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齐残楚——得似浮云也自由
话说当初乐毅从齐国直接去了赵国,这算什么呢?算流亡?算政治避难?算重归故里?好像什么都不能算。
不过,算什么其实都无所谓,以乐毅这样的大号人才,什么都不用算。
赵惠文王和奉阳君李兑对乐毅的到来都感到惊讶,然后是惊喜。
“什么都别说了,本来赵国也是你的故国,寡人封你为望诸君。”赵惠文王直接给了封号,然后讨论给什么职位,“你想做什么?”
“要不,我把相国还给你?”奉阳君李兑提出,真心实意地提出。
“多谢大王!多谢相国!乐毅落难来投,能承蒙收留就已经感激不尽了。不过此时还是低调一些,以免得罪燕国。再说,乐毅征战五年,身心俱疲,也想静下来歇歇。”乐毅婉拒了,他想回到自己的封邑种地去。
赵惠文王和李兑没有勉强他。
二十六
树欲静而风不止。
时间不长,田单驱逐了燕军,恢复了齐国。
此时,燕国实力和士气都受到了打击。
“哈哈哈哈!”赵惠文王和李兑都笑了,他们原本很担心燕国吞并齐国,因为那样的话,燕国就太大了。再者说,幸灾乐祸本来就是一大快事。
幸灾乐祸之后,李兑有了想法。什么想法?趁火打劫。说起来,趁火打劫也是一大快事。
“大王,燕国新败,而且没有了乐毅,这个时候我们何不趁机出兵,灭了燕国?”李兑建议。
“没错,而且我们有乐毅,哈哈哈哈!”赵惠文王得意地说。
乐毅被紧急召见。
“乐毅先生,给你出气的机会到了。”赵惠文王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燕国新败,寡人想请先生领军,乘虚灭了燕国。”
乐毅哭了。
赵惠文王和李兑都看得有些傻眼,这哭的是哪一出呢?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难道,这触到乐毅的伤心之处了?
乐毅给赵惠文王磕了一个头,然后抹去眼泪,低沉着声音说:“多谢大王的知遇之恩,可是大王知道吗,当年燕昭王对乐毅也有知遇之恩,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尊敬备至。所以,就算他的儿子对不起我,我却不能对不起燕昭王。我想,大王也不希望我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吧?”
乐毅竟然拒绝了。
赵惠文王和李兑面面相觑,沉默了半天。
“唉,我们是趁火打劫,望诸君是高风亮节,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赵惠文王感慨。
“是啊,现在回想,望诸君从赵国出走魏国和燕国,也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赵国的事情啊!”李兑也感慨。
赵惠文王和李兑一商量,决定索性给乐毅一个面子,放弃趁火打劫的计划。
树欲静,风还不止。
东风刮过,西风又来。
骑劫被杀,燕军被驱逐。
此时此刻,燕惠王才知道自己错了,每个当初诋毁乐毅的人也都知道自己错了。可是,谁会说自己错了呢!
那些当初诋毁乐毅的人现在很恐慌,因为燕惠王随时有可能找他们麻烦。现在怎么办呢?
两种办法。
第一种,承认错误,得到燕惠王的宽恕或者适度惩罚。
第二种,继续抹黑乐毅,证明乐毅确实是个坏人。
基本上,大家不约而同地选取了第二种。
分明是乐毅拒绝领军攻打燕国,从而阻止了赵国的入侵,可是传到燕惠王这里的时候,就成了乐毅怂恿赵王攻打燕国。
“臭不要脸,我爹对他那么好,这就翻脸无情了?”燕惠王破口大骂起来,骂了一阵不过瘾,令人写了一封信给乐毅送去了。
当然,写信不是骂街,用词上客气了许多。
不久,乐毅接到了燕惠王的信,信中这样写道:“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震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信的大意是这样:我爹把燕国的军队都交给您了,您帮助燕国破了齐国,报了国仇,威震天下,这个功劳,寡人我牢记在心。(先给自己脸上贴点金,证明自己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倒霉的是我爹死了,我年纪轻轻当了王,身边的人整天忽悠我。(我身边有坏人。)寡人之所以让骑劫替代您,没别的意思,就是考虑到您常年在外特别辛苦,想让您休息休息,也回来帮我管理国家。(可是我没有被坏人忽悠,召您回来原本是好心,是为了您的身体着想。)可是呢,不知道您听了隔壁老王什么忽悠,竟然认为我对您不满意,竟然不打个招呼就跑到赵国去了。(说来说去,是乐毅的错了。)要说吧,您要是为了自己考虑,您这么做寡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可是您有没有想过,当初我爹那么对您,您对得起我爹吗?
乐毅看完这封信,火一下子就起来了:这不是颠倒黑白吗?这不是以怨报德吗?这不是不要脸吗?
一气之下,乐毅写了一封回信。信比较长,这里就不原文照录了,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我这人很愚笨,在先王教诲下也没有什么进步,所以呢,没有能够讨得您身边人的欢心。您召我回去,我倒不是怕自己被杀死,而是担心如果我被杀死了,先王的英明会受到损害,大王您的名声就完蛋了。所以,我逃到了赵国。如今您派人来数落我的罪过,没办法,我只能自我解释一下了。因为担心您的使者说不清楚,所以我就写在信上。(此处省略五百字,主要是乐毅回顾当初怎样与燕昭王策划报仇,如何报仇成功,等等。)我听说,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伍子胥遇上了吴王阖闾,所以帮助吴国称霸于天下。可是后来呢?被吴王夫差给杀了。为什么呢?就因为伍子胥没弄明白阖闾和夫差不是一类人。我呢,就是想避免伍子胥所犯的错误,保全先王和您的名声。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就算绝交也不会互相辱骂。我虽然没什么本事,可是也曾经受过君子的教诲。
基本上,乐毅的话很客气,意思却是毫不客气。
燕惠王收到乐毅的信后,勃然大怒。
“这不是反唇相讥吗?”燕惠王将信扔到地上,拍桌子大骂。
“大王,”这个时候,使者说话了,“据我在赵国所知,大王您得到的关于乐毅的说法都是错的。实际上,是赵王和奉阳君想要乐毅领兵攻打燕国,结果乐毅不仅拒绝了,还阻止了他们攻打燕国。”
“真的?”燕惠王大吃一惊,似乎不敢相信。
“千真万确,大王确实冤枉了乐毅。”使者说。
燕惠王半天没有说话。他陷入了沉思。最终,他总算真的明白了。
“是啊,是寡人对不起乐毅。”燕惠王承认自己错了。
于是,燕惠王又写了第二封信。
这封信,口气就完全不同了。
原文很长,这里只能大致说说意思,摘录名言名句。
信的大意是这样的:寡人就是个混蛋,无法理解您的高明战略,害得您流亡赵国,我真是个混蛋。俗话说,仁不轻绝,智不轻怨。仁德的人不会轻易与人绝交,智慧的人不会轻易发出怨言。谚语说,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自家人吵架,却去找邻居评理,这是不明智的。所以虽然寡人是个混蛋,也希望先生不要在赵国揭我的短,那样也会显得您不够厚道。寡人非常希望先生能够不计前嫌,再来教导我,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
这封信让乐毅有些感动了,毕竟人家是王,能认错已经不容易了。
乐毅并没有再回到燕国,但是他答应燕惠王不会抱怨他,而且今后将会极力促进赵国和燕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作为回报,燕惠王保留了乐毅昌国君的封号,他的家人继续保有封邑。
二十七
尽管有乐毅从中调和,赵国和燕国之间终究还是发生了战争。不过,不是赵国攻打燕国,而是燕国攻打赵国。燕惠王封宋国人荣蚠为高阳君,领军攻打赵国。
此时李兑已死,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担任相国,兄弟两个一商量,决定赶个国际时髦,邀请外来将军统帅赵军。谁合适呢?两人都想到了田单。
于是,赵惠文王派人前往齐国邀请田单前来赵国统军迎战燕军,条件是割让济东三城令庐、高唐、平原的五十七座城邑给齐国。
此时的田单虽然比从前的日子过得好些,可是依然时时感受到齐襄王的猜疑。而齐襄王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可是每次见到田单还是感觉浑身不舒服。
对于赵国人的邀请,齐襄王是满心愿意,可是又不好直说,所以还要假装拒绝。
“这怎么行?相国是我国的顶梁柱,非卖品。”齐襄王大声说着,偷眼去看田单,而在心里,则巴不得田单早点走。
“大王,我看我还是去吧。反正我也老了,正准备退居二线呢,这下还能为国家获得三座大城,为什么不呢?再者说,赵国是我们的友邦,燕国是我们的仇人,帮助友邦去打仇人,不正是我们应该做的吗?”田单知道齐襄王的心思,他决定接受赵国人的邀请。
“这个……既然相国这么说,那寡人就尊重相国的选择了。”齐襄王如释重负,假惺惺地说。
就这样,田单从齐国来到了赵国,依旧受封安平君。田单率领赵军击退了燕军,平原君主动让位,田单就成了赵国相国。
一年之后,田单告老辞职,不过并没有还乡,而是留在了赵国。这样,田单和乐毅一样,老婆孩子在外国,而自己一个人生活在赵国。
田单为什么不回齐国?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在齐国,齐襄王就会感觉不爽。齐襄王不爽,自己以及自己的老婆孩子也爽不到哪里去。
这一天,田单闲来无事,扛着一根竹竿前去钓鱼。
在漳水边,田单看见一个老头也在钓鱼,于是凑了过去。
老头看见田单走过来,抬起头看。
“咦?”两个老头同时发出这个惊奇的声音。
眼熟。
太眼熟。
“难道,您就是?”两个老头同时恍然大悟。
没错,这个老头就是乐毅。
两个人顿时有些尴尬,毕竟他们曾经是战场上的对手。
“哈哈哈哈!”乐毅先笑了,他觉得这世上的事真的很好笑。
“哈哈哈哈!”田单也笑了,他也觉得这世上的事真的很好笑。
田单坐在了乐毅的旁边,两人像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
两人有很多共同的话题,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立下旷世奇功,却都遭受猜忌,不得不远走他乡。
两人聊起当初在即墨的对峙,把自己的策略告诉对方,也都对对方的策略表示佩服。回忆起那一段时间,两人竟然都觉得那是一段很美好的经历,甚至是一段很幸福的生活。
“乐毅先生,如果当初燕王听您的,我实际上无计可施。”田单说。从内心里,田单是佩服乐毅的。
“哈哈!人生总有很多无奈啊!如果当初齐王听储子的,我的策略也没有办法施行。”
“是啊,人生总有很多无奈。但是,也会有很多际遇。”
“不仅有很多际遇,还有很多缘分,就像咱们两个,从前是死敌,如今却是同命相怜的朋友。这世界,是不是很奇妙?”
“哈哈哈哈!”两人又大笑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乐毅的鱼竿动了,乐毅用力一提,一条大鱼应声被提出水面,足有四五斤重。
“好大一条鱼!”田单惊叫起来。这是田单第一次钓鱼,看见这样大的鱼,不禁有些惊喜。
乐毅轻轻地收回鱼竿,将鱼取了下来。
“鱼放哪里?”这时候,田单发现乐毅没有带装鱼的水罐。
乐毅没有回答,而是对他笑了笑,然后一甩手,将鱼扔回河里。
“乐毅先生,好容易钓上来的,怎么放回去了?”田单不解。
“田兄,钓鱼的乐趣在于钓,能钓到固然快乐,钓不到也是享受。这条鱼帮助我得到了快乐,我为什么不放他一条生路呢?”乐毅笑呵呵地说,见田单还有些不解,接着说,“等您钓多了,您就领悟了。”
田单苦笑了笑,盯着河水不再说话。
过了一阵,田单突然想明白了。
“乐毅先生,我明白了,人生其实也是如此,最后留下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过什么,得到过什么。”田单大声说着。
“哈哈哈!不错,正是如此。每次钓鱼,如果最后能够留下几条小鱼做个鱼汤,既新鲜又不担心鱼刺卡住喉咙,这就是最妙的感觉了。”
“先生说得好啊,田单今日就想邀请乐兄去舍下小酌,不知乐兄意下如何?”田单发出邀请。
“哈哈!何必舍近求远,何不就附近农舍求一个瓦罐,两壶浊酒,就在这河边煮鱼汤喝酒聊天?”乐毅提出一个更好的建议。
夕阳西下,一丛篝火,就在漳河边上,两个老头豪饮畅谈,说到妙处哈哈大笑。
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就着鱼汤喝浊酒的人,曾经是改写天下版图的人。更没有人知道,这两个老头曾经是你死我活的死对头,如今却是一见如故的老朋友。
正是:世事难料,人生如梦。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宋〕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临江仙·渔趣
〔当代〕今剩叹
老去诸侯心已懒,黄昏蓑笠乘桴。一竿信手钓江湖。闲云松羽翼,野鹤宿菰芦。
剩向南山收骏马,任他多少宏图。君王赐爵若玄虚。醉中犹惦记,薪火小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