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我是装死的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1 属于: 百家争鸣


习习谷风,阴阴山峰。 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齐国朝堂上,上卿连称吟诵《经》里的《谷风》,劝谏齐国国君姜无知。在南方荆蛮对中原视眈眈的时候,齐国上卿连称力劝国君姜无知待人要宽厚,因为世风日下,齐国政局不稳,而国君姜无知又性格粗暴。连称继续向国君姜无知奏道:“许许多多的人,往往因为那么一点点怨愤,便做出令人震惊的暴力行为。宋国南宫万弑君,便是一个例子。如今,君上您对齐国大夫雍廪等人暴虐,如此不好,难免他们中的几个去学南宫万。”

国君姜无知毫不在乎地说:“他算个什么!区区一个大夫。”

连称当年也是一个大夫,因为对齐襄公不满,故而造反。他知道君臣关系的微妙,因此又劝道:“《诗经》上说:‘和蔼可亲,神明就会保佑。’商纣王暴虐,周文王仁慈,商朝因此灭亡,周朝因此兴起。请君上善待臣民。”

国君姜无知照旧不听,依旧鄙视折磨雍廪。

这雍廪当年与姜无知都为臣时有隙,如今姜无知做了国君,便刻薄待他。这天,国君姜无知又将雍廪在渠丘的封邑削减一半。雍廪的家臣说了几句公道话,便被姜无知派去的军士用鞭子毒打了一顿。

在府上,大夫雍廪自言自语道:“你姜无知,本是齐襄公堂兄弟,何德何能来担任国君?我雍廪尽忠齐国,你姜无知却削我的封邑,鞭笞我的家臣。我非杀了你不可,让你姜无知恶有恶报,以弑君登场、被弑收场,替齐襄公报仇。”雍廪知道齐国上卿高傒对姜无知不满,因为连称和管至父助姜无知登上国君后,姜无知将二人提到最高官职,压抑了高傒。这高傒也是齐国开国先君姜太公后人,因祖父名“高”,故以高为氏。

大夫雍廪想到这里,就坐上车赶往上卿高傒府中。二人见礼后,雍廪说道:“连称、管至父两个叛逆者,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却居我们百官之首,可气也!您是位高权重、德高望重的人,只要您说一声,我们就可以除掉二贼。”高傒没吭声,他明白,只除二贼会招来杀身之祸,也清楚雍廪的目的不是杀连称、管至父二人。高傒老奸巨猾,他要雍廪继续说下去。雍廪狠了狠心,继续说道:“国君姜无知弑君,理当一并除掉。”雍廪说完,看了看高傒,唯恐高傒发怒,引来灾祸。谁知,高傒一直密谋除掉姜无知,因为齐襄公虽然荒淫,但一直重用高傒,而姜无知则无形之中贬低了他。高傒终于开口了:“怎样除掉呢?”雍廪认真地说道:“如果您能设下酒宴,去请二贼,他们必然高高兴兴地前来赴宴。我去见国君姜无知,乘其不备时,将其杀掉。然后点火为号,你们可关门杀。如此做,易如反掌。”高傒马上答应了。两人决定事不宜迟,迅即下手。

第二天,上卿高傒派人去请上卿连称、亚卿管至父二人赴宴。事情非常顺利,他们都按时到了高府。因为高傒善忍、外表忠厚、与人随和,连称、管至父二人没有半点儿警惕之心。高傒举觯说道:“我们的先君失德之处很多,老夫我每日都为国家的沉浮担忧。今天幸亏二位帮助立了新君,使老夫也可静守祖庙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因病不能去朝见新君,今天庆幸稍微有所好转,略备薄酒,用以报答二位能使我静守祖庙以及保障子孙后代安宁的恩德。”连称与管至父谦让一番后,兴高采烈地喝起酒来。高傒说:“今日喝酒,不尽欢决不罢休。”暗地里,高傒告诉下人把大门关住,并悄悄地说:“发现城中出现烟火,就迅速来报告我。”

再说大夫雍廪怀里藏着匕首去面见国君姜无知,雍廪奏道:“齐襄公的妹妹文姜是鲁君母亲,听说齐襄公被杀,便让鲁君率兵伐齐,现大兵已压境,齐国众官员都在朝堂上等着君上前去。”姜无知一听,便有点儿惊慌失措,不及细想,便与雍廪前往朝堂。雍廪也善忍,虽然姜无知待其粗暴,但他从不把不满写在脸上,而让国君姜无知不觉得这是回事。

二人走到僻静处,大夫雍廪突然掏出匕首,从背后将国君姜无知刺死。雍廪的死党立刻点起火来,浓烟直冲九霄。

上卿高傒此时正在频频劝酒,突然下人过来喊道:“外面起火了。”高傒马上站起来,向里屋走去,弄得上卿连称和亚卿管至父二人莫名其妙。正要问个明白,突然在走廊四处埋伏的武士、家仆挺戟持剑杀进来,一下子便把连称、管至父砍成几段。他们虽也带了随从,无奈手无寸铁,也都一同毙命。姜无知夫人闻讯后,自缢于宫中。

此时齐国无君,一片混乱。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两个人:公子姜纠姜小白,他们本是齐襄公死后的合法继承人。当国君姜无知被杀后,亲近姜纠的人立刻跑到鲁国,亲近姜小白的人立刻跑到莒国

鲁庄公闻报后,非常高兴,立即安排齐国公子姜纠回齐国。这个时候,文姜过来了,催促鲁庄公亲自送姜纠回齐。由于其兄齐襄公被杀,文姜便从禚国回到鲁国,天天劝她儿子鲁庄公派兵去攻打齐国,以讨伐姜无知的弑君之罪,为她哥哥报仇。鲁庄公惧怕齐国力量太强,故一拖再拖。当听说姜无知被杀后,文姜不胜欢喜。她拿定主意要帮助姜纠。鲁庄公受母命所迫,便亲自带领三百乘兵车,护送姜纠回国。

在莒国避难的姜小白接报后,一刻不敢懈怠,立即向莒国借了马车,和师傅叔牙一起,日夜兼程回国。

鲁庄公与齐国公子姜纠一行队伍庞大,行动缓慢,管仲内心焦急,他对鲁庄公说道:“我想,既然我们知道了齐国内乱,那么在莒国的公子小白也会知晓。从鲁至齐,与从莒至齐路程相近,可公子小白轻车简从,行动迅速。如果公子小白先回齐国,那么结局就会不堪设想。”

鲁庄公说:“齐襄公与夫人王姬只育一女,岁数尚小,已许配给寡人。寡人去齐国,也是堂堂正正。另外,公子姜纠是齐襄公长子,在无嫡子的情况下,理应继位为君。你怕什么?”

管仲道:“如果齐国没有内乱,公子姜纠理当继承君位,可现在齐国已被乱贼搅成一汪混水,至于哪条儿冒出来,就不一定了,所以请君借我一些好车马,我先去必经之路阻击公子小白。”

鲁庄公觉得言之有理,便爽快地说道:“好。你现在速去。”

管仲便与姜纠辞别,率十乘兵车倍道而行,埋伏在姜小白返回齐都的必经之地,一处松树丛生的山冈之中。

此时此刻,坐在苍松之下,焦急地等待公子姜小白的管仲想起了昔日他和鲍叔牙的交往——

公子姜纠的师傅管仲与公子姜小白的师傅鲍叔牙自幼就熟悉。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基本都是鲍叔牙拿出来的。管仲唯一的优势就是脑瓜灵,尤其是账算得精,算是智力投入。当两人赚了钱后,管仲拿的比鲍叔牙多。鲍叔牙的家仆看不惯,就说:“这个管仲真可恶,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多!”鲍叔牙听后,对家仆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聪明,所以我们赚到了钱。再说,管仲家里拮据并且上有老母,多拿一点儿是应该的。”在鲍叔牙眼里,管仲聪明,但好几次帮鲍叔牙出主意,却事与愿违,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与鲍叔牙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小吏,因为他主意多,让妒贤嫉能的地方官吏将其罢免。鲍叔牙安慰管仲道:“不是你没有才能,是因为你没有碰到赏识你的人。”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参军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因为管仲明白,冲在最前面的最容易战死。大家目睹管仲的小聪明后,就骂管仲说:“这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人是鲍叔牙呀!”

管仲经商也好,打仗也好,都认真思考一门学问,即“出入”学问。这门学问其实很简单,就是计算怎样以较少的投出获得最大的收入。“出入”学问左右着管仲的经商和出仕。

且说管仲和鲍叔牙在齐国影响越来越大,齐国宫廷请他们俩分别辅佐公子姜纠和姜小白。一对好友,给两个公子当师傅,实为美谈。不过鲍叔牙当初对辅佐姜小白很不满意,常常称病不出,因为他认为姜小白没有才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君位,所以才让智慧上不如管仲的他辅佐姜小白。而管仲却不这样认为,他劝导鲍叔牙:“公子姜纠的母亲心眼儿小、脾气大,国内诸人厌恶她,以至于不喜欢姜纠本人,反而同情小白很早就没有了母亲。将来统治齐国的,非姜纠即小白。姜纠即使日后为君,也将一事无成。小白虽然没有姜纠聪明,但却心胸大、包容人。到时不是你鲍叔牙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闻听此话,鲍叔牙便愉快地出来接受任命,尽心竭力侍奉姜小白。管仲和鲍叔牙二人约定:不论谁得志,互相举荐。既有学识又有交情的二人埋下了人生必胜的伏笔。

起风了,松树左摇右摆。管仲此时想:各为其主,自己只杀公子姜小白,千万别伤了好友鲍叔牙。

且说鲍叔牙陪同公子姜小白到莒国避难后,饱受冷落、寂寞。当闻听齐国国君姜无知被杀后,便急忙回国,目的就是一个:夺取君位。当姜小白与鲍叔牙离齐都临淄还有一天行程时,闯入了管仲的视野。

管仲沉着冷静地埋伏在松树后,等公子姜小白的车马走近,就举起箭来朝姜小白射去。只听“嗖”的一声,一箭射中,姜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姜小白已被射死,便保命要紧,迅速离开。“以较少的投出获得最大的收入”也有坏处,就是管仲没敢冲上前去验证,也没补一箭确保射死。因为这样做,管仲就可能性命难保,就不是“最大的收入”了。

其实公子姜小白没有死,命运作弄人,造化成就人,那一箭不偏不倚,正射在了姜小白的胸前衣带钩上。姜小白在那一瞬间念头电闪。他知道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学一些动物装死便能躲过此劫。说时迟,那时快,姜小白咬破舌尖,吐血诈死。果然,此计瞒过了远处的管仲。

看到这一意外情况,公子姜小白身边的随从立刻扑向射箭处,追赶射箭人。鲍叔牙急忙扶住姜小白,只听姜小白轻声说道:“大伙儿稳住,我是装死的。”鲍叔牙反应很快,立刻泪流满面,表现得痛不欲生。

此时管仲已与随行鲁军会合,公子姜小白所带的随从见力量远不如鲁军,便全部撤回。管仲命令一行人迅速逃离。大伙儿虚惊一场,姜小白此时明白是哥哥姜纠与他争夺君位,故派管仲前来射杀。鲍叔牙也明白管仲兵多,但却没有冲杀过来,或许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经此一惊,姜小白与鲍叔牙等人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半天多的时间,就到了齐都临淄。

鲍叔牙先进城里,拜见上卿高傒、大夫雍廪,向他们说道:“当前齐国无主,公子小白已经来到国都。他仁厚宽容,与已死国君姜无知形成鲜明对比,应当继承大统。”齐国上卿高傒、大夫雍廪以及齐国其他官员隰朋、宾胥无、子成父等人与姜小白交情深厚,他们打内心里就希望姜小白担任国君,于是纷纷说:“公子小白来了,不立他为君还能立谁呢?”众官员一齐出城迎接姜小白。

公元前685年春,姜小白即位为齐君,这就是齐桓公

却说管仲与公子姜纠一伙儿认为公子姜小白已死,再没有人与姜纠争夺君位,也就不急于赶路,六天后才到齐国。一到齐国,没想到齐国已有新君,这大大出乎意料。此时的管仲内心就像打碎了调味瓶,七酸八涩的滋味一齐涌出。他后悔自己没有率军杀上去。管仲又想,姜小白遇危不乱,巧施妙计,或许是上天特意眷顾他。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气急败坏,当即率兵进攻齐国。齐桓公也不示弱,亲率兵马与鲁军在乾时会战,结果鲁军大败,姜纠和管仲随鲁庄公败归鲁国。齐军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一直打过汶水,占领了鲁国汶阳。

齐桓公自登基后,首战告捷,异常兴奋,众官员都来祝贺,鲍叔牙却谏道:“公子姜纠现还在鲁国,有管仲、召忽辅佐着,并且得到鲁国的扶持,是块心病呀。心病不除,祝贺言之过早呀!”

齐桓公欣喜之情立刻消除,急忙问道:“那怎么办呢?”

鲍叔牙奏道:“乾时一战,鲁国上下胆怯。我们应军马不撤,威逼鲁国,让其交出公子姜纠。”

齐桓公点头同意,让鲍叔牙领军屯汶阳,处理姜纠事宜,自己返回齐都临淄。

鲍叔牙既想杀公子姜纠,又念好友管仲之才和旧日之约,想让其平安归来。斟酌一番后,便起草了一封信简,派人送至鲁国。信简里写道——

公子姜纠,图谋叛逆,当诛之。因其是齐君的亲人,请鲁君代齐国处置他。管仲曾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是当今齐君的仇人,齐君必要亲手杀死他,请将其交与齐国。

这信简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威胁和阴森杀气。鲁庄公接信后,仿佛看到齐国大军旋风般席卷而至,便急忙与众臣商议。

大夫施伯奏道:“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有他为政的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将是鲁国的大患。”施伯继续奏道:“君上不妨杀死管仲,将尸首还给齐国。”

鲁庄公新败,今见齐国大兵压境,早已吓得心惊胆战,便不听施伯的主张,按鲍叔牙的信简意见,杀死公子姜纠,并擒住了管仲。召忽见姜纠被杀,便也自杀。此时管仲见鲁国人将自己囚住,不杀反送齐国,心里便嘀咕:“一批人,两种命运,或许是好友鲍叔牙刻意救我。”管仲在悲伤之际,心中有了一丝新的希望。

此时正值夏末秋初,太阳如同一团火球,天气火热,行人懒散,山脚下的湖里,荷花盛开,一群天鹅在游戏。这天鹅全身白色,颈长,嘴根有瘤、色赤黄,人们又称之为黄鹄。囚送途中的管仲生怕鲁庄公改变主意,派人追杀自己,为了让役夫加快赶路,管仲即兴编唱了一首悠扬激昂的黄鹄之辞——

旭日染晴空,湖水荡芙蓉; 苍山领肃穆,黄鹄划白虹; 引吭朝天阙,振翅问苍穹。

这首黄鹄之辞节奏铿锵有力,能消疲劳之苦。管仲唱,也教军士、役夫们唱。他们边走边唱,越唱越起,越唱走得越快,本来两天的路程,结果一天半就赶到了。那鲁庄公果然后悔,仔细一想:“施伯说得对,管仲乃天下奇才,若用于齐,齐国无疑如虎添翼,不如先除掉此患。”待他醒悟过来派兵追赶时,早已来不及了。

管仲一路恐慌,最后平安到达了汶阳。鲍叔牙远远地迎接他。老友相逢,格外亲切。鲍叔牙立即命人打开囚车,去掉刑具,先让管仲洗浴更衣。吃饭时,鲍叔牙希望管仲能辅助齐桓公治理齐国。

管仲说:“我与召忽共同侍奉公子姜纠,我既没有辅佐他登上君位,又没有像召忽那样为他尽忠,实在惭愧。如果我现在去侍奉公子姜纠的仇人,那会让天下人耻笑的!”

鲍叔牙对管仲诚恳地说道:“你是个明白人,怎么倒说起糊涂话来?做大事的人,常常不拘小节;立大功的人,往往不需他人谅解。你有治国的奇才,齐君小白有远大的志向。如果你能辅佐他,日后齐国定能威服四方。”

做好管仲的工作后,鲍叔牙留一部分齐军驻守汶阳,便赶回齐都临淄。至此,君臣才安顿下来。齐桓公欲拜鲍叔牙为上卿,鲍叔牙辞谢道:“臣是个平庸之辈,不敢担此重任。君上如果只想管好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如果想让齐国富强,雄起东方,那非用管仲不可!”

齐桓公惊讶地说道:“夫子不知道他是寡人的仇人吗?寡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

鲍叔牙正色谏道:“当时管仲箭射君上,那是各为其主。如果现在君上赦免其罪而委其以重任,管仲定会像忠于公子姜纠一样为君上您效忠。”

齐桓公此时沉默无语,他也知晓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鲍叔牙顿了顿,继续奏道:“管仲,天下奇才。如果君上重用了他,他必定会为君上射得天下。”

齐桓公沉吟道:“好吧,寡人听夫子的,就让他来吧。”

鲍叔牙又奏道:“奇才,必须用高于常人的礼节相待。天下的人如果知道君上您尊贤礼士,不计私怨,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为齐国效忠!”

齐桓公恍然大悟,即用出城郊迎的上等礼节,亲自迎管仲进城。

进殿坐下后,齐桓公问管仲:“寡人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应该从什么地方做起呢?”

管仲答道:“必须先得民心。”

“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

管仲答道:“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

管仲又流利地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国家就会强盛。”

管仲又比喻道:“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鱼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驶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鱼的利益。”

齐桓公禁不住点头称是,继续问道:“百姓如果富足安乐,但兵甲不足的话又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如果要让兵马战斗力强,就必须让士气旺盛。百姓富足了,士气还不旺盛吗?”

齐桓公又问:“士气有了,如果财力不足,又该怎么办?”

管仲答道:“齐国有山有海,如果开发铁业、盐业,发展渔业、商业,财力就自然增强了。”

一番讨论后,齐桓公异常兴奋,暗叹管仲确实不凡。

第二天,齐桓公又与管仲交谈。这齐桓公是豪放之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和心思。他向管仲说道:“寡人是热血男儿,既想国富兵强,称霸一方,还想饮酒、围猎、娶妾。不知道这二者冲突否?有碍否?”

管仲低头思考,齐桓公解释道:“寡人喜欢围猎,有时清晨就出,深夜方归,耽搁了处理国事。寡人喜欢饮酒,有时通宵达旦,第二天临朝时还昏昏沉沉。寡人更喜欢美色,见到面容姣好的女子,就如同渴极之时见到一掬冰清的泉水,恨不能立时吞下肚去。”

管仲笑了,他答道:“君上与我倾心交谈,我感激涕零。这三种嗜好,对富国、称霸来说,并无大碍。”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回答,大为惊讶。这三种嗜好,鲍叔牙也深知,这些年屡屡向其劝说,让其改过,可齐桓公一直改不掉,因为追求享乐是天性。齐桓公没有想到管仲回答的是淡而又淡的“并无大碍”。齐桓公的心顿时放宽,便问:“那寡人可以为所欲为吗?”

管仲正色答道:“不可。作为一国之君,要想治好国家、兴立霸业,必须选贤任能,并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才能富国强兵。”

齐桓公听了连连点头,喃喃说道:“寡人明白啦!”

就这样,齐桓公与管仲一连谈论了三天,句句投机。齐桓公欣喜异常,即拜管仲为上卿,且尊称为仲父,言听计从,专任不疑。齐桓公是个有胆识有气魄的国君,做事果断,毫不拖泥带水,他常嘱左右:“国家大政,先禀仲父;有所裁决,任凭仲父。”齐桓公的放任与信任,既解放了自己,又解放了管仲。管仲把他的“出入”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把齐国作为一个商业集团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