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秦——坑杀
长平。
白起用一个带水的大盆围困住了赵军。
咸阳。
咸阳无事。
为什么咸阳无事?因为秦昭王和范雎都已经离开咸阳,出函谷关,亲自征兵去了。按秦昭王令,凡十五岁以上男丁必须服兵役,好处是每人赐爵一级。如果拒绝,全家处死。
因此,函谷关外原先魏国韩国的子民现在必须成为秦军了。不过,他们并不是前线的主力,他们的任务是封锁太行山和中条山的所有出入山路,防止赵军由这些道路获取粮食。
邯郸。
赵孝成王现在只知道赵军被围,至于具体情况怎样,完全不知道。因为完全不清楚前线的情况,赵孝成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至于是否救援,这个问题甚至没有人提过,因为赵军主力全部被赵括带走了,剩余的赵军只有邯郸的守卫部队和代地防御匈奴的骑兵部队。前者不能调动,后者太远。
所以,前线赵军只能自求多福了。
三十二
天气很冷,此时已经是冬天岁尾。
粮食很快就吃得差不多了,而救兵完全没有影子。渐渐地,大家知道救兵不会来了,只有赵括还在等待。
一个月很快过去,士兵们饥一顿饱一顿,各种抱怨声此起彼伏。夜晚,哭声阵阵传来。一些士兵暗地里商量要投降,可是投降都没有路。
终于,粮食几乎吃光了,杀马。
终于,四十多天过去,马也吃光了。
四十万人哪!
有人被饿死了,于是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其他的士兵竟然上去啃食这个饿死的士兵。
到了晚上,更恐怖的事件发生了,有士兵被杀死,然后被吃掉。
每天晚上,都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士兵们要么饿得半死,要么精神失常。
赵括终于决定不能再等了,他现在终于下定决心要冲出去了。
于是,赵括亲自领军,组织了还能打仗的五万士兵,用最后的粮食喂饱了大家,然后分兵四队,轮流攻打秦军壁垒。
结果,在秦军密集的箭阵下,冲锋的士兵们全部阵亡,其中包括赵括,也包括把上党献给赵国的冯亭。
主将阵亡。
赵军士兵成了一群没头的苍蝇。
不用商量,所有人都丢弃了武器,跪倒在秦军壁垒前请求投降。
白起用冷峻的目光扫视着壁垒下黑压压看不到头的赵军士兵,他一点也不可怜他们,一点也不同情他们,这只是将近四十万颗人头而已。
唯一可惜的是,这一次不能收割这些人头了。
白起有些烦躁,他不想接受赵军士兵的投降,他想欣赏他们被饿死的场景,看他们自相残杀,看他们人吃人,看他们发疯。可是,出发前秦昭王曾经命令他接受赵军投降。
问题是,如此多的赵军士兵,如果接受了他们的投降,怎么处置他们?如果他们反抗怎么办?这些,都是头疼的问题。
“卫先生,我们要不要接受他们的投降?”白起问自己身边的幕僚。此人是卫国人,姓卫,是白起最器重的门客,常常帮白起出谋划策。
“大王一再叮嘱的,主公恐怕不能违抗啊!”卫先生说。
“我们攻下了上党,可是上党百姓却逃往了赵国。如今这四十万赵军降卒,一旦我们喂饱他们,他们有了力气,他们会怎样?”白起问。
“我倒有一个办法。”卫先生笑了笑说。
白起接受了赵军的投降。
白起命令秦军将赵军分割包围看守,每人分给一碗稀粥,告诉他们明天有好吃的,愿意投降的可以加入秦军,不愿投降的可以放回赵国。
赵军一片欢腾。
秦军完全没有战胜之后的兴奋,反而充满了沮丧。
四十万颗人头啊,眼看着却不能收割,不能换取战功,秦军怎能不沮丧呢?
“今晚挖坑。”这是白起最新的军令,大家不知道挖坑要干什么。
当晚,秦军挖坑,一共挖了二百四十个坑,大坑。
天明的时候,坑挖好了。
然后秦军士兵开始将赵军士兵一个个扔进坑里,赵军士兵饥寒交迫,惊恐万状,没有了武器,多数赵军士兵已经没有力量反抗,少数反抗的则立即被杀死,然后扔进坑里。
大坑数千人,小坑过百人,都是层层叠叠,哭声骂声一片。
随着填坑的土将大坑完全盖上,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
将近四十万赵军被白起活埋。
除此之外,白起下令将此前已死的赵军士兵砍下脑袋,集中埋于一座山下,并且在上筑台。此山后被称为头颅山,此台则被称为白起台。
长平之战至此结束。
长平之战历时三年之久,赵军先后共损失四十五万人,其中近四十万被白起活埋。
在人类历史上,如此规模的活埋绝无仅有。在春秋战国历史上,如此对待降卒绝无仅有。
白起叹了一口气,倒不是因为杀人太多,而是为自己的才能感到惊讶。当然,他也知道,再要一次性收获这么多的性命,几乎是不可能了。
关于长平之战有两个问题一直有争议。
首先是秦军是否活埋赵军降卒。
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按照这个说法,坑杀自然就是活埋。不过,前面有“挟诈”二字,显然是白起用好言相骗,使赵军士兵丧失了警惕。
持怀疑论者主要是认为活埋比较费劲,应该是杀死之后再埋的。
从历史记载来看,活埋的理由更充分。
首先,赵军绝食多日,士兵多半有伤并且饿得没有力气,这个时候的反抗是无力的。即便有反抗,很容易被人数和力量都处于绝对上风的秦军所杀死。从这个角度说,也不可能全部活埋,有的已经奄奄一息,有的则在反抗中被杀死。
其次,杀人是有代价的。那时的武器主要是铜制品,刀并不锋利而且容易折断。那么,活埋就是最节省武器的办法。
第三,白起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人,活埋赵军士兵并不会有任何心理障碍。
第二个问题是赵军是否有四十万之多。毕竟,这个数目看上去实在太大了。
按照《史记》的记载,赵军一共四十五万。
对此,历史上多有质疑:有人声称赵军只有二十万;甚至有人说赵军只有三万;有人质疑说不可能挖出一个能够活埋四十万人的大坑,这显然是一个智商比较低的质疑,因为秦军不可能傻到只挖一个坑。
四十万不排除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从近期不断发现的尸体坑来看,四十万未必没有可能。
三十三
兵法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尽管秦军取得了历史性的大胜,但是三年的战争同样也让秦军损失惨重。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还有战斗力的士兵不足四十万。
白起很想向东推进,一鼓作气灭掉赵国,屠城邯郸,最好砍下一百万颗脑袋。可是,他要面对两个问题。
首先,挺进邯郸需要秦昭王的批准;其次,秦军军粮严重不足,需要后方补给。
“这个蠢货赵括,要是他能再死守半年,秦军无论如何坚持不下去了。”想到这里,白起顺便蔑视了赵括一回。
“大良造,让我去见秦王吧。”卫先生主动请缨。白起此次功劳巨大,自己也会跟着沾光的。
两人商量,卫先生此次去见秦昭王必须绕过范雎,因为范雎肯定会反对。所以卫先生这次回去,不仅要让秦昭王下令补给粮草,攻打邯郸,还要趁机说范雎的坏话,捏造证据把他诬陷为赵国的内奸等等。
卫先生走了,白起则在分析地形,制定攻打邯郸的策略。
“狗日的范雎,等老子灭了赵国,老子就是丞相了,到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你!”白起自言自语。按照秦国军功制,白起以灭国的功劳取代范雎的丞相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
在白起看来,范雎一向把自己当作魏冉的人来打压,扶植王龁、王陵等人,意图将自己边缘化。
白起打仗是把好手,可是在官场上动心眼,他比范雎还差了一点。
这三年,秦国其实过得很艰难。
这三年,秦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三年自然灾害,再加上数十万士兵在战场不能种地,因此收成非常糟糕。
范雎曾经建议开官仓赈济百姓,结果被秦昭王一口拒绝了。
“丞相,咱们秦国为什么强大?就是因为军功制,有功的有赏,没功的没赏。如果开仓放粮,那岂不等于有功没功都有赏?所以,不能这么做。”秦昭王很少这样果决地拒绝范雎,这让范雎不敢再提。
由于秦昭王拒绝开仓放粮,三年来秦国百姓艰苦度日,许多人被饿死。
如今,长平之战结束,范雎认为应该立即撤军,先解国内的粮荒。
就在范雎准备劝说秦昭王撤军之前,范雎的门客来报告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丞相,卫先生悄悄回来了。”这个门客是专门负责监视卫先生的。
“啊!住在哪里?”
“唐寡妇家里。”唐寡妇是卫先生的情人,这段时间卫先生不在,这个门客就公私两便,充当了卫先生的替补。
“哼,卫先生偷偷摸摸回来,无非是想绕过我去见秦王,为白起请求补充粮食攻打邯郸,同时说我的坏话。”范雎把白起的算盘猜得一丝不差,他早就知道这个卫先生,也知道这个卫先生比白起更难对付。所以,他早就想除掉这个卫先生了。
现在,机会来了。
当晚,唐寡妇家中发生血案,奸夫淫妇一同被杀。
对于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这件事,秦昭王是一喜一怒。
为什么喜?因为秦军战胜了赵军,并且消灭了赵军主力,从此天下再也没有对手。
为什么怒?因为秦昭王想要人口,为了避免白起滥杀,在出发之前还叮嘱他要准降,不要砍杀降卒。现在可好,白起是接受了赵军的投降,并且也确实没有砍下赵军降卒的脑袋,可他却把他们活埋了。
四十万哪!哪怕你留下十万,分散之后遣送到边远地区种地都好啊!现在可好,劳动力都被你给活埋了,秦军战胜了又得到了什么呢?
“大王,赵军主力已经被消灭,大良造应该召回了。”范雎提出这样的建议,并没有说秦国闹饥荒的事,因为秦王不会关心百姓的死活。
“是啊,如果再让他率军攻打邯郸,只怕邯郸会被屠城啊!”秦昭王知道范雎的意思,他也是这个意思。
“那什么,可以留下二十万兵将分兵攻打太原、皮牢和武安,之后攻打邯郸。”范雎接着说。范雎的意思,就是邯郸要打,但是偏偏不让你白起去打,气死你。
“嗯,这样好。”
于是,秦昭王急召白起率伤残秦兵回咸阳,剩下二十万精锐交给司马梗、王龁和王陵,继续攻打赵国。
白起很不爽。这是他最不想见到的结果。杀人的机会没有了,立功的机会也没有了。
卫先生怎么没有回音呢?
带着满腔的郁闷,带着老弱病残们,白起回到了咸阳。
士兵们回到家里的时候发现,老婆孩子们已经饿得面黄肌瘦,有的甚至已经被饿死了。还好,士兵们此次多半是立功回来,升官发财立即兑现。于是,家里又恢复了生机。
那些没有回来的士兵的家属立即感受到了差别,忍不住有些抱怨。
白起回到咸阳才知道卫先生根本没有见到秦昭王,派人打听之后,才知道是在跟老情人唐寡妇偷欢的时候被人杀死,至今没有破案。
“狗日的范雎,一定是他干的。”白起第一时间就猜对了答案,可是也只能骂几句过过口瘾。
白起走后,秦军一分为三。
司马梗率领一部分秦军向北进攻,直取太原。太原军民哪里还敢抵抗?扶老携幼向北逃走了。于是,秦军攻占太原。
王龁率领一部分秦军翻越中条山,攻打皮牢。皮牢军民同样惊恐万状,扶老携幼奔逃而去。于是,秦军攻占皮牢。
现在,上党的北面、南面和西面都是秦国的地盘,可以说,上党已经牢牢被秦国占领。
王陵率领一部分秦军翻越太行山,攻打赵国核心部分。
王陵首先攻打武安,武安军民也是扶老携幼奔逃,逃进了赵国首都邯郸。王陵继续东进,包围了邯郸。
赵国,面临着一战亡国的危险境地。
这个时候的邯郸怎样了呢?
整个邯郸正处于不寒而栗的状态。
原来,白起按照卫先生的计谋坑杀了四十万赵军士卒,一共挖了二百四十个坑。每个坑留下了一个赵军士兵不杀,一共留下了二百四十个赵军士兵,然后给他们吃饱喝足,带上馕和水,让他们回邯郸送信。
这二百四十个士兵都亲身经历了秦军活埋赵军的过程,早已经吓得魂飞魄散。虽然他们被白起放了,看上去很侥幸捡了一条小命,但是心灵和头脑所受的创伤无法形容,多数人已经精神崩溃,双目呆滞,或者整日喃喃自语,梦里都被惊醒。这二百四十个士兵在回邯郸的路上有的跳崖自杀,有的不知所踪,回到邯郸的时候已经不足两百人。
见到赵孝成王的时候,这些人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浑身发抖,有的大呼小叫,总算有几个神经比较强大的把过程说了一遍,听得赵孝成王和平原君等人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随后,整个邯郸城都知道了赵军四十万被坑杀、只留下不到两百人回来的消息。
多少人家失去了父亲、丈夫、儿子、兄弟、女婿?
整个邯郸城一片哭声、骂声、惨叫声。
整个邯郸城布满了愁云,充满了绝望。
赵国君臣唉声叹气,悔不当初。
赵孝成王每天都在哭,每天都在后悔。他后悔当初接受了上党,后悔没有听赵豹的话。他后悔派人去秦国求和,后悔没有听虞卿的话。他后悔用赵括换了廉颇,后悔没有听蔺相如的话。
太原丢了,皮牢丢了,武安丢了,赵家世世代代辛苦经营来的土地在一天之间丧失了。
赵孝成王几乎崩溃了。
这个时候,只有平原君和虞卿保持着冷静。平原君并不后悔当初接受上党的决定,他只是对自己没有阻止赵孝成王用赵括换廉颇而悔恨不已。
可是现在,后悔已经没有意义,现在最要紧的是布置邯郸的防守,不能让秦军攻克邯郸,否则一切都完了。
平原君派人向楚国、齐国、魏国、韩国和燕国紧急求援。
赵军的惨败不仅震动了赵国,也震动了整个世界。秦国人的残忍令整个世界再一次看清了这个野蛮国家的本来面目,到了这个时候,各个国家终于明白赵国的失败其实就是世界的失败,赵国一旦灭亡,每个国家也都将灭亡。
所以,魏国、楚国、燕国都立即答应了援助赵国。不过,韩国自顾不暇,不敢出兵;齐国则依然沉迷于享受生活,不肯出兵。
平原君亲自指挥防守,邯郸军民众志成城,全力防守。
秦军攻打邯郸,竟然无法攻克。
“我看,咱们还是求和吧!”缓过一口气来,赵孝成王决定求和。
尽管平原君和虞卿再次反对,赵孝成王还是派了大夫赵郝前往咸阳求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