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年简史——战国五个阶段的搏杀史
“战国”这个名字,出自《战国策》,在《秦策》《楚策》中都出现了这两个字。所谓战国就是七个国家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但是,有学者统计,春秋250多年,战国也是250多年,但战国的战争频率反而要比春秋低一些。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战国只有七个大国,春秋列国就多了。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面的“表”上就写,大的诸侯有12个,实际上数目远不止这些。因为列国多,所以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如果这些都算是战争的话,数量当然就多了。
战国从哪一年算起呢?有两种算法。
一种是公元前475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的“表”里面,记录了六国的年表,六国指秦之外的东方六国,这实际上也就是战国的年表。它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75年即周元王元年,为《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那一年)开始,结束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这样的话,加起来就是255年。
还有一种算法,是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1年。为什么呢?因为公元前40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东周的周威烈王承认了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韩、赵、魏三家虽然瓜分了晋国,但他们得领到“营业执照”,才算是合法。这种算法比从《六国年表》开始的那一年算,要少73年。现在史学界更倾向于以《六国年表》开始的那一年为战国的起始点,即公元前475年。在这样一个时期里,我们可以把战国的历史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有90年的历史。这90年的历史,前半段还在春秋的尾巴上,越国还在称霸。我们知道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灭了吴国。但是不久,越国就被楚国灭了。
战国初期的历史主角是魏国,魏文侯把魏国打造成了一个一流的强国,他的霸业维持了一百多年。魏文侯这个人,在历史上不是很出名,他的名声要比魏武帝曹操小得多。可是要论政治文明,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还是非常高的,很值得重视。他用了一些有儒学背景的贤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李悝,李悝“尽地力之教”,提倡生产要广种薄收,要“收获如寇盗之至”;另外,国家要注意控制物价,不要发生“长安谷贱太伤农”这样的事情。能够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就是文明。除李悝之外,还有吴起,我们知道吴起有兵法传世,他在魏国的时候,魏国的疆域达到顶峰。魏文侯做了50多年君主,他死后,由魏武侯继位。魏国鼎盛时期的90年,是包含两代君主的。魏武侯一死,魏国这90年的鼎盛期就结束了。战国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一共是37年,这一段时间魏国仍然是一等强国。此时魏国在位的王是魏惠王,又叫梁惠王。为什么叫他梁惠王呢?是因为他把都城从山西迁到了今天河南的开封,开封古称“梁”。梁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很强大。但是,此时另外一个国家崛起了,那就是齐国。田陈篡齐发生的时间,要比三家分晋晚。而齐国的这个田陈,他也想让周王承认他诸侯的地位,于是他请当时魏国的君主帮忙。所以一开始,魏国没太瞧得起齐国。齐国(田齐)早期的君主叫齐桓公(与春秋时的齐桓公谥号相同),下一任君主是齐威王。威王在位时间比较长,他任用了邹忌。此外,威王还任用了另外一个贤人,那就是孙膑。这个时候,梁惠王犯了一个错误,他想把三晋再次统一起来,将韩和赵给灭掉,于是他就开始攻打赵国。结果,齐国人在孙膑的影响下,出手救赵,桂陵之战爆发。这场战争留下了一个成语,叫围魏救赵。
十年以后,梁惠王不死心,又去灭韩。结果这个时候,齐国的孙膑和田婴跟魏国打了一仗,这一仗叫马陵之战。马陵之战我们都知道,诞生了一个“孙膑斗庞涓”的中国历史故事。这一打不要紧,魏国一百多年的霸业轰然倒塌。梁惠王受了很大的打击,他的太子也死在了这场战争中。魏国没办法,只能约齐王在徐州相会,我承认你称王,你承认我称王,咱们平分霸业。实际上这个时候魏已经衰落了。这是战国的第二阶段,以齐、魏徐州相王为标志,一共是37年。
接着就到了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齐和秦两强并治,一共是48年。齐国从威王时期开始强大,延续到宣王,然后到湣王时期霸业衰落。湣王执行了一个错误的战略,那就是灭掉了宋国。宋国位于今天河南商丘一带,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西周建立的时候,这个国家是殷商遗民之后,由殷商贵族建立。这是个老牌国家,占着一片比较好的平原上的土地。齐湣王贪心不足,想把这块土地抢过来。他灭了宋之后,就招来天下诸侯的共愤。于是,秦国、燕国,还有韩、赵、魏这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燕国从北边打,其他国家从西边打。只有一个楚国,假惺惺地帮他,最后把齐湣王给害死了。所以齐湣王灭宋这件事情,就成了齐国霸业衰落的一个标志。
齐和秦的对峙一共延续了48年。在这48年当中,秦国崛起了。秦国的崛起是从秦孝公开始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一共干了18年,为秦国打造出了一个特别适合战国时期那种列国竞争、列国兼并的国家体制。接着就到了秦惠王时期。秦惠王任用张仪,欺压楚国。所以这两个国家,一东一西,都很强大。但是,之后齐国衰落了,秦国却仍然保持旺盛的势头,这一过程延续了48年,这是第三阶段。
之后,战国就进入了第四阶段。秦惠王去世了以后,秦武王即位,但没几年他就死了。他是怎么死的呢?有一次,他跟几个力士比赛举重,扛大鼎,结果把自己的腿骨给弄折了,没多久就死了。接着就是秦昭王继位。我们知道秦昭王的母亲就是电视剧中的“芈月”——秦宣太后,实际上“芈月”这个名字是假的,应该叫她芈八子。来自楚国的宣太后辅佐了秦昭王41年,然后秦昭王自己又干了十几年。秦昭王在位共50多年,在这50多年的时间里,秦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东方国家中,齐已经衰落了,魏也不行了,韩始终就没有强过,只有一个赵实力尚强。赵也经历了一番改革,也就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胡服骑射改变了以战车为主导的作战方式,加入了骑兵,也就是利用了草原力量。我们知道赵国在今天山西北部,实际上它向北已经发展到了包头,就是今天的内蒙古草原这一带。草原上像楼烦人之类的游牧人群能征惯战,他把这种力量纳入军事当中,组成一支快速部队。所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军事改革。赵武灵王去世了以后,赵惠文王继位,廉颇、蔺相如就活跃在这个时期,形成了跟秦昭王对峙的一个格局。但是赵惠文王去世后,赵孝成王打了一个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国大败,赵国的有生力量被削弱了不少。三年以后邯郸又遭到秦国围困。实际上秦国如果在打完长平之战后立刻就围邯郸,邯郸就完了,可是中间隔了一段时间,这就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这个时候,东方诸侯十分恐慌,邯郸一灭,赵国一完,唇亡齿寒,就轮到自己了。所以在魏公子无忌他们这些人的主导下,列国组成联军解围邯郸,甚至形成了对秦国的反攻,使秦国在战场上一时失利。第四个阶段是以“邯郸解围”为标志,一共延续了29年。这29年,历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战略上讲,由“合纵连横”发展到“远交近攻”。
之后,战国就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秦灭六国的阶段。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一共是36年的时间。然而秦帝国只维持了14年就崩溃了,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那么,以上就是战国的总体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