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秦——茅坑老鼠和粮仓老鼠
联军撤军,一场危机就这样解除了。
这是两个人的宴会,灯光有些暗淡,还有些摇曳。
酒到半酣,赵太后轻解罗裙。
“仲父,还记得当年我的舞姿吗?”赵太后轻轻地问。
“当然记得。”吕不韦轻轻地说,然后笑了。
“我再为你跳一次。”太后站起来,不等吕不韦回话便跳了起来。
赵太后的舞姿还是那么曼妙,还是那么轻盈,还是那么让吕不韦陶醉。尽管没有伴乐,吕不韦依然不禁想起了在邯郸的岁月。
赵太后有些累了,于是坐在了吕不韦的身边,顺势倒在了吕不韦的怀里。
吕不韦并没有惊慌,他太熟悉这样的场景了,当初就是这样。
赵太后轻轻地喘着,微张着嘴唇,眼神蒙眬地看着吕不韦。
吕不韦有些犹豫。
“我要。”赵太后轻轻说。
“太后……”
“叫我蝴蝶。”
“太后……”
“你比他强。”
吕不韦笑了,他喜欢最后这句话。
十
论功行赏。吕不韦奏明太后,将李斯提拔为长史。
那么,李斯是什么人?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今河南省上蔡县),在官府里做一个管粮仓的小吏,混口饭吃。还好,这里离秦国比较远,倒没有战争的困扰,只是,日子过得有些平淡了。
李斯的口才不错,虽然家里没什么钱,可是出手还算大方,平时也没少给上司送礼。可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就是做了管粮仓的小吏,再往上爬,似乎已经到了天花板。
李斯有些郁闷,这样平凡的日子让他感到绝望。可是,以自己的出身,混到这一步已经不错了,很多人羡慕呢!
这一天,李斯和朋友在外面喝了几口村酒,急匆匆去上班了,很不尽兴。
来到粮仓,先去了集体宿舍,只为了去那里的茅坑拉个大便。
刚到茅坑门口,李斯就觉得肚子里翻江倒海,“哇”一声,把刚吃的酒肉都吐了出来。看来,酒有些过期,要不就是肉有些发霉,要不就是酒有些过期而且肉有些发霉。
吐完了,肚子舒服一些。紧接着,该下一项了。
李斯进了茅坑,一只老鼠正在里面探头探脑,看见有人进来,吓得飞奔而逃。
李斯在茅坑边上弯下腰仔细地看了看下面,看有没有老鼠,免得蹲下去的时候蹿出个老鼠来吓自己一跳。
在确认没有老鼠后,李斯这才放心地蹲了下去。
少顷,李斯就看见刚才那只老鼠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小心翼翼地向自己的呕吐物走去——那可是它的美食。只见这只老鼠灰不溜秋,身上还有几块癞斑,瘦骨嶙峋,一身肮脏,胡子上似乎还沾着屎。
“唉,看这老鼠混的,还不如我。”李斯自言自语,颇有感触。
就在老鼠一步步接近美食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狗叫,老鼠吓得一个激灵,飞奔躲藏而去。
狗来了,这是李斯家的阿黄,他有时候会带它来这里,捡些骨头吃。
阿黄把老鼠的美食霸占了,一顿饕餮大餐吃得干干净净,然后摇摇晃晃,醉着走了。
吐完了,拉完了,李斯用边上的木棍擦了屁眼。木棍上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屎了。
解放了自己,李斯感觉好受了很多,他背着手溜溜达达进了粮仓。
粮仓还真不小,也凉快,一股粮食的香味扑鼻而来。
李斯懒洋洋地坐下,扫视四周,这时候看见了一家老熟人。
什么老熟人?一窝老鼠。
这窝老鼠就住在粮仓里,李斯抓不住它们也不想抓它们,哪个粮仓还不养几窝老鼠啊!
老鼠们也早就认识了李斯,大家基本上是相安无事,各有各的精彩。
此时,一窝老鼠正在慢悠悠地品尝粮食,几只小老鼠还快乐地游戏追逐,气氛祥和而快乐。看见李斯进来,就当什么也没看见。
看着这窝幸福的老鼠,李斯猛地想起在茅坑见到的那只老鼠。
这窝老鼠一个个吃得圆滚滚的,脑满肠肥,皮毛发亮,动作悠闲得甚至有些高雅,有人来的时候也十分从容镇定,在它们的眼中你看不到恐惧。
“真是鼠比鼠,气死鼠啊!”李斯心想。突然,他想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两窝老鼠的生活品质如此天差地别呢?
想了半天,李斯一拍脑袋,有了答案:为什么?就是因为环境不同啊!
很自然地,李斯发现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人类。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混得好还是不好就像这两窝老鼠,在于他所处的环境。
“譬如说我,再有能力,再努力,在这个小县城里,也就做到这个份上了。可是如果我在都城呢?我听说给丞相看大门的都是中大夫级别了。所以,待在这里,一辈子就只能跟茅坑那只老鼠一样。要想过上粮仓老鼠的幸福生活,就要走出去,去大都市。”李斯想。像所有的北漂一样,李斯决定走出去,去各国游说。
“多好的日子啊,瞎折腾什么?外面兵荒马乱的,就别去了。”老婆是第一个反对的。女人总是这样,不愿意男人离开。
“啊呸!平时说我没本事挣不到钱的不是你吗?说人家谁谁谁嫁了个有钱的好男人的不是你吗?我在家待着你嫌我窝囊,我要出去闯荡了,你又说我瞎折腾。”李斯痛斥老婆。女人都是这样,怨言很多,见识很少。
老婆狠狠地瞪了李斯一眼,她平时就很凶狠。
“我可告诉你,你今天走,我明天就去找隔壁老王,带着你儿子,让你老婆孩子都没有。”老婆发出威胁。
“哼,我早就防着你这一手。我告诉你,隔壁老王跟我一块走。”李斯笑了,他早就说动了隔壁老王同行。
老婆傻眼了,哭骂着走了。
没多久,老丈人来了,老婆则跟在后面。
“女婿,就别折腾了,好好过日子吧。没听说吗,平平淡淡才是生活。”老丈人有些见识,规劝李斯。
“不,我听说,生命在于折腾。平平淡淡,跟老鼠有什么区别?”李斯并不买账,顶撞老丈人。
老丈人有些恼火了,说话也就不那么客气。
“女婿啊,撒泡尿自己照照吧,就你那点料,也就是在这小县城里还能忽悠三四,到了大都市,不就是个没有见识的土包子?”老丈人不分轻重,一通臭骂。
虽然老丈人话说得难听,可是李斯觉得蛮有道理,就凭自己现在这样,就算去了大都市,能干什么?人家凭什么用你呢?想到这里,李斯决定改变自己的计划。
不走了?
走,不过走的地方不同了。
李斯决定先去找地方拜师学习,有了学问再去大都市闯荡。
李斯知道在楚国兰陵有一个当今世上最有学问的人,此人名叫荀况,人称荀子或者荀卿。荀子曾经在稷下学宫担任祭酒,也就是首席学者,如今被楚国任命为兰陵县令,同时招收学生。
李斯决定去投师荀子,说动隔壁老王同去。
于是,不顾老婆和老丈人的双重阻拦,李斯拜师学艺去了。
十一
从上蔡到兰陵,大致五百里路。
李斯和隔壁老王一路辛苦,终于来到了兰陵,并且见到了荀子。
“你们两人,我只能招收一个。”荀子板着脸说,没有商量的余地。
李斯和隔壁老王互相看了一眼,不免有些失望。
“好了,你们分头面试,然后我来决定吧。”荀子说。
于是,两人分别去见荀子。
最终,荀子决定留下李斯。
隔壁老王灰溜溜地回家去了,多余的盘缠都借给了李斯。
李斯非常得意,假惺惺地送走了隔壁老王,忍不住大笑起来。不过,他没弄明白的是,为什么荀子选择了自己。
“李斯,你知道我为什么留下你吗?”荀子问,他知道李斯一定想知道。
“是因为我的口才比他好?”李斯猜测。
“不是。”
“我比他有学问?”
“不是。”
“我比他更真诚?”
“不是。”
“那我真不知道了,请先生告诉我。”
“人性本恶,你展示了你的人性之恶,所以我选择了你。”荀子说,见李斯还有些懵懂,接着为他解释,“当我面试你的时候,你不仅吹嘘自己,而且不失时机地贬损隔壁老王,很不厚道。但是,这恰恰说明你很真实,展现了人的本性。而隔壁老王除了说自己的好处之外,从来不提及你,就算我问起你,他也没有贬低你,他这样的人太虚伪,没有前途可言。”
“正是正是,先生说得太对了,这隔壁老王貌似忠厚,实则奸诈,不仅借钱不还,而且勾搭邻居有夫之妇,他真不是个好东西。”李斯这个时候还不忘记说上隔壁老王几句坏话,不过转念想想,这隔壁老王回去,自己的老婆说不定就真保不住了。
看来,有得必有失啊!
荀子笑笑,心说这小子真是个奇才,看上去很有前途啊!
荀子是个大家,学问确实很大,精通《诗》《书》《周易》和《春秋》。
跟着荀子,李斯的学问大有进步。
除了李斯,荀子还有一个学生,名叫韩非。此人比李斯略小,看上去人有些木讷,说话口吃,不善言辞。
一开始,李斯有些瞧不起韩非,虽然韩非来得更早一些,李斯称他为师弟。
可是,当李斯知道韩非来历的时候,他改口称韩非为师兄了。
原来,韩非是韩桓惠王的公子,韩国虽然弱小,可是怎么说韩王也是王,韩非那也是正牌的王子。
韩非有的是钱,花钱基本上没概念。只是一点,韩非似乎不怎么花钱,他对女色和服饰都不在乎,只是一门心思跟着荀子学习,一看就是个书呆子。
李斯自从知道了韩非的来历后,开始全力巴结,每天都是师兄长师兄短的,渐渐地两人成了好朋友。李斯总是向韩非借钱,基本上是有借无还。不过,韩非并不在意。
李斯有些奇怪荀子为什么会收这么个书呆子做弟子,难道是为了他的钱?时间不长,李斯终于知道,荀子根本不在乎钱,收韩非子也不是为了钱。
那为了什么?
“李斯啊,你是展现人性之恶,而韩非是研究人性之恶,你们各有所长。不过,我知道,能够继承发展提高我的学问的,一定是韩非而不是你。凭借着你的人性之恶,你能当上大官,可是要留名千古,那就是韩非了。”荀子告诉了李斯答案,他知道李斯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到了这个时候,李斯才开始真正去了解韩非,才发现这个书呆子别看说话口吃,做起学问来一点也不口吃,整天研究什么法术势什么乱七八糟的,有的时候把老师都整得懵圈。
转眼三年,韩非还在津津有味地跟着荀子学习,李斯待不住了。三年啊,这隔壁老王能闲着吗?况且,自己来学习是为了游说诸侯赚取功名,再熬下去,就老了。
李斯一直在认真盘算自己该去哪里发展,跟随荀子这三年,他终于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楚国是没有前途的,这个国家是一盘散沙。韩国和魏国是没有希望的,他们都在苟延残喘。齐国也是没有希望的,大家都在忙于享受。燕国也是没有希望的,偏远而弱小。赵国呢?也许还行,但是估计不行。实际上,只有秦国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老师,您总说仁义之师无敌,可是,秦国已经经历了四代秦王,天下无敌所向披靡,他们可不是玩仁义的,他们只是懂得应变而已。”李斯对秦国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老师总贬损秦国是不对的。
“斯啊,你这就是不懂装懂了。秦国靠着军功制提升武力,确实强大。但是这有什么用呢?虽然秦国已经抢占了大量的土地和人民,可是他们整天还在担忧六国会联合起来灭了他们。不行仁义终将灭亡,所以秦军虽然强大,实际上是末世之兵,最后的疯狂而已。斯啊,你这是舍本求末啊,这世界乱就乱在你这样的人身上了。”荀子斥责李斯。
李斯不敢争辩,不过,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去秦国了。
没过几天,李斯来找荀子辞行了。
“老师,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今秦国想要吞并天下,这是我们这类百姓翻身的机会啊!如果一个人穷困潦倒却不思进取,只知抱怨而假装对功名没有兴趣,这是自欺欺人。所以,我要告别先生,前往秦国去了。”李斯对荀子说。
“去吧,秦国倒也是最适合你的地方。斯啊,人虽然性本恶,但也是可以向善的。为师没别的话说,希望你得志之后,能够有仁义之心。否则,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荀子自然知道李斯去意已决,也能预料到李斯可以在秦国大展身手。当然,他也预想到自己的叮嘱对李斯来说大致也就是一通臭屁,可是,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
“李斯谨记了。”
离开了兰陵,李斯向西而去,恰好要路过上蔡,于是回家看看。
回到家中,李斯吃了一惊,因为老婆竟然还在,竟然没有去跟隔壁老王。看来,老婆还真是刀子嘴豆腐心,对自己还算忠心耿耿情比金坚,总之,这个老婆还在。
“老婆,你为什么没有跟隔壁老王跑掉呢?”李斯问。
“别提了,隔壁老王的隔壁也是老王,对不?”老婆问。
“对啊!”
“所以,你们出去那段时间,隔壁老王的老婆被隔壁老王的隔壁老王给勾搭走了,所以隔壁老王回来伤心过度,疯了,然后没多久掉到井里死了。后来,隔壁搬来了老刘。”老婆说。这么说来,不是老婆忠心耿耿,而是隔壁老王死了。
李斯笑了,倒不是因为老婆保住了,而是因为借隔壁老王的钱不用还了。
心情好,李斯决定出去遛遛狗。狗还是那条阿黄。自从李斯走后,阿黄的生活水准就下降了许多,如今瘦骨嶙峋,倒有点像茅坑里的老鼠。
大儿子已经八九岁了,小儿子则有七八岁了,李斯带着两个儿子,父子三人带着阿黄出了上蔡东门。
一只野兔突然掠过,阿黄不顾一切地追了上去,李家父子三人紧紧跟随。就这样,前面是兔子,后面是阿黄,再后面是李斯父子。
兔子最终还是跑掉了,阿黄累得趴在地上喘粗气,舌头伸出来老长。两个儿子意犹未尽,还在东张西望看哪里还有兔子。李斯看着两个快乐的儿子,顿时感到一家人其乐融融。
回到家里,老婆已经做好了饭。一家人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享受着天伦之乐。
“老公,你看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多好啊,就别走了。”老婆说。
“不!”李斯坚定而决绝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