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宗师——浩然之气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
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兼得,那就放弃鱼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所热爱的,义也是我所热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拥有,那就放弃生命而取义。
五十九
“老师若是担任齐国的执政大臣,得以按您的方式来治理国家,那肯定可以称霸天下,甚至称王于天下。如果真能这样的话,您是否会心动呢?”公孙丑问,他对自己的老师看来很有信心。
孟子很平静,甚至连眼前一亮都没有。
“不会。我四十岁后就不动心了。我常常告诉自己:可以激动可以感动,但是不要心动。”孟子淡淡地说。孔子说过,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所谓不动心,就是宠辱不惊,遇事不冲动不兴奋的意思,大概应该是知天命的程度了。
“这样的话,老师就远远超过孟贲了。”公孙丑说。孟贲四十岁的时候还很容易冲动。
“这有什么难的呢?”孟子依然淡淡地说,“告子不动心比我还早。”
“不动心也有一定的方式吗?”
“自然是有的。不动心,就要培养意志力。北宫黝为了培养自己的定力,棍子打到身上不动,戳到眼前不躲。不收普通人的礼,不受国君的赏。批评国君毫不留情,如果国君抵赖,他就同国君辩论。孟施舍也有自己培养定力的方法,他说过‘面对任何敌人,都要有必胜之心。若是战前去分析敌军的实力,那么面对强敌就会畏惧。我为什么能战胜强敌呢?那是因为我的内心无所畏惧。’孟施舍的方法像曾子,北宫黝的方法像子夏。谁更高明呢?我觉得孟施舍的方法更合乎规范也较容易做到。过去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吗?我从孔夫子那里知道了勇的真谛:扪心自问,若是不对,就算对方身份低微,我也向他低头;若是正确,哪怕对方有千人万人,我也要勇往直前。’孟施舍靠无知实现无畏,他不敢去分析问题,可是曾子敢于分析并且还能保持信念,所以曾子更加难能可贵。”孟子的一番话,实际上在解释一个人的意志力。北宫黝是坚持自己原则的人,有一是一,无所畏惧。孟施舍则是设法让自己不去考虑危险,把自己逼上绝境,破釜沉舟。
如果用冲锋来形容的话,那么北宫黝是瞪着眼睛往前冲,孟施舍则是闭着眼睛往前冲。
公孙丑听得有点云里雾里,弄不清楚。
“请问先生的不动心,与告子相比,又怎样呢?”公孙丑换了个问题。
“告子说:‘言语上说不过,不要质疑自己的信念。内心感觉确实不如人家,不要让自己的情感生气。’这两句话,后一句有道理,前一句不对。为什么呢?因为质疑自己的信念才能让自己去反省,去争取翻盘。可是生气是毫无意义的,除了损害自己的身体之外什么用也没有。所以说:‘信念要坚持,千万别生气。’”
“您说过‘信念第一、意气第二’,现在又说‘信念要坚持,千万别生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公孙丑有些越听越糊涂。
“信念和意气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信念决定意气,意气反过来又影响信念。”
“请问先生擅长哪方面?”公孙丑还是不明白,所以干脆问直接的,看孟子是更像北宫黝还是更像孟施舍,是凭借着信念还是意气决定自己的行为。
“我能分析别人的话,还能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孟子又整出一个新的概念来: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什么?”公孙丑懵懵懂懂地问。
孟子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眨着眼睛思考,似乎在寻找什么合适的解说。
公孙丑则呆呆地瞪着孟子,老师的绝学可能就要传给自己了。
“这个,这还真不太好说。”孟子沉吟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慢吞吞地接着说,“这种气又大又硬,好好保护不受侵害的话,就可以充斥于天地之间。这种气与义和道是相搭配的,缺一不可。这是常年行义所积累的,绝不是突击干好事就能得到。要是言行不一,这种气也会衰弱。所以我说,告子不懂这些,因此忽视了义,他就没有浩然之气。培养浩然之气,要有耐心能持久,不能急功近利。从前有一个宋国人,总是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根根把苗拔高,累得个半死。结果,他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都枯萎了。这种拔苗助长的人太多了,说白了他们就是懒汉。所以耐心啊,是培养浩然之气的要点。”
“那怎么样去分析别人的话?”公孙丑觉得老师说得太玄了,干脆问个接地气的问题。
“这要分几种情况了。别人的错话我知道错在哪,忽悠的话我明白哪些是吹牛的,邪理歪说我知道哪些是荒谬的,客套话我明白他为什么不肯实话实说。要是这几种话都是顺口就来,那这人做事一定不靠谱,最后一定要坏事。”
“宰我、子贡的口才好,冉牛、闵子、颜渊的品行好。孔子二者兼备,却说:‘我口才不行。’老师您品行好口才更好,您基本上算是圣人了吧?”公孙丑口无遮拦,按照这个标准,孟子当然比孔子还牛啊。
“我勒个去!这是什么话!从前子贡问孔子:‘先生算是个圣人了吧?’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够格的,我只不过是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罢了。’连孔夫子都不敢自称为圣人,我算个啥?”孟子嘴上这么说,脸上的笑容忍不住绽放出来。
“子夏、子游、子张、颜渊等人都只学到了孔子的一个方面,老师您的成就在哪些方面与孔子相似呢?”公孙丑来劲了,不把老师整成圣人就绝不善罢甘休的架势。
有的时候,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也回答不了。
有的时候,一个诚实人提出的问题,确实让大师很难回答。
孟子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把自己说高了吧,显得不够谦虚;把自己说低了吧,显得水平不行。说自己的优点吧,有点太不要脸;说自己的缺点吧,还真找不到。说自己比孔子强吧,还真不敢;说自己比孔子差吧,问题是差多少呢?
“这个,这个问题今天就不说了。”孟子竟然拒绝了回答问题,这让公孙丑大为惊诧,跟随老师这么多年来,这还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对于能言善辩的忽悠高手,要让他哑口无言,就要把问题向他自己的身上引。
老师既然已经这么说了,公孙丑当然不能再问下去,于是又换了一个话题。
“他们不是一种人。”孟子的神情明显放松了许多,语速也恢复了正常。“认同的君主才去辅佐,善良的百姓才去管理;社会安定就出仕,社会动乱就回家,这是伯夷。什么君主都辅佐,什么百姓都管理,什么世道都出来做官,这是伊尹。该出仕出仕,该回家回家;能待就待,该走就走,这是孔夫子。这三人都是圣人,不过我最想学习的就是孔子。”
“那,伯夷、伊尹跟孔子差不多吧?”公孙丑问。因为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
“不。谁也比不上孔夫子。”孟子的意思,自己应该能跟伯夷、伊尹掰掰手腕。
“那,他们有相同之处吗?”
“有的。如果给他们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国家当君主,那他们都能称王于天下。可是如果让他们做一件违心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才能称王的话,他们都不会去干,这就是他们的共同点。”
“请问他们的不同呢?”
“我们来听听宰我、子贡、有若三人对孔子的评价吧。宰我说:‘老师的贤明远远超过尧和舜。’子贡说:‘自人类出现以来,没有一个像孔夫子这样的人。’有若说:‘就像麒麟之于野兽,凤凰之于百鸟,泰山之于小土堆,长江大河之于小水沟那样出类拔萃,孔子集中了人类的精华,远远超过人类中的任何一个人。有史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话到最后,确实有些肉麻,不知道这是有若的话,还是孟子编的。应该是孟子编的吧。
“那,老师应该是仅次于孔子吧?”公孙丑用崇拜的眼光看着孟子,喃喃地说。
孟子笑笑,没有说话。
浩然之气、拔苗助长、出类拔萃,这几个成语都出于这里。
六十
孟子终究没有被委以国政,他始终不过是个稷下先生,尽管级别相当于副国级。
齐宣王对孟子很尊重,不过有点怕见他,因为他太能忽悠,什么事情都给忽悠到仁义上,齐宣王一冲动,就会干出追悔莫及的事情。譬如王家园林开放给大众不到一个月,里面的野味都给打完了,把齐宣王心疼得要命。
齐宣王最近想要做一项改革,就是要把守孝的时间从三年改为一年。为什么想起这件事情来了呢?因为当初自己的老娘去世,自己就守孝三年,感觉实在是太长了。不久前死了一个妃子,妃子所生的儿子就来向齐宣王请求,说守孝三年实在太长,能不能让老师轮流代守。
齐宣王想问问孟子的意见,可是又不想当面问他,于是让人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公孙丑,让公孙丑去问问孟子。
“服丧一年,不是还比完全不服丧强些吗?”公孙丑把齐宣王的改革方案说完,这样说。
“这好比有人在拧他兄长的胳膊,你却说拧轻一点。你应该教导他尊敬兄长啊。”
“有王子想要老师为他代守一段时间的孝,老师怎么看?”
“这是由于王子想把三年的丧期服完,却办不到。不管怎么说,纵然多服丧一天也比不服丧要好,但这是对那些没有人禁止他服丧却不去服丧的人说的。”孟子还是表示反对。
不久,齐宣王又派一个人来询问孟子另一件事情。什么事情?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子之了,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想要趁火打劫,占领燕国。他知道孟子反对战争,因此不肯当面咨询孟子。
“孟子先生,请问燕国可以讨伐吗?”派来的人名叫沈同,齐宣王很信任的一个大夫。
“当然可以。”孟子的回答出乎沈同的意料,孟子不是反对战争吗?“燕王哙不应该把整个国家交给子之,子之也不应该接受哙交出的国家。例如有一个人,你很喜欢他,不禀告齐王便把你的爵位和职务让给他;而这个人呢,也不报告齐王就接受了你给的这一切,这种事情对吗?燕国的事跟这个例子有什么两样呢?”
连孟子都支持讨伐燕国,齐宣王彻底放心了。
于是,齐宣王派匡章为大将讨伐燕国,一举攻占燕国首都蓟,杀死了子之。
到这个时候,齐宣王请孟子见面。
“孟子先生,有人建议我吞并燕国,有人则反对。燕国和齐国都是大国,可是我们只用了五十天就占领了燕国,这绝对不应该是人力能够实现的,一定是天意。所以,不吞并燕国的话,只怕有违天意,不知道先生怎么看?”齐宣王的意思很清楚了,就是想要吞并燕国。
“如果吞并燕国,而燕国百姓高兴的话,那就吞并。为什么齐国能够轻松占领燕国呢?因为燕国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燕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盼望着大王去解放他们啊。”孟子表示支持,这让齐宣王感觉非常高兴。
孟子也非常高兴,如果齐国能够吞并燕国,难道不是仁义的胜利吗?
世事难料,世事总是难料。
由于匡章在燕国大肆烧杀抢掠,激起了燕国百姓的愤怒,因此燕国军民起义,齐军四处受到攻击。同时,其余各国也开始采取行动,要将齐国驱逐出燕国。
现在,齐宣王有些骑虎难下的感觉了。
“孟子先生,如今各国都准备为了燕国攻打我国,该如何是好呢?”齐宣王请来孟子,当面请教。
“《尚书》记载:‘商汤首先征讨葛国。’当时天下百姓都等着他去解放,他向东征,西边的百姓不满意,他向南征,北边的百姓不满意,纷纷埋怨:‘为什么要把我们放在后面呢!’百姓们盼着他的到来,就像久旱盼甘霖。商汤打到哪里,人们生意照做,土地照种,倒霉的只是那些暴君,百姓则获得解放。《尚书》写道:‘等到商汤王来到,我们也就得救了。’本来燕王荼毒百姓,燕国百姓以为齐军可以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纷纷献酒献老母鸡。可是大王您的队伍干了什么呢?杀他们的父兄,掳掠他们的子女,毁坏他们的宗庙,抢劫他们的宝物,这就是一伙强盗啊,这就等于登高高喊‘都来打我吧’!大王啊,赶紧释放被抓的人,归还抢来的东西,与燕国人商量立一位贤明的君主,然后夹着尾巴回来,这样说不定还能阻止天下人的攻击。”孟子说了一大堆,看上去很生气的样子。
“这……”齐宣王有些犹豫,吞进去的谁愿意再吐出来呢?
孟子叹了一口气,没等齐宣王说话,拍拍屁股,径自走了。
孟子并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稷下学宫,他今天还有课。
来到稷下学宫的时候,就看见先生们都在议论纷纷,看见孟子进来,一个个似乎都有些尴尬。
孟子知道这些人不会有什么好话,无视众人地走过。
这个时候,淳于髡走了过来。
“孟子先生,在下有个问题想要问。”淳于髡说。
“请讲。”
“据说当初先生曾经劝齐王攻打燕国,可有这回事?”淳于髡问,许多人都竖起耳朵来听。
孟子的脸唰一下红了?如果这样,那这就不是孟子了。
“没有。”孟子脸不变色。
“哦!没有?”淳于髡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似乎在说:原来你就是传说中的伪君子啊。
众人都开怀地笑了。
“当初沈同以个人身份问我‘燕国该被讨伐吗’,我说‘该’,他们随后出兵了。当时他要是问‘谁率军去讨伐呢’,我一定会说‘顺应天意的人才可以承担这个重任’。就好比有一个杀人犯,若是问我‘这个人该杀吗’,我就回答说‘该杀’,但若问‘谁该去杀死这个罪犯’,我自然会回答‘法官’。早知齐国比燕国还要暴虐,我怎么会劝说齐国出兵呢?”孟子辩解说。
“哦!原来如此。”这一次,众人都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呵呵笑着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