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宗师——天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庄子·知北游》
【译文】
天地功德无量却不言语,四时规则运行却不议论,万物成熟变化却不说话。圣哲的人,探究天地伟大的美德,而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所以,最明智的人往往无所作为,顺应自然。这就是说他们明察于天地的意思。
五十四
胡乱决定去找庄子,不为别的,他想看看庄子是怎样评价这些学者们的,与荀子的角度有什么样的区别。恰好巫姬也想去看看庄蒜氏,于是两口子溜溜达达,到了庄子的家。
庄子正在家里种菜,庄蒜氏则在喂鸡,见胡乱和巫姬来到,急忙打招呼。巫姬和庄蒜氏聊天去了,胡乱则来找庄子。
“小胡乱子,怎么今天想起看我来了?”庄子笑吟吟地问。
“啊,我有些困惑。”
“困惑什么?”
“最近这些日子我接触了各门各派的大师们,各说各的理,个个都有理,我实在是有点判断不清了。不知道先生能不能给我说说他们的优劣长短,让我能够有所取舍?”胡乱说。
“这个,妄论别人的长短,不太好吧?”庄子委婉地拒绝。换句话说,就是委婉地没有拒绝。
“就跟我说说,反正没有人听见。”胡乱说。
如果庄子说“怎么会没有人听见?天能听见地能听见”,那就是不肯说了。不过庄子没有这么说,而去了树下荫凉里坐下,这说明他是想说说。
“天下自称大师的人很多,都认为自己就是真理。还有人自以为比大师还高一点,那就是犬师了。古代所谓道术,究意在哪里呢?无所不在。神由何而降?明从何而生?都渊源于大道。”庄子开篇就这么说,看来他早有看法,早就想说。
胡乱点点头,这年头,伪专家太多,水货大师太多。
“固守根本的,称为天人。固守精神的,称为神人。固守本真的,称为至人。以天为根本,以德为依据,以道为方法,能够看到变化的,称为圣人。用仁来施恩于百姓,用义来教育人们,用礼来规范大家的行为,用乐来调和性情,温和慈祥,称为君子。”庄子推出一系列的概念,是要为对号入座作准备吗?
在庄子的眼中,谁是天人?谁是圣人?谁又是神人?胡乱开始猜测。
“古人真的是很完美啊,《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就是明证。《诗经》用来表达人们的想法,《尚书》用来记载历史,《礼记》用来规范行为,《乐经》用来和谐生活,《周易》用来阐明阴阳,《春秋》用来解说名分。可惜啊,如今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虽然有百家学说,可是再也达不到古人的境界了!”庄子开始感慨,一般来说,这就是要进入正题的前奏。“那,先说说墨子吧。小胡乱子,你怎么看墨子?”
胡乱没想到庄子会先把球踢给自己,自己先挑起来的话题,不说的话就有点不地道了。可是,说什么呢?胡乱灵机一动。
“墨子嘛……”胡乱把荀子对墨子的评价说了一遍。
“其实呢,不奢靡不浪费,这是符合古人的做法的。墨子和禽滑厘的理想确实很不错,兼爱非攻都是好事,墨子也很好学很有学问。问题是他们走极端太偏激,他们的做法行不通,违背人性啊。所以,他们的做法只能制造动乱。要实现安定,墨家做不到。不过,墨子是个真实的人。像他这样的人,你找不到第二个。吃苦耐劳,面黄肌瘦,认准理想不回头,可以说是才干超群吧。”庄子对于墨子的评价还是很正面的,他肯定了墨子的人品和才干,只是对他的做法不认同。
胡乱点点头,他觉得庄子比荀子更具有包容性。
“那,先生怎么看孟子和荀子?”胡乱问。问完就后悔了,因为这两个人明显不是一类人,不应该放在一起来评价。
“我给你讲个段子吧。”庄子笑了,他才没有傻到去直接评说孟子和荀子的地步。
庄子的段子是这样的。
颜回有一天对孔子说:“老师,我进了个步。”孔子问:“你进了个什么步?”颜回说:“我把仁义给忘了。”孔子说:“嗯,不错,不过还要进步。”
过了几天,颜回又来说:“老师,我又进了个步。”孔子说:“你又进了个什么步?”颜回说:“我把礼乐给忘了。”孔子说:“嗯,不错,不过还不够。”
又过了几天,颜回又来说:“老师,我又进了个步。”孔子说:“你又进了个什么步?”颜回说:“我坐忘了。”孔子问:“坐忘是个什么东西?”颜回说:“就是不但忘了世界,而且忘了自己。四肢麻木,耳目失灵,灵魂不知去向,大脑停止思维,这就是我说的坐忘,这是不是就是传说的得道?”
孔子说:“嗯,得道了,就会心无旁骛。随机而变,就不会死守教条了。颜回啊,你现在就是一个贤士,今后我也要跟你学习了。”
段子讲完了。
胡乱当然知道这是庄子编的,因为胡乱是从孔子那里来的,他当然知道从来没有过这段对话。不过,胡乱知道这个段子的含义。坐忘是最高层次的,其次是忘掉礼乐,最差是忘掉仁义。如果坐忘对应庄子的话,礼乐就对应荀子,仁义就是指的孟子。
所以,庄子这个段子的意思是,荀子的境界还差两点,孟子差的就不是两点了。
段子真是个好东西。
“那,宋钘呢?”胡乱想起来荀子曾经贬低宋钘,想听听庄子的看法。
“不追求名利,不苛求于人,自己能吃饱就算满足,却为世界和平而奔波,这也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宋钘和尹文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制作了像华山一样的帽子以代表自己的理想,不带偏见和善待人。受到欺侮不以为耻辱,解劝争端主张和平。虽然他们的主张不受世人待见,可是还是死皮赖脸到处宣扬。而且,他们和墨家一样都有自虐情结,上顿不接下顿,清心寡欲。唉,人是好人,可是反人性啊。”说到这里,庄子叹一口气。
“是啊。”胡乱也跟着感慨起来。他发现庄子总是能发现一个人好的方面,总是从一个人的动机去理解他,即便认为他的方法不对,还是肯定他积极的一面。换句话说,肯定他积极动机的同时,也会指出他的方法不正确。“唉,宋钘真应该和先生好好聊聊,可惜他已经不在了。”
想起宋钘的死,胡乱不禁唏嘘不已。
不等胡乱再提起,庄子接着说起了慎到。
“公正无私,无党无派,一视同仁,这也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彭蒙、田骈、慎到就致力于此。他们认为万物都有所能,有所不能。所以慎到主张抛弃智慧,杜绝圣贤。田骈和彭蒙也是这样,他们不在乎是非,常常违反人意,不受人们尊敬。他们所说的道并不是直正的道。然而,也不能说他们一点也不知道。”庄子对慎到的评价显然又更低了一点,但是也没有将他说得一无是处。
基本上,胡乱现在也知道了庄子的路数。
如果说荀子的路数是全盘否定狗血喷头的话,庄子就是一分为二、肯定动机否定方法了。
所以,胡乱决定换个问法。
“先生,那有没有您所说的什么天人神人圣人什么的?”胡乱问。
“重视精神,轻视物质,不追求外物,安心于内心与神明的交流,古人有这样的道术,关尹、老聃知道之后欣然相从。他们的学说建立在常无与常有的基础上,以太一为核心,外表显示柔弱,内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核心。他们从不争先,甘心落后;他们不求实用,只要内心虚空。他们说‘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常包容一切,从不凌驾于人,他们可以说无可比拟了。关尹、老聃啊!真是古代的博大真人啊!”庄子满怀感情地说。
庄子对于老子的敬佩,胡乱是知道的,他也知道庄子后来和老子被合称为“老庄”。不过,庄子并没有说老子是天人或者圣人,而是给他发明了一个“真人”。
趁着庄子高兴,胡乱问了一个刁钻的问题:“那先生怎么评价自己?”
庄子扫视了胡乱一眼,实际上他并没有看胡乱,而是看胡乱身后的那一片山,以及山后的那一片天。
当眼睛聚焦于无限远,就有一种虚空的感觉了。
“寂寞无形,变化无常,死啊生啊,与天地相合,与神明同往!茫然何往,忽然何去,万物云集,我该去哪里?古代的道术有这种,庄周就好这口。”庄子像在回答胡乱,又像在自言自语。“以荒谬的学说,荒唐的言论,奇葩的言辞,放纵形骸,自说自唱。认为天下沉浊,郑重说话等于放屁,所以以卮言来肆意发挥,以重言来实话实说,以寓言来说明道理。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但是绝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此来和人们相处。他的书高明精深但是深入浅出绝不卖弄文采,他的言辞虽然变化多端但是可读性强。他的内心充实,一路向前,他上与造物者同游,下与忘却死生不分终始的人为友。大道无边,没有止境。生命不息,求道无尽。”
庄子的表情有些夸张,头高高仰起,双手扬起高过了肩膀,两只脚都踮起了脚尖,仿佛随时要起飞。
胡乱被深深地感染,他望着庄子的双手,微微张开自己的嘴,随时准备恳求庄子带自己一块飞。
“老庄,劈柴火去啦。”庄蒜氏的大嗓门将庄子从迷幻世界中找了回来,胡乱也就跟了回来。
于是,庄子去劈柴了,胡乱也跟着劈柴去了。
“小胡乱子啊,我刚才已经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了。”庄子一边劈着柴,一边说。
“我也感觉晕乎乎的。”胡乱也还有些激动。
劈柴是个体力活,两人干得一身大汗,算是把一个月的柴都给劈好了。这个时候,酒菜也端上了桌,两人洗把脸,开始吃菜喝酒继续聊。
“其实吧,我最想知道先生怎么看惠施。”平静下来之后,胡乱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惠施这个人吧,既无聊又有趣,为什么这么说呢?他整天想些无聊的东西,还自以为符合逻辑。说什么名称是人强加给事物的,如果人类当初把汪汪叫的称为羊,咩咩叫的称为狗,那么狗就是羊了。说什么人被火烤觉得热,是人热,不是火热,所以火不热。说什么因为山有回音,所以山有嘴。说什么瓶口是虚的,瓶塞是实的。实的消灭虚的,瓶塞消灭瓶口。所以不是瓶口咬紧瓶塞,而是瓶塞堵死瓶口。说什么马的存在加上牛的存在,等于二。再加上毛色的存在,所以一匹黄马加上一条黑牛,等于三……你说说,这多无聊?”庄子一口气举了一堆例子,有的胡乱听说过,有的根本没听说过。
“是够无聊的。”胡乱说。
“可是这家伙自己还看不见,他还认为自己伶牙俐齿出众超群,人世间难逢对手。可惜啊可惜,他貌似有才,实际上一无所成。就像我曾经给你讲过的那个段子,一个人憎恨回声,跑入空谷,敞开大嗓骂周围的群山:‘闭嘴!不准叫嚷!’另一个人跑到阳光下面去追赶自己的身影,声称他要超越自我。惠施就是这么个人,公孙龙也是这么个人,可怜啊。”庄子说着,摇了摇头。
“那为什么说他有趣呢?”
“如果没有这家伙,我的段子就少了很多啊,哈哈哈哈。”庄子笑了,似乎想起了拿惠施找乐的往事。
胡乱也笑了,他想起来惠施口若悬河眉飞色舞之后,被庄子一个又一个段子弄得张口结舌的样子,那确实很好笑。
说完惠施,胡乱猛地想起另一个问题。
“庄子先生,我在后世所学,说您是道家,跟老子一个派的。还说您反对孔子,总是讽刺挖苦孔子,贬低孔子,不知道您是怎样看孔子的?”
“怎么会?”庄子很诧异的样子。
“不是吗?”
“据我所知,我们兰陵这帮人,如果论起师承辈分,个个都该算孔子的徒子徒孙吧?虽然我是自学成才,可是自学的教材多数也是孔子流传下来的,至少也算半个孔门弟子啊。我们这些人中,除了墨子反对儒家,有时候抨击一下孔子之外,其余人都很尊敬孔子啊。就算是墨子,私下里实际上也很尊敬孔子啊。”庄子解释说。
胡乱笑笑,似乎不太相信。
“曾经,我和惠施有过一段对话。我说孔子六十岁的时候反思自己,过去以为对的,现在看来却是错的,却不知还在重复他六十岁前曾经犯过的错误。惠施问孔子是不是个励志而崇尚智慧的人。我说六十岁之后他就弃绝励志和智慧了,只不过他自己从来没有说过。孔子曾经说过人的天分受之于自然,恢复灵性才能使生命完整。如果出口就是利害、仁义,喜欢争辩事情的是非好坏,这只能让人口头上服你。只有让人心服口服,这才足以制定天下的准则。这些就是孔子说的。说实话,我比不上。”庄子回忆了一段他和惠施的对话,认为孔子在六十岁之后就对于道有所领悟了,而自己还比不上。
这是谦虚?还是假装谦虚?
胡乱想了想自己看过的庄子的著作,发现庄子说的是实话,孔子在他的笔下真是一个接近得道的人。
突然,庄子眼前一亮。
“小胡乱子,你问了我半天,我也问你一个同样的问题,后人怎么看我们?”庄子问。
这个问题让胡乱有些为难。他想了一阵,这才回答。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么说吧,后世不少人看老庄孔孟的书,干惠施魏牟的事。”
“这话怎么讲呢?”庄子有些不明白。
“讲孔孟的仁义道德,自己却不仁义也不道德;讲墨子的兼爱奉献,实际上却假公济私摆自拍;讲老庄的清静无为,却以升官发财包二奶为事业有成。”
“真有这样的事?”
“骗你干什么?”
“唉,如今的人,虽然学说良莠不齐,可是至少诚实直率。照你的说法,未来的人多是说一套做一套,虚伪狡诈不知廉耻的舔痔之人?”
“是的。”
“为什么会这样?”
于是,胡乱将秦国如何统一中国,将中国变成专制集权社会,周礼文化遭受致命打击,以及此后历朝历代的皇权专制如何把人驯化成奴才,于是奴才文化成为显学等过程讲述了一遍。
庄子半晌无语。
夜色降临,乌鸦在树梢聚集。
“大概,这就是逆天吧。”庄子终于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无奈且凄凉,伴随着淡淡的绝望。
后来,庄子把他对诸子百家的评价写成了文章,就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