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秦——长平之战
白起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泡脚。他特制了一个陶制的泡脚盆,又大又深,这样泡着非常舒服。
白起还有另外一个习惯,自己不在的时候,任何人不能进入自己的房间,否则立斩。
还在鄢陵之战前,白起住在自己的封地。有一天在泡脚的时候接到了秦昭王的诏令,于是立即出发,泡脚水就留在了房间,没有人敢进去给他倒掉。
十天之后,白起才从咸阳回来,进了屋子,发现泡脚盆还在地上,水已经干了,盆底留下了一只老鼠的尸体。原来,在白起离开的时候,一只老鼠掉了进去,因为有水,所以老鼠无法从盆壁上爬出来,竟然死在了里面。
白起看着老鼠沉静了半天,最后点了点头。
“老鼠是被淹死的。”他说。
不久,就有了鄢陵之战,白起用水淹死了楚国几十万军民。
不过最近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又一只老鼠死在了泡脚盆里,而水其实并不深,不足以淹死老鼠。
“看来,老鼠是被饿死的。”白起若有所思。
三十
白起不是白给的。
早在担任左庶长的时候,白起就派人去六国绘制山川地形了。出征之前,他会依据这些地形图提前作出对策。
此次秦赵对峙,白起又专门派人详细测绘了长平一带的地形。他知道,王龁是无法战胜廉颇的。终有一天,必须要他亲自出马。
白起仔细研究过上党和长平的地形,一个大胆的计划早就形成了。
上党,在今天的山西省晋城市一带。从地理形势上看,上党位于晋东南高原的南端,南面和东面都是太行山,西面则是太岳山和中条山,因为地势极高,被认为“与天为党”,因此命名为上党。
上党本是韩国的地盘,但是与韩国本土隔着太行山。秦国早前拿下了太行山南麓的几座城池,将上党与韩国的联络隔断。上党以西,隔着中条山与赵国皮牢(今山西省翼城县)相邻。上党以北则是赵国的长平,以东则隔着太行山与赵国腹心地带相邻。
秦军此次攻占上党,是从太行山南麓出发的。因此,如果赵军行动坚决果断的话,原本应该在太行山据险防守,秦军则根本没有机会攻打上党。可是,赵军犹犹豫豫,畏畏缩缩,又想拿下上党,又不愿意过于得罪秦国,因此错失了机会。
那么现在,双方在长平相持,长平的地理形势又是怎样的呢?
长平在上党以北,在晋东南高原的中南部,此处横亘着太行山脉的一个支脉,因此赵军能够筑墙扼住山口,利用险恶山势据险固守,秦军几乎是束手无策。
可以这样说,从上党到长平之间,就是一个巨大的盆地,四周群山环绕,形势险峻。盆地中又有若干险峻山脉,都是易守难攻。
目前的情况是,赵军据险防守,秦军仰攻。所以,秦军损失相当惨重。
那么,秦军当下最怕的是什么呢?
“断其粮道,关门打狗。”白起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赵军能够派兵切断秦军在太行山中的粮道,再据险扼守太行山南部通道,秦军就会崩溃。
可惜的是,赵国人缺乏这样的战略眼光和勇气。
敌之要点就是我之要点,要战胜赵军,也只能是以上的八个字——断其粮道,关门打狗。
那么,秦军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赵军到盆里来。
“盆,真是一个好东西啊!”白起由衷地说。
廉颇不喜欢泡脚,泡脚盆也没有饿死过老鼠,这注定了他没有白起这样的战略眼光。不过,他坚信一点:只要我不进到盆里去,就不会被淹死。
赵括就不一样了,他从小就在洗澡盆里泡大,他以为盆里只有戏水的快乐,却不知道溺水是会死的。
赵括没有打过仗,对地形没有概念,什么盆地不盆地的,什么险要不险要的,他的概念,战争就是对杀,杀死敌人的就是胜利者,其他,都是扯淡。
赵括带了二十万赵军前来,加上原先的二十五万,现在赵军足有四十五万。根据情报,秦军只有三十万。从兵力上讲,赵军占据明显优势。
“别人怕秦国人,我不怕,跟他们决战,战场上见。”赵括这样说,然后派人前往秦营下战书,要求决战。
意外的是,秦国人拒绝了。
“看见没有,秦国人就是欺软怕硬,你越怕他们他们就越是欺负你。你不怕他们,他们就怕你。”赵括得意地说,然后更有信心了。
第二次下战书,秦国人依然拒绝了。
“怂了!秦国人怂了!哈哈哈哈!”赵括哈哈大笑。
第三次下战书,秦国人终于同意决战了。
“我要杀他们一个片甲不回。”赵括信心爆棚。
终于,决战的时刻到了。
赵军四十五万,秦军三十万。两军排开阵势,绵延数里看不到头。
赵军打的是赵括的大旗,秦军依然是王龁的大旗。
战鼓擂响,七十万人的呐喊声震撼天地。
秦军和赵军开始冲锋,由于地势所限,其实也就是最前面的士卒开始交锋,后面的士卒不过是呐喊助威。
一场大战从天亮打到中午时分,秦军抵挡不住了,纷纷后撤,赵军乘势追赶。
到天黑,秦军后撤三十里,大营被赵军占领,阵亡一万余人,而赵军伤亡相当。
次日,赵军发起进攻,秦军迎战,又是半日后撤,军营又是被赵军所占,秦军又是后撤三十里,阵亡又是一万余人。
连续三天,赵军都取得胜利,秦军合计后撤一百里。赵军斩杀秦军四万余人,赵军战死人数相当。
“明天,我们要一举击溃秦军,给他们致命一击。”赵括信誓旦旦。现在赵军是全军追击,全力以赴。
次日,赵军天明列阵。
可是,秦军没有踪影。
“秦国人连夜逃走了,全速追击。”赵括下令。
能够在这样规模的战争中击败秦军,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赵括现在可以确认,自己一定会载入史册。
赵军全速追击,可是追出三十里后,他们发现前面是一道壁垒森严的墙壁,墙壁的上面,是无数手持弓箭的秦军士兵。
铺天盖地的箭从秦军的墙壁上以及墙壁后射了出来,猝不及防的赵军前部纷纷死于箭下。
追兵戛然而止。
秦军的墙壁甚至比赵军的墙壁还要坚固,看上去丝毫没有攻克的可能。
“就地扎营。”赵括下令。他没有想到秦军竟然修了这样一道坚固的墙壁。看上去,这绝对不是昨天晚上一晚上能够建好的。
“难道,秦军早就准备了这道墙壁?”
为什么秦军会早早准备这样的一道壁垒?难道秦军早就知道自己会战败?
赵括不是傻瓜,他只是有些狂妄,只是没有参加过战争,不懂得战争的残酷。可是,几天来的战斗让他明白了许多,让他看到真刀真枪下死伤的士兵,也让他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恐惧。
“难道,秦国人有什么阴谋?”赵括这样想。
猛然,他发现秦军壁垒上高高飘扬的秦军大旗上大大地写着一个字:白。
赵括心头一颤。
三十一
白起始终没有露面,他早在决战第一天的前夜就已经撤到了秦军壁垒的地方。这是他精心选择的地方。这里平地较为狭窄,两面都是险峻山峰,这样可以尽可能少地修建壁垒。
十五万秦军已经提前抵达这里,这是秦昭王按照白起要求紧急派遣来的。于是,秦军开始修建壁垒,等到前线的秦军撤退到这里的时候,壁垒已经完工。
三天大战,秦军的损失是四五万人,受伤人数相当。对秦军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损失了。不过白起并不在意,况且这些战死的士兵多半是事先挑出来的老弱病残。
第一天战前,白起已经埋伏了两万五千名士卒在附近的山谷中,三天按兵不动,不起炊烟。
不起炊烟吃什么?
原来,秦人食物以馕为主,就是一种烧饼。秦军出征主要携带的粮食也是馕,就水就能吃,完全不需要建灶生火做饭。因此,秦军的军粮问题比较简单,这也是秦军屡屡远征的一大利器。
第四天,这两万五千人悄悄出山,打着赵军的旗帜直抵赵军壁垒。此时赵军全军追击秦军,壁垒里只留下一万老弱病残。此时见赵军归来,急忙开门,谁知道这些都是秦军。结果秦军将赵军屠杀殆尽,登垒布防,壁垒里军械粮食充足,毫无后顾之忧。
这样,赵军壁垒和秦军壁垒都成了秦军壁垒。
白起下令,坚守壁垒,任何情况下都不出战。
其实,以两军的实力,如果真的全力决战到分出胜负为止的话,秦军是有把握胜出的。不过那样的话,秦军的损失将非常惨重。
赵括发现秦军主帅已经更换为白起之后,决定后撤。白起的威名他是知道的,因为包括自己的父亲在内,提到白起都是充满敬畏的。
对赵括来说,将秦军击退一百里的战绩已经足以交代。正常情况下,秦军就应该撤退了。所以,这个时候后撤是可以接受的。
赵军后撤三十里扎营,之后赵括开始考虑是继续在这里扎营还是撤回赵军壁垒。正在犹豫不决,一个坏消息传来。
“报告主帅,我军壁垒被秦军夺走了。”
“什么?”赵括大吃一惊,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
当晚,赵括分兵十万急速后撤,要在第二天夺回赵军壁垒。其余三十万人依旧扎营,提防秦军从后掩袭。
事实上,赵括多虑了,因为白起根本没有兴趣掩袭赵军。老鼠已经掉进了有水的泡脚盆,还有必要再下老鼠夹子吗?等着欣赏老鼠从盆壁上一次次滑落就好了,等着看老鼠一天天饿死就好了。
赵军对赵军壁垒的攻打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的,赵军壁垒的坚固令赵括感到绝望。到了这个时候,赵括才体会到当初攻打赵军壁垒的秦军的感受。到了这个时候,赵括才发觉廉颇是多么了不起。
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南面,是秦军壁垒。北面,是原来的赵军壁垒,现在的秦军壁垒。东面,是险恶山岭。西面,也是险恶山岭。
辎重和粮食都留在了赵军壁垒的后面,足够占领那里的秦军吃用三年。
唯一让赵括安心的是,赵军攻占的秦军大营中有一些现成的馕,看上去足够一个月的用量。
“修建壁垒,等待救援。”赵括下令。
“盆里要有水。”白起在给王龁讲泡脚盆和老鼠的故事,并为他进行分析,“如果没有水,老鼠就可能拼着命一鼓作气爬出去。而有了水,它就会滑下来,累死自己,或者累到筋疲力尽。等到水干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力气爬上去了。”
王龁现在对白起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说实话,在这之前王龁甚至有些瞧不起白起,这个杀猪出身的杀人狂有什么可以佩服的呢?而现在,他知道只要肯动脑筋,干什么出身其实并不重要。
现在,赵军已经被困在了盆底。回想起来,王龁竟然有些后怕,因为原本该被困在盆底的是自己。
白起给王龁布置决战任务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他:只许败,不许胜。
对于白起的命令,王龁不得不服从,但是他有些困惑。
首先是为什么要连败三天。现在他自己找到了答案,因为唯有连败,才能让赵军失去警惕,全军追击,这才给了秦军两万五千人攻取赵军壁垒的机会。
第二个困惑是为什么秦军要留下粮食给赵军。现在他知道了,留下粮食能够让秦军的败退看上去更真实。但是,还有一点他没有想到,那就是白起所说的“盆里要有水”。
如果完全没有粮食,那么赵军就会绝望,而这个时候赵军势头其实很猛,如果在绝望之下尽全力攻打赵军壁垒甚至秦军壁垒,就很有可能攻破壁垒,即便最终赵军还是战败,秦军的损失将十分惨重。
而留下粮食给赵军,就能让他们心存希望,从而慢慢地消磨他们的斗志,进而在粮食渐渐减少的时候让他们互相抢夺,自相残杀。
“大良造高明,盆里要有水。”王龁决定回到秦国之后,立即做一个泡脚盆,天天泡。
赵括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从小,每当他做错了一件事情而无法收场的时候,母亲都会来帮他收场。有的时候,甚至父亲也会来帮他收场。尽管父亲很严厉,可是该出面的时候还是会出面的。
所以,赵括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鲁莽付出过深刻的代价。
这一次也一样,他认为一定会有人来救他。
如果是廉颇陷入这样的境地,他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对失去的赵军壁垒进行不间断不惜代价的攻打:毕竟,秦军人数不多;毕竟,赵军对自己的壁垒很熟悉;毕竟,天总会黑,敌人总有懈怠的时候;毕竟,赵军有四十万之多,即便付出十万人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可是,赵括选择了等待。
他计算过粮食,除了秦军大营的馕,还有赵军带出来的一部分粮食,大致可以吃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来救援的赵军应该可以赶到并且消灭赵军壁垒后面人数不多的秦军。
如果没有秦军留下来的馕,赵军粮食不过支撑半个月,赵括恐怕也就不能选择等待了。
由此可见,白起是多么高明。
作为一个富家公子,赵括对于细节习惯性地忽视。他习惯了什么都围着自己转,他总认为他想到的就是别人应该做到的。譬如他突然想吃兔子肉,下人们就会在半个时辰内给他做好。
辎重、粮食、部队动员等等这些都是赵括所不关心的,也是他不了解的。在他的理解中,他只需要很有范儿地发出攻打敌人的命令,然后消灭敌人,然后自己成为一代名将。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赵括还在这样想:我们被围的消息会在十天内传到邯郸,赵王会在三天内召集三十万大军,然后在十天内赶到长平,两天时间拿下赵军壁垒,那时候,我们的粮食还能有三天的结余。
一切都是理想状态。一切都是别人在为他全力以赴。赵括甚至没有去想一想,赵国还能有多少士兵可以征召?
一个月的时间,四十万大军就算开山造路,也能打开一条通道了。
可是,赵括选择了等待。
时间,耗去的不仅是粮食,还有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