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 田氏代齐
漫漫窃国路
晋国被自己的公卿们瓜分的时候,另一个大国齐国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消灭这个国家的是一个外来的家族——田氏。
春秋早期,陈厉公有个儿子叫陈完。
传说他刚出生的时候,周朝的太史替他占卜,说他“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他的子孙后代将会占有别的国家。不过这个传说可能只是田氏后人给自己脸上贴金。
陈完六岁的时候,陈厉公被自己的侄儿杀死,君位被抢走,陈完也失去了继位的机会,后来沦落为朝廷里的一个大夫。
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跟当时的太子御寇私交非常好,但太子不知道为什么事惹怒了陈宣公,被陈宣公杀了。陈完看到形势不对,携带全家老小逃到齐国避难,被一代雄主齐桓公收留。
齐桓公很赏识他,想任命他做卿士。陈完可能是考虑到自己在齐国没有根基,怕被人嫉妒,推掉了桓公的任命,只接受了一个工正的官职。
当时“陈”跟“田”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后来陈完就改为田氏,称为田完,他是田氏的第一代宗主。
田氏从此世代在齐国做官,无功倒也无过,就这样平静地过了四代。
到了第五代田无宇(“田桓子”)的时候,田氏开始进入军方高层。田无宇曾在灭莱国的战争中立下大功,田穰苴(“司马穰苴”)更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田氏因此渐渐膨胀为齐国一个重要的公卿家族。
那时当政的齐庄公是著名的昏君,没几年就被崔杼杀了。继位的齐景公任命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崔杼不久以后又被庆封灭门,在这种局势下,齐国国政一团混乱,世家大族开始野蛮生长,抢夺空出来的位置。
公元前545年10月,庆封外出打猎。田、鲍、高、栾四家合谋,趁着齐景公举行秋祭的机会包围了他们,剿灭了庆封的家族,把庆封赶出了齐国,齐国国政落入四大家族之手。
消灭掉共同的敌人以后,四大家族内部分为两派。高、栾两家的关系比较好,两家的家主高彊与栾施都是酒鬼,常常聚在一起痛饮。而力量较弱的田、鲍两家则联合起来对抗他们。两派势力一直在明里暗里较劲。
公元前532年,忽然有人向田、鲍两家告密,说高、栾两家准备攻打他们。
田桓子也不问真假,先让族人们做好战斗准备,然后亲自去见鲍文子。不料在路上遇到了喝得醉醺醺的高彊正在策马狂奔。派人一打听,果然高、栾两个酒鬼又凑在一起喝酒了,看来他们准备发起进攻这事是谣言呀!
田桓子来到鲍家,看见鲍家的人已经全副武装跃跃欲试了。田桓子对鲍文子说了高、栾两人在喝酒的事。两人一合计,既然已经听信谣言做了战斗准备,这事一传出去,高、栾两家肯定不干,索性真的发起战斗,趁他们没防备的时候灭掉他们两家算了。
两个家族就这样无端发起了攻击,但他们首先攻打的并不是高、栾两家,而是齐景公。
两个家族的士兵潮水般涌向齐王宫,攻打王宫最外面的虎门,希望迫使齐景公支持自己。
关键时刻,晏婴穿上朝服来到虎门。他是景公最信任的宠臣,四大家族都赶紧凑过来招降他,晏婴却不回应。
晏婴的手下问他:“我们应该支持哪家?”
晏婴冷冷地说:“都不是好人。”
这时宫内派人来召晏婴,晏婴便进去了。两大家族的人在外面等消息。不一会儿,宫门大开,大夫王黑打着齐景公的旗帜出来,郑重宣布:景公支持田、鲍两家!
君王公开选边站,双方的力量对比顿时发生重大变化。两派力量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又发生了多次战斗,田、鲍两家全部获胜,逐渐挤压高、栾两家的势力。最终,高、栾两家彻底溃败,高彊与栾施逃到了鲁国,国内的家产被田、鲍瓜分。田、鲍两个家族从此在朝堂上称王称霸,无人可挡。
晏婴却私下对田桓子说:“建议您把分到的高、栾的家产都献给国家。”
田桓子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目前还需要“韬光养晦”。于是把抢来的那些财产土地全部捐给齐景公,又推掉了景公对他的封赏,并向景公请求退休,到莒(jǔ)地去养老。
他又从国外召回了当年被高氏赶走的子山、子商等公子,为他们准备好各种生活用品,把他们送回原来的封邑去,继续过原来的贵族生活。
他广施恩惠,利用手上的权力,给各位王孙公子增加俸禄;没有俸禄的,就赐给他们封邑;对于国内的贫苦百姓,则私下送粮食。从此齐国上上下下都感激田桓子的恩德。
最后连齐景公都觉得田桓子人太好了,在众人的请求之下,把高唐这个地方封赏给他,田氏的势力由此进一步膨胀。
田桓子的儿子田僖子也非常善于收买人心。他首创了“小斗入大斗出”的做法。每次有人向他借粮,他就用大斗量好借给别人,等别人还粮食的时候,他却用小斗来测量,这样别人每次借粮都会“占到便宜”。久而久之,举国上下都夸赞他是贤良之人,齐人心里只记着田氏的恩惠,而忘记了国君。
晏婴对这种情况忧心忡忡,劝齐景公注意防范,景公却不以为意。晏婴因此私下对晋国大臣说:“看来齐国政权终究要落入田氏之手了。”那是公元前539年的事。
窃国者侯
到这时为止,田氏可能也并没有窃取齐国政权的打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在乱世里尽可能多地掌握权力,以保障自己家族的地位而已。
但齐景公晚年各种昏庸的决策却给了田氏机会,让他们从权臣更进一步,凌驾到了国君之上。
齐景公早期也是个有作为的君主。他任用晏婴、田穰苴等贤臣,礼遇孔子,把国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外交方面,则对鲁、卫、徐、莒等国威逼利诱,一度组成反晋同盟,多次率领联军对晋国发动战争,隐隐有取代晋国称霸中原的势头。
但晚年的齐景公生活奢靡,广修宫室,不恤民力,使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他又没能及时防范田氏收买人心的策略,被田氏窃得了民意。对外,在晋国内战中,齐国支持范氏、中行氏,站错了队,范氏、中行氏的败亡对齐景公的外交政策造成了重大打击。
公元前490年秋天,在内忧外患中,齐景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挽回的重大错误——立储的决定做得太迟了。
齐景公的太子在早些时候死了,他想立宠妾芮姬生的公子荼为太子。但芮姬地位很低,公子荼年纪又小,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都认为应该立一个年长的、有政治基础的公子为太子。
景公为这个事情跟大臣们争执不下,立储的事情一拖再拖,一直到病重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他仍然坚持立公子荼,就把最信任的两个大臣高昭子和国惠子召到榻前,正式申明公子荼为继承人,要高、国二人辅佐他,并且把其他公子们全部赶出齐国。
不久以后,齐景公病逝,公子荼继位,是为齐晏孺子。
年幼的齐晏孺子没有任何根基,田僖子立即看到了机会。他“认为”齐晏孺子不是合格的君王。当然,不管齐晏孺子怎么做,田僖子都会这样“认为”——只有自己扶立一个新君,才能真正把控朝政,所以他开始积极谋划。
他选中了逃亡在鲁国的公子阳生,想把他扶上位,于是开始离间高、国二人跟其他大臣的关系。
高、国两家都是公族,也就是齐国国君的同宗兄弟,本身就是田氏掌权的巨大威胁,当年高彊更是跟田氏爆发过大战,是老对手了。
田僖子假装奉承高、国二人,每次他们上朝的时候,田僖子都去套近乎,厚着脸皮蹭他们的车,一来二去的混熟了,田僖子就悄悄对他们说:“大臣们对于立晏孺子都不满意,暗地里在谋划推翻他,您二位可要小心些!”
在大臣们面前,田僖子却说:“高、国二人心很黑,大家要当心,最好趁他们发难之前先动手!”
几个月以后,田僖子感到时机成熟了,再度跟鲍家联手,带领大臣们领兵冲进齐王宫,猛攻国君的守卫。
高、国二人赶忙带兵来救,但根本打不过田、鲍两家,两人大败,高昭子被杀,国惠子逃到了莒国,田、鲍两家完全控制了局势。
田僖子随后偷偷把公子阳生接回齐国,藏在自己家里,然后邀请大臣们来家里赴宴。
田僖子把公子阳生用一只口袋装着放在大堂中央。宴席上,田僖子打开口袋,让公子阳生出来拜见众人,并对大家说:“这就是以后的齐君了。”大臣们虽然都很惊讶,不过事已至此,谁敢说个不字?
作为田氏的盟友,鲍牧直到这时才知道田僖子要抛开自己单独扶立君王,他大声反对,想号召群臣支持自己。
大家面面相觑,都在犹豫。
公子阳生吓得脸色惨白,当众跪求群臣:“大家觉得行就拥立我,不行就算了吧。”
这是在田僖子家里,田僖子要是翻脸,谁都走不了。在众人的联合劝说下,鲍牧也只好低头认输,同意了田僖子的选择。
大臣们在公子阳生面前共同盟誓,就在田僖子家里拥立他当了国君,是为齐悼公。
田僖子随后杀死登基才十个月的晏孺子,完成了这次扶立君王的把戏。
这是田氏第一次扶立齐君,初步把自己的黑手伸到了国君的宝座之上。从这时开始,齐国的最高权力就脱离了国君的掌控,渐渐被田氏窃取过去了。
田氏的夺权计划还在继续,头脑简单的鲍牧几年以后又给田氏送来一份大礼。
对于当时田氏抛开自己“吃独食”的行为,鲍牧一直耿耿于怀,但又拿田氏没办法,只好把怨气都发泄到齐悼公身上。所以后面几年,他一直在跟齐悼公闹矛盾,甚至挑起各位公子们去对抗齐悼公,终于在公元前487年,忍无可忍的齐悼公把鲍牧骗到潞地,派人暗杀了他。
这时执掌田氏大权的是田僖子的儿子田恒(“田成子”),他的心机丝毫不输给自己的爷爷和父亲。他本来就在等待下一次扶立齐君的机会,看到齐悼公跟鲍氏公然火拼,正中下怀,后来鲍氏杀了齐悼公,有说法认为,正是他在背后挑唆。田恒随后带领群臣拥立齐悼公的儿子继位,是为齐简公,这是公元前485年的事。
短短五年之内,齐国两次弑君,新任的国君更加战战兢兢如走钢丝,希望能躲开被权臣架空的命运。
齐简公登基以后,任命田成子和阚(kàn)止分别担任左、右二相,并且拼命抬举阚止,以此来制衡田氏。阚止本来是齐悼公的家臣,当年齐简公在鲁国的时候跟他很亲近,因此在现在的朝臣里面最信任他。
田成子当然不能容忍这样一个小人物跟自己平分权力,所以一直在找机会算计阚止,甚至在上朝的时候都经常瞪着阚止,两人的矛盾实际上已经公开化了。
齐简公登基仅仅四年之后,田成子就行动了。
有一天,阚止去上朝,路上看到田氏的族人田逆在杀人,于是将田逆当场逮捕投入监狱。
田氏很快派人混进监狱,杀掉看守救出了田逆。
阚止看到田氏这种态度,感到事态严重,赶忙追到田成子家里请求原谅。双方达成谅解,都表示要和平共处,阚止就回家去了。
但实际上双方都在用缓兵之计,谈判过后,都在加紧准备战斗。阚止草拟了一份消灭田氏的计划,这个计划却被田氏派来的内奸田豹透露给了田成子。
田豹告密点燃了双方冲突的导火索,田成子紧接着就派田逆到宫里去,以躲避阚止追杀的名义埋伏在简公身边,田氏这边则厉兵秣马,准备战斗。
当年五月,田成子兄弟八人乘着四辆马车,直入宫门,阚止出来迎接他们,不料这群人一溜烟进去,不由分说关上大门,竟把阚止给关在了宫外。
田氏几兄弟跟田逆会合,在宫内大开杀戒,杀死所有抵抗的人,劫持齐简公为人质,还厚颜无耻地对简公说:“我们是来为你除害的,不用担心。”
这时候宫外已经大乱了,阚止率领自己手下的人马攻打王宫,双方展开激烈对决。田氏手上有简公这张王牌,又有强大的家族势力做后盾,阚止终究没能打下王宫,被迫逃出临淄。田氏派人紧追不舍,最终杀死阚止,消灭了所有敌对势力。
现在是时候摊牌了。田成子追到徐州,直接杀掉齐简公,立简公的弟弟公子骜即位,是为齐平公。
这是齐国十年之内第三次弑君,国君的力量进一步被削弱,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傀儡。
田氏经过三代人的苦心经营,三次发动政变,两次弑杀国君(“另一次也跟他们有很大关系”),三次扶立新君,一步步打掉了所有跟他们作对的政治势力,从此把齐君牢牢掌握在手上,也把齐国的政权彻底攫取了过来。
从这时候起,田氏登上齐国君位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田氏的手上沾满鲜血,三次政变,一次比一次凶狠,特别是弑杀齐简公这次,简直毫不遮掩。吃相如此难看,难免引起国际上正义人士的严重愤慨。
据说齐简公被弑的消息传到鲁国以后,孔子极其愤怒,立即沐浴更衣,斋戒三日,然后穿上朝服,进宫面见鲁哀公,请求发兵攻打齐国。
但诗书礼乐的时代早已经远去了,这是一个讲究利益的时代,公道虽然在人心,利益却能左右人们的行为,谁会为了所谓的正义牺牲自己去救援别人呢?孔子的愤怒终究只是书生之怒,无法改变这个黑暗的世界,也无法照亮人们心里那些阴暗的角落。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的这段话是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最精确的注解。
篡位者最终胜利
田成子弑君的做法太凶残,在国际上引起公愤,他自己也很清楚,为了平息国际社会的反对声浪,便操纵改变齐国的外交政策,对各国普施恩惠。
他主动归还了前几年侵占的鲁、卫两国的土地,与晋国的魏、赵、韩三家订立盟约,与吴、越互通使节,温和的外交政策使得国际上的质疑声渐渐平息下来。
另一方面,田氏的运气也相当好,现在的晋国已经处在分裂的边缘,楚国已经被打残,吴、越两国正斗得你死我活,谁也没精力来干涉齐国的内部事务,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齐国君王被架空、被孤立,甚至没人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这是一个最适合篡位的时代。
在国内,田成子继续收买人心。他沿用父亲“小斗入大斗出”的惯例,继续讨好百姓,对于篡位战争中的“有功之臣”也大肆封赏。
对于齐平公,田成子很露骨地说:“施行恩德是大家都欢迎的,您可以去施行;惩恶诛奸是大家厌恶的,让我去做就可以了。”由此自己把国君的职责包揽下来。
他以国君的名义,把安平以东的土地全部赐给田氏,田氏的封地面积从此超过了国君控制的土地。
朝政稳定以后,田成子开始有计划地清除鲍氏、晏氏、阚止等家族的残余势力,彻底完成了对齐国朝廷的换血。
最夸张的是他的后宫。田氏是外来家族,在齐国人丁不旺,为了尽快扩大田氏的人口规模,田成子广纳全国美女,他的后宫佳丽达到上百人之多,而且让手下的宾客们随便出入后宫,跟佳丽们勾勾搭搭。最后这些佳丽们一共生下七十多个儿子,田成子全部认成自己的,田氏的人口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迅速占领了朝廷上下的各种官职。
当然田成子对于哪些是自己的亲儿子应该还是心里有数的,实际培养的时候肯定有区别。
通过这一系列明目张胆的扩张,田氏的势力野蛮生长,已经成为齐国事实上的统治者,只缺周天子的一纸证书而已。
到了公元前403年,九鼎一响,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公然承认魏、赵、韩篡权夺位的合法性,这给了田氏很大的鼓励。
当时执政的是田和,国君是齐康公。田和觉得正式篡位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便在公元前391年公然废除齐康公,五年以后,田和自立为齐君,号称齐太公。
史书上记载齐康公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其实这可能是他的自保之道,不这样的话他根本没有活命的机会,何况他本来也没有什么“朝政”可以理。
田和把齐康公放逐到一座海岛上,名义上给他留了一座食邑,当然不久以后这座食邑也被没收了。齐康公在岛上过着野人般的生活,自己在斜坡上挖洞为灶,勉强收集野菜野果为生。
公元前379年,饥寒交迫的齐康公终于死在了海岛上,立国六百多年的齐国至此绝祀。
田氏不费一兵一卒,以“和平演变”的方式窃取了齐国政权,国际国内竟然都一片平静,没有任何人站出来伸张正义。因为这时候已经是战国,周礼的余晖早已散尽,这是强者为王的时代,大家都在忙着争权夺利,谁还管什么正不正义呢?
对于老百姓来说更无所谓。既然田氏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何必纠结于谁当国君呢?
不过田氏篡位还需要最后一道程序——周天子的盖章认证。田和便向魏武侯等人提出请求,希望他们去周天子那边帮忙提出立自己为诸侯的建议。
前几年齐国刚刚被三晋联军狠狠教训过,田和对于三晋特别是魏国的实力是很服气的,所以有事情也求他们帮忙。
魏武侯很慷慨,直接去找周安王说明来意,周安王哪敢不听?何况不听也没用,人家来求册封是给他面子,又不是真需要他,于是做个顺水人情,随手发个诏令,册封田和为齐侯。
公元前386年,田和得到官方认证,田氏齐国正式建立。
又一个乱臣贼子大摇大摆地登上了国君之位。
注释
???
文中涉及的具体月份均指旧历。下同。——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