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管仲的新政
上卿管仲首先采取的富国之策是“管山海”。管仲向齐桓公奏道,民间有异人在山上挖砂炼铁,用铁可以做成铁条、铁犁、铁镰、铁刀。如果铁工具广泛用于农作,再加上牛耕,那么齐地盐碱荒芜之地就可变成膏腴之田。为此,管仲向齐桓公建议道,齐国要鼓励铁矿开采,并让百姓承包,获取利润按三七比例分成。齐桓公高兴地采纳,他又问管仲:“要想使国富,我们就应该对房屋、树木、六畜、人口多多征税,仲父看此策可行吗?”管仲摇了摇头,奏道:“要想使齐国富强,除管山外,还有一策可行,就是管海,管海就是管售盐。”齐桓公高兴地说:“仲父认为正确的事,寡人全力支持。”自此,齐国明确规定食盐属于国有,但在生产上实行官督民产,规定百姓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煮盐。另外齐国设置盐官,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
接着,管仲实施“四民分业”的富国之策。管仲将齐国人口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类,明确规定,四者分类集中居住,世代承袭自己的本职且不能自由迁徙。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世袭可以积累经验。另外,同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彼此易于交流心得,提高技术。管仲是个从民间经商出身的人,深明此理。为激励齐国以外的商人到齐国贸易,管仲规定,拉一车货到齐国的外商免费提供饮食;拉三车货到齐国的外商另外免费提供马的饲料;拉五车货到齐国的外商则由齐国配备专门人员服务。如此一来,各国商人纷纷来到齐国。为了让他们安心,管仲还设立女闾。女闾就是妓院。管仲在繁华的都城临淄试点开了七家官办女闾。女闾的创立,稳定了各国商人的心,还吸引了各国风流男子前来,这风流男子中,不乏一些有才之人。
管仲是贫穷人家出身,知道平民中不乏优秀人才,便打破自商、周以来贵族垄断政事的世卿世禄制,规定布衣可以为官。凡是有利于齐国的人才,一概不讲出身,皆可委以重任。为了招纳贤才,管仲设置了举贤制度,地方官吏在每年正月参加朝会时都要做两件事:一是报告政事,二是举报贤能。地方官吏如果没能按时举荐本地的贤能之才,就要治以蔽贤之罪。
管仲的种种新政,激起了轩然大波,多有进谗者说:“现在什么事都由上卿管仲发号施令,齐国人怀疑没有国君只有仲父了。”齐桓公每遇此事,便怒斥道:“寡人和仲父情如手足,有敢乱评乱议者,当鞭笞他。”管仲闻听此言,更加用心谨慎做事。齐桓公很潇洒,将政事托付管仲处理后,安心饮酒、狩猎、娶妾。齐桓公向周王室求亲,周天子同意将王姬下嫁齐桓公。徐国(在今江苏省泗洪县一带)、卫国等几个诸侯也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齐桓公。
在齐国上卿管仲着手实施富国之策时,鲁国策动汶阳回归鲁国。齐桓公闻报后,当即命管仲在朝继续实施新政,自己亲率齐军与鲍叔牙、雍廪等讨伐鲁国。齐军一直打到鲁国的长勺,鲁国上下异常惊慌。
却说鲁国有个叫曹刿的人,虽是平民百姓,但很关心国家兴亡,听说齐军大兵压境,他十分着急,挺身而出,要为国家出力。
邻居劝他说:“曹刿啊,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卿大夫们去解决,你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何必操这份心呢?”
曹刿说:“那些吃肉的卿大夫们目光短浅,能有什么好办法呢?虽然我是个吃菜的,但不一定就见识浅薄。我一定去见见国君,把我的谋略说一说。”
鲁庄公听说有人来献策,立刻召见。
曹刿见了鲁庄公,便问:“齐国大军已经打来了,听说君上您准备抵抗,请问君上靠什么来战胜齐军呢?”
鲁庄公答道:“平日里,鲁国好吃的好穿的,寡人都把它分给臣下,从来不敢一人享受。众臣感激寡人,当然就会支持寡人啦!寡人有大家的支持,一定会战胜齐军。”
曹刿说:“这不过是小恩小惠,而且只是君上您身边少数人能够得到,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能得到君上您的好处,百姓是不会为君上您去卖命的。”
鲁庄公正色道:“寡人祭祀神灵的时候,总是诚心诚意,神灵一定会保佑鲁国打胜仗。”
曹刿摇了摇头说:“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神灵不会因为这个就保佑君上您打胜仗的。请君上说点实在的吧。”
鲁庄公接着说:“百姓来打官司,寡人虽然不敢保证一件件都过问,但凡是寡人处理的案件,寡人尽量做得公平合理。”
曹刿高兴地说:“这还差不多。能想到百姓的疾苦,就能得到民心,凭这点是能够打胜仗的。”
鲁庄公不了解曹刿,也不知他有什么真本事,就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战胜齐军吗?”
曹刿笑着说:“兵无常势,打仗需要随机应变,哪里有固定的方法呢?请君上让我坐上车,到战场上见机行事吧!”
鲁庄公听曹刿说得有理,便带着他登上兵车,奔赴长勺迎击齐军。
在行军路上,鲁庄公不安地问曹刿:“你生于乡野之间,可学过兵法、军礼?”
曹刿答道:“学过。周礼上的兵法和军礼讲,诸侯争战,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欺诈;以鼓战,以金止,不鼓不战,不战未列阵之师;见其老幼,奉归勿伤;敌若伤之,医药归之。”
鲁庄公见曹刿懂周礼、有思想、有自信,便放心让其参谋军事。
到了长勺,齐、鲁两军严阵以待。齐国鲍叔牙因为曾经打败过鲁军,便不把鲁军放在眼里。他求胜心切,两军刚一接触,便下令擂鼓进攻。鲁庄公听到齐军鼓声震天,沉不住气了,也要下令擂鼓冲锋,曹刿赶忙拦住道:“且慢!”随后便请鲁庄公传下命令:“有吵嚷叫喊、随意行动、不听指挥的,一律处死!”这时候,齐军随着鼓声冲了过来,鲁军却纹丝不动。齐军见鲁军不动,按周礼中的军礼,不鼓不战,只好退了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鼓声又起,鲍叔牙催着军士再次冲锋。鲁军还是不动,齐军只好又退了回去。这样连冲了两次,不见鲁军出动,鲍叔牙更得意了,对手下将士们说:“鲁军怕是吓破胆了,不敢出战。我们再冲一次,他们准垮无疑。”说着就又传令擂鼓。这时候,眼看着齐军逼到鲁军的阵前了,鲁军军士憋足了劲,个个要决一死战。曹刿手提宝剑,向齐军方向指道:“打败齐军,在此一举!”随后立即请鲁庄公下令擂鼓冲锋。
再说齐军连冲了两次,见鲁军不还手,都以为这第三次冲锋还跟过去一样,所以一个个拖着戈、矛,无精打采地跑过来,全没把鲁军放在心上。不料,这时候鲁军阵营中鼓声大作。鲁兵如猛虎下山般冲了过来,戈刺箭射,直杀得齐军七零八落。齐国大夫雍廪一不小心被流箭射死。齐桓公、鲍叔牙急忙率齐军狼狈而逃。鲁庄公下令追击,曹刿连忙拦住说:“先别忙,看看再说。”他跳下兵车察看了地面,又登上兵车远望前方,过了一会儿才说:“可以追击!”鲁庄公指挥鲁军,直追了三十多里,缴获了齐军许多车马和兵器,胜利而归。
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异常高兴,他问曹刿:“齐军前两次擂鼓,你不让我军迎战。他们第三次擂鼓,你才同意还击,这是为什么?”
曹刿答道:“打仗最要紧的是士气。士气旺盛,就会胜利;士气衰落,就要失败。擂鼓是为鼓舞士气的。擂第一次鼓,士气最旺盛;擂第二次鼓,士气开始下降;等到擂第三次鼓,就没有多少士气了。我不急着擂鼓,就是为了让军士保持旺盛的士气,等他们三鼓一过,齐军士气低落的时候,我们一鼓作气地攻过去,他们还能不败吗?”
鲁庄公非常佩服,又问:“齐军大败而逃,你又为什么不让我军马上追击呢?”
曹刿说:“齐国是个实力雄厚的大国,我担心他们败退有假,设下埋伏,所以不敢仓促追击。等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东倒西歪,判定他们确实是狼狈逃窜时,这才请君上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听了曹刿这番议论,更加敬佩,赞叹道:“你真是精通战事的奇才啊!”当即拜曹刿为鲁国大夫,曹刿由“吃菜”变成“吃肉”了。
长勺战败后,齐桓公耿耿于怀,一直想再次攻打鲁国。上卿管仲进谏道:“当务之急是继续推行富国之策,富国即可强兵,强兵即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齐桓公说:“鲁国曹刿不依军礼出战,耍小聪明战胜我们,可气呀!鲁国对于我们齐国,就像蜂身上的尾螫那样令寡人厌恶。不打败鲁国,寡人之愤难平也。”管仲奏道:“臣有一计,也是小聪明,不出一兵一马,即可降服鲁国。”管仲当即说出了自己的计谋。齐桓公异常高兴,即命实施。
且说鲁国的百姓喜欢织一种既厚又平滑的绸子——绨。上卿管仲就劝说齐桓公穿绨,并倡导众臣穿绨,如此引领百姓也穿绨,于是齐国的绨价格大涨。由于齐国鼓励外国商人到齐国贸易,所以齐国聚集了各国商人。管仲专门召来鲁国商人,对他们说:“你们给我贩来绨百匹,我就给你们铜贝币千枚;贩来千匹,就给你们铜贝币万枚。”自商朝以来,人们交易用贝币,最早是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随着发展,人们改用铜贝币。鲁国商人回国大量收购绨,鲁国百姓见有利可图,很快全国织绨。所有百姓都织绨,农业生产因此荒弃。一年之后,管仲见时机成熟就劝齐桓公改穿帛,命令举国不许穿绨,同时闭关锁国,既不许进口绨也不许出口粮食给鲁国。鲁国很快闹起饥荒,到处买不到粮。由于农业荒弃已久,短时间难以恢复,饥饿难耐的国民十之有三归顺齐国。短短三年,管仲通过经济战降服了鲁国。
就在齐国上卿管仲部署对鲁国经济战的同时,在齐桓公的支持下,管仲着手划分和整顿齐国行政区划和机构。管仲把齐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兵马,提高兵马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能辨别出是敌是友;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识别。管仲在每一处地方都用上了他的“出入”学问,为了解决车马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车马和武器来赎罪,这样就解决了兵马装备不足的问题。
由于管仲推行富国之策和行政改革,齐国出现了民足国富、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管山海”让财富迅速积累到齐国手中,仅食盐专卖一项,管仲为齐桓公算了一笔“出入”账:一个具有万乘兵车的大国,一千万的总人口每月所得税赋也就是百万枚铜贝币,但如果在盐上加价,每月即可多得铜贝币二百万枚,远超过每月高额人头税带来的收入。简单的横征暴敛容易激起民变,“管山海”表面上并没有直接征税,不会引起百姓的任何抱怨,隐聚财于无形。另外,“四民分业”开创了社会分工先河,让齐国制造业兴旺发达。此时,齐国生产的“冰纨”“绮绣”“纯丽”等高档丝织品,不仅国内供给充分,还大量畅销各国,乃至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管仲办的女闾既增加了税收,还解决了大量女奴就业,且吸引了爱金钱更爱美女的四方英雄来齐国发展。
女闾里有个才女,喜欢穿一身洁白衣服,面目清秀,犹如春天盛开的梨花,故人称梨花。她从小灵秀聪慧,读了不少诗书,上卿管仲常来见她。齐国有个放牛的人叫宁戚,胸怀治国安邦之志,却苦于无法见到齐桓公。一日见齐桓公出宫行走,便敲打着牛角大声吟道:“浩浩乎白水!”齐桓公听得很清楚,便问管仲此人所唱何意,岂料管仲也不解。
思索中的管仲来到女闾见梨花。梨花见上卿管仲全无平日从容之态,眉宇间忧愁之气显露无遗,便开口相问:“上卿您有忧色,敢问遇到难事了吗?”
管仲答道:“这不是你们妇道人家所问的。”
梨花脸上带着迷人的微笑,轻声细语地对管仲说:“有句话,小女子不知当讲不当讲?”看管仲以鼓励的目光看着她,梨花便说道:“小女子听说,不要以为别人年纪老而轻视他,不要因为别人出身低贱而瞧不起他,不要以为别人年纪轻就以为别人没能耐,也不要以为别人弱小而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此言一出,管仲大感意外,立即对她刮目相看,不由说道:“有一个放牛之人,说了句‘浩浩乎白水’,国君问我何意,我竟不知,所以忧愁啊。”
梨花笑答:“这是《诗经》里的一句诗:‘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这放牛的人是把自己比做一条悠游之鱼,希望国君能把他钓上岸,用他之才治天下呢。”
管仲顿时喜笑颜开,随即派人去找来宁戚,与其交谈,知其果是治国之能人。
第二日,管仲面见齐桓公,把宁戚之意告之。管仲奏道:“建成楼阁,决不能单凭一根木材,汇成大海也不能仅靠几条涓涓细流。君上欲成就大业必须任用杰出人才。”
齐桓公说:“仲父说,应该重用哪些人才呢?”
管仲道:“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言辞刚柔相济,臣不如隰朋,请任命他为大司行,负责外交;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臣不如宁戚,请任命他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在广阔的原野上使兵车不乱、军士不退,擂鼓指挥着将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成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统率兵马;断案合理公道,不杀无辜者,不诬无罪者,臣不如宾胥无,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负责司法刑律;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臣不如鲍叔牙,请任命他为大司直,主管监察谏议。想要富国强兵有这五位就足够了,想要成就霸主之业,还要有我管仲在这里。”
齐桓公一一说好,听从管仲的建议,令五人各掌其事。
宁戚为齐国大司田后,带人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在宁戚的管理下,齐国农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很快使齐国的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丰产、六畜兴旺。他忠实地执行管仲的相地而衰征的决策,大大提高了农夫的生产积极性;还提倡科学种田,总结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生产、管理经验,著有华夏最早的畜牧业专著《养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