秦了。

节奏正好。比预想的还要好。

齐宣王似乎已经看到燕国成为齐国的一个部分了。

田臣思私下里曾经建议齐宣王不要派匡章领军,因为他知道匡章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可是齐宣王没有听从。

“你认为匡章不能战胜燕国人吗?”齐宣王问。

“当然可以,可是……”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怀疑的?”齐宣王坚持要用匡章。

就这样,匡章率领三万齐军北上了。

三万够吗?

三千都够。

齐军进入燕国境内,打着旗号要帮助燕国人铲除子之这个坏蛋。于是,所过之处,都是大开城门,欢迎齐国解放军到来。

齐军一路杀到了蓟城。

这一次,百姓真的出动了,他们打开城门,帮助齐国人包围了王宫。

“乡亲们,你们上当了,这都是齐国人的阴谋啊!”子之在宫墙上对着百姓们喊。

“骗子!骗子!”百姓们大声喊着,根本不相信子之的话。

“难道你们想当亡国奴?”子之加大了声音,声泪俱下。

“骗子!骗子!”

子之摇摇头,苦笑了笑,自言自语:“唉,机关算尽,落得这么个下场,我真是吃饱了撑的,当个什么王啊!”

宫墙外,齐军已经开始进攻了,燕国百姓们高声助威着。

“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啊,太容易上当了!”子之感慨,抽出了剑,然后说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做人要低调啊!”

随着宫墙外百姓们的惊叫声,子之横剑自杀,然后连人带剑跌下了宫墙。

片刻的安静,然后是百姓们的欢呼声。

群众,怎么永远不明真相呢?

现在,主角轮到了匡章。

轻而易举占领了燕国,匡章觉得自己很

“啊呸!”匡章在子之的尸体上吐口水,他觉得子之跟自己比简直就是渣。当年六国联军攻打秦国,齐国的主帅就是匡章,子之后来回燕国之后总是耻笑匡章。为此,匡章早就怀恨在心。

吐完口水,匡章还不过瘾,他觉得应该让大家都来吐口水,于是他下了一个奇怪的命令:

“去,把子之给我腌起来。”

匡章的意思,是要把子之做成腊肉,然后放在石头棺材里,供人们去吐口水。

燕国人觉得这不太好,这有点过分了。

更过分的事情还在后面。

匡章住进了燕王的后宫,然后一个个地奸污她们,并且扬言要把她们都送到齐国的国家大妓院去接客。

“这太过分了!”燕国人有些生气了。

更更过分的还在后面。

匡章将王宫的金银财宝都打了包,准备运回齐国自己的家里。手下的将士们看见了,自然有样学样,在蓟城里打劫,劫财劫色两样都干。

这下,燕国人愤怒了。

更更更过分的还在后面。

匡章宴请燕国公卿,正式宣布燕国并入齐国。

由于喝得太高,匡章在席间透露了一个关键的信息。

“你们这些蠢货,我告诉你们,燕王哙根本就不是子之杀的,是老子派人杀的。哈哈哈哈!你们现在知道了吧?晚了。哈哈哈哈!”匡章狂妄地大笑。

燕国公卿们没有人说话,可是心里都下定了决心:赶走齐国人。

当不明真相的群众明白了真相,会发生什么?

燕国人民终于起义了。

齐军军营被烧,齐军士兵屡遭暗杀。于是,齐军只能集结在蓟城,不敢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燕国各地百姓开始组织兵力,准备围攻齐军。

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韩赵联军在岸门被秦军击败,三国和谈。赵国人和韩国人因此恨透了齐国人,而赵国人绝对不愿意看到齐国吞并燕国。

于是,赵国、魏国、楚国、韩国开始商讨帮助燕国复国、赶走齐军的事宜。

齐宣王紧急召见田臣思和储子,商讨眼前事宜。

齐宣王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就看见田臣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匡章,这个臭不要脸的东西,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混账……”田臣思气得一通痛骂,骂着骂着,突然嘴歪了。

田臣思干张嘴说不出话来,干脆脖子又歪了。

偏瘫了。田臣思被气得偏瘫了。

现在好了,田臣思成了废人。

齐宣王只能和储子继续商量了,而储子是个有想法没主意的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储子说道:“唉,看来,只好撤军了。”

“撤军?那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齐宣王还有些不甘心。

“至少能保住篮子啊!”储子苦笑着说。

齐国撤军了,虽然狼狈,倒也算是安全撤回,顺带着将燕国国宝洗劫一空。

虽然安全撤回了,可是真的很狼狈。

匡章的心情其实还不错,这一趟算是收获不少,所抢劫到的财宝,一部分上缴,另一部分就偷偷隐瞒下来了。至于没有能够吞并燕国,其实跟自己没什么鸟关系。

“大王,怎么无缘无故就撤军了呢?”匡章见到齐宣王的时候,假装很遗憾的样子。

“无缘无故?田臣思被你气得半身不遂你知道吗?”齐宣王也没好气,顺便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尽管齐宣王很不高兴,不过看在匡章送来的宝物和美女的份上,也不再追究他了。

“大王,说起来呢,其实也没有什么遗憾的,燕国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没什么出产,也没什么生意可做,丢了就丢了吧!”储子和匡章的关系一向都很好,所以这个时候赶紧帮着匡章说话。

齐宣王瞥了储子一眼,心说当初说要吞并燕国的是你,如今把燕国说成一坨屎的也是你,到底哪句话才是真的?

“俗话说得好:吐掉骨头,是为了吃肉。大王,现在我们正好可以全力去拿下宋国了。”储子接着说。

齐宣王点了点头,这句话他倒是同意的。宋国虽然小,可是地理位置好,宋国人又善于经商,再加上这些年来没有战乱,所以现在宋国几乎是富甲天下的感觉。宋国的财富,是十个燕国也比不上的。

“嗯,盯着他们。”齐宣王说。他要等待机会。

可惜的是,转眼十三年过去,直到齐宣王驾崩,也没有等到机会。

齐宣王死后,儿子齐湣王登基。

宋国现在怎样了呢?

春秋时期,宋国有两个主要的敌人,第一个是郑国,第二个是楚国。虽然郑国的人口和土地都不如宋国,可是战斗力强于宋国,所以宋国与郑国的战争几乎都是失败的结局。后来郑国衰落,被楚国欺负而自顾不暇,宋国总算不用再担心郑国。可是,倒霉的是,楚国不仅欺负郑国,也欺负宋国,而且欺负得很惨。还好,后来楚国也衰落了。

到了战国时期,宋国夹在齐国、楚国和魏国的中间,看上去强敌环伺,实际上却成了三国的缓冲地带,三国谁也不愿意动他们,所以进入战国以来倒也过得不错,甚至比春秋时期还要惬意。

所以有的时候,与世无争过自己的小日子也挺好。

齐宣王时期,宋国的国君叫剔成,他的弟弟名叫公子偃,字子罕,与春秋时期的宋国贤臣子罕同名,并且也是官居司城。

公子偃基本上就是宋国的子之,也曾到齐国留学,也能讲很多圣贤的故事,名声也非常好,国君也非常赏识他、信任他、重用他。

“主公,你看,诸如升官啊赏赐啊这一类的事情,人人都喜欢,所以这种事情您亲自做就行了。而处罚惩治这一类的事情都是得罪人的事情,挨骂的事情,这一类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做吧。”公子偃向国君剔成提出来,要为国君分忧。

“好啊好啊!”国君剔成挺高兴,他觉得自己这样的话就能过得更轻松了,更受官民的拥护了。

国君剔成随后宣布:今后宋国官民的生杀大权都交给公子偃。

每个人都认为公子偃很贤能。

可是,公子偃的心思只有公子偃自己才知道。

因为各种惩罚的权力都在公子偃的手中,所以宋国的卿大夫和百姓渐渐地不惧怕国君剔成,而害怕公子偃。国君剔成的话可以不听,但是公子偃的话是必须要听的。

终于,公子偃说:“可矣。”

公子偃率领着“不明真相的群众”向国君剔成发动了袭击,国君剔成仓促应战,结果一击即溃,仓皇逃亡齐国去了。

公子偃成了宋国国君,史称“君偃”。

君偃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事实上,任何篡权夺位的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君偃喜欢回顾历史,可是每次回顾历史都很生气,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是商朝的后代,不仅比诸侯国要高贵,就是和周王室相比也要高贵一些。

五国相王的时候,君偃很生气。为什么生气?因为五国竟然没有带他一块玩。

“他奶奶的,他们奶奶的,他们是些什么东西,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就敢称王了?不行,寡人也要称王。”君偃总觉得自己比谁都有资格称王,所以他决定要称王。

于是,没过多久君偃就称王了,从此他就叫宋王偃了。

可是,别人称王都是互相尊对方为王,否则就觉得很不好意思。宋王偃虽然称王了,却没有别人承认,想想都很没

“他奶奶的,寡人才不在乎他们怎么看呢!”宋王偃说。他觉得原本自己就比那些国家的国君要高出至少一个等级。

所以在那一年,实际上是五国相王外加一个自我称王,只不过宋国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没有人注意到。

这世界就是这样,有的人不想称王,有的人偏想称王。

转眼间到了齐湣王三年,赵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赵武灵王传王位给儿子,内政交给儿子,自己则专心于对外战争。

消息传到了宋国。

宋王偃得到了启发,他觉得这个办法挺好。

“他奶奶的,他能,寡人也能。”宋王偃决定照方抓药,索性也把王位传给儿子,自己也当主父。

“没错,他能,大王更能。”相国唐鞅说。唐鞅是从齐国来的,从前是稷下先生。

“嗯,好,他能,寡人更能。”宋王偃对唐鞅的说法很欣赏。

“大王,且慢。”说话的是大夫田不礼,他也是从齐国来的,从前也是稷下先生。当初,宋王偃在齐国留学的时候就认识了唐鞅和田不礼,当上宋国君主之后,特地将他们从齐国邀请到了宋国。

“嗯,为什么?”宋王偃瞥了田不礼一眼,似乎有些不高兴。

“大王,赵国是大国而宋国是小国,小国在大国之间生存,最好是悄无声息不要引人注意。我倒觉得,咱们还是闷声发财的好,就别整那些没用的了。”

田不礼一盆冷水泼过来,让兴头上的宋王偃顿时恼火起来。

“老田,你说宋国是小国?你知不知道宋国的历史比周朝都长?你知不知道宋国的爵位比他们都高?啊,没错,从国土和人民来说,宋国不大。可是,在精神上,宋国才是大国。”宋王偃一通说,说得田不礼不敢再说话。

“老田,你真是太胆小了,咱们当初为什么要来辅佐大王?就是为了要让宋国重新伟大起来。宋国要重新伟大,首先就要宋王伟大起来啊!”唐鞅见气氛有些紧张,表面上批评田不礼,实际上替他解围。

果然,宋王偃的火气消了不少。

“老田啊,你这得向人家唐相国学习了,你看人家说的‘大王更能’,证明人家志存高远啊!”宋王偃对田不礼说。田不礼不敢再说什么,勉强点点头。

什么叫更能?

更能,就是宋王偃把儿子立为王之后,自己不叫主父,而叫太上王。这样,就比各国的王都要高半级。

如果宋王偃知道子之死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的话,他也许就不会这么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