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宋襄公的仁
明辨是非,很多人都能做到,但真要做到亲贤能而远小人,却并非那么容易。自从离开了易牙,齐桓公食不甘味,什么菜到他嘴里就如同变成了猪食,难以下咽;自从离开了竖刁,齐桓公寝不安枕,生活起居一片混乱,他平常享受惯了,这一时间少了个体己的寺人服侍还真是不习惯;自从离开了公子卫开方,无人为齐桓公歌功颂德,少了甜言蜜语的滋润,人生真的很没劲。“如夫人”卫姬说:“失去方知珍贵,夫君应该将他们召回呀。”齐桓公便听信了卫姬的话,把这齐宫“三贵”给召了回来,虽然他内心也挺警惕他们,但还是把他们唤回来了。此时,郭国的灭国教训、管仲的谆谆教导、鲍叔牙“毋忘在莒”的诤诤直言,老眼昏花的齐桓公全忘了。卫姬之所以劝齐桓公将易牙等人召回,是因为她暗地里与易牙、竖刁等人勾结,计划请齐桓公改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姜无亏为世子。
花开花落,岁月无情。再说做了三十年国君的宋桓公病重不起,赶忙派人去卫国召回世子子兹父,传话说:“若再不来,不是病死寡人,而是要愁死寡人呀!”身为大孝子的子兹父当然不愿意父君被愁死,于是赶紧回国看望。次年春天,宋桓公去世,世子子兹父继位为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宋襄公纳周惠王之女王姬为夫人。见到弟弟顺利继承君位,公子子目夷也从卫国放心回来。宋襄公任命子目夷为司马,主掌军政大权。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其他诸侯国为争君位、兄弟相残的不良环境下,子兹父、子目夷让君之举,名传天下,世人皆称之为仁义无双。
想到宋桓公若干年来一直追随自己,老年齐桓公亲自到宋国吊唁。见到宋襄公兄弟,齐桓公非常喜爱。想到自己儿子一群,却不如他们两人亲密无间,内心深处,齐桓公不免有了一丝忧虑。因儿子都是“如夫人”所生,地位平等,齐桓公担心自己死后诸子争位,临回齐国前,他将世子姜昭托付给宋襄公。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将不久于人世,便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只等齐桓公一咽气,他们就起兵举事拥立公子姜无亏为君。有一婢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齐桓公正饿得发慌,立即索取食物。婢女便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禀报了齐桓公。齐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道:“如果死者有知,寡人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地饿死了。一代霸主,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历史就是这么无常,白天还是和风煦日,夜晚就是阴风冷雨。齐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为争夺君位各自勾结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在床上六七十天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
易牙、竖刁、卫开方三人都卷入权位之争。易牙、竖刁赶走世子姜昭,杀死反对群吏,拥立公子姜无亏为君。姜无亏做上国君后,为齐桓公建造了豪华陵寝,随葬的除了奇珍异宝,还有当年陈国人送给齐桓公的功绩铜盘、齐桓公封存的号钟以及除卫姬以外的其他“如夫人”。卫开方见自己一时不成气候,便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齐国世子姜昭逃到了宋国,请求宋襄公支援。因有齐桓公之托,这个视仁义超过自己生命的宋襄公,决心接替齐桓公成为新的霸主。公元前642年,宋襄公以抚正齐国君位为名通知各国诸侯,约定日期一起护送姜昭回齐国即位。大部分诸侯一见是宋襄公出面号召,没几个理会,只有卫、曹、邾几个比宋国还小的国家派了一些兵马前来。宋襄公统领四国联军奔向齐国,齐国人对姜昭怀有认同之心,毕竟是齐桓公指定的世子,见宋襄公率军前来,就把新君姜无亏与竖刁杀掉,赶走了易牙,在国都临淄迎接姜昭回国。姜昭回国后即位,是为齐孝公。
齐桓公去世,一时天下没有了盟主,许多诸侯蠢蠢欲试。宋襄公帮助齐孝公即位,便自认为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足够树立威信称霸诸侯。想归想,只有会盟诸侯确立盟主才行。公元前641年,不顾本国势力较弱但一心想称霸的宋襄公便邀各国诸侯在曹南会盟,可大国未去,只有附近几个小国参加。这也就罢了,同年冬天,瞧不起宋襄公的陈国撇开宋国,邀请各国诸侯会盟于齐,以毋忘齐桓公之德,并修齐桓公之旧好,这实是与宋襄公曹南会盟分庭对立。这次会盟,陈、蔡、郑、齐等国均都参加,甚至连南方的荆蛮楚国也来了。可怜的宋襄公,闻听此消息,一种莫名的羞耻与尴尬涌上心头。他意识到自己被孤立了,他的自尊严重受创,几天几夜吃不下饭。
在平静了一两年后,一心想学齐桓公的宋襄公称霸之心又起。他派使节去楚国,想先与楚国商量会盟之事,以取得大国的支持。
楚成王在宋国使节离开朝堂后,轻蔑地笑了笑说:“世上竟有这等不自量力的人。”莫敖成得臣说:“宋君好名无实,我们正可利用这一时机进军中原,一争盟主之位。”楚成王觉得甚是,便将计就计,答应与会。
宋襄公得到楚国与会的消息,高兴地说:“楚国应允了,会盟定会成功。”这年春天,宋国都城睢阳的上空坠落了五块石头。百姓说,这是星星坠落了。忽又有狂风起,把六只水鸟吹得后退着飞。巫师说,宋国要有逆运之事发生。闻听这些消息,司马子目夷进谏宋襄公:“楚王其心难测,君上只得其口,未得其心。臣担心我们宋国会被他欺骗。”宋襄公说:“你太多心了,寡人以忠信待他,他怎么会欺诈寡人呢?”宋襄公不听,传令准备会盟之事。子目夷叹口气道:“小国争当盟主,这是灾祸,宋国或许会灭亡吧!如果失败得晚一点儿,就算宋国好运了。”
为让会盟成功,宋襄公又亲自去齐国,与齐孝公在鹿地相见,约好秋季会盟。齐孝公也想继承父君齐桓公的霸业,但碍于宋襄公当年扶立自己即位的情面,只好顺着宋襄公。
见齐、楚等大国均已同意,宋襄公便以盟主的身份自居,一则认为自己是这次会盟的发起人;二则认为自己的爵位比齐、楚等国国君高,盟主之位非自己莫属,楚国虽称王,但是自谮。宋襄公自作主张,拟了一份在宋国盂邑会合诸侯、共辅周王室的通告,发向各国。凡会盟必有主题,宋襄公的这个主题乃是学齐桓公“尊王”称霸之法。
到了秋季,宋襄公乘车赴会,司马子目夷进谏:“楚国强盛而无义,君上要多带些兵马去,以防不测。”宋襄公说:“寡人和众诸侯友好相会,如果带兵马去,怎么取信于他们?寡人要学当年的齐桓公。”子目夷见宋襄公执迷不悟,退一步谏道:“君上先乘车去,臣带一路兵马在三里之外埋伏,可防不测。”宋襄公生气地说道:“你带兵马去,与寡人带兵马去,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行!”子目夷最后无奈地谏道:“君上万一发生不测,臣从都城睢阳前去接应。”宋襄公说:“这也不行。”宋襄公唯恐子目夷失了他的信义之道,便命子目夷随同他一道赴会。子目夷暗派人员分赴各国,讲好友好会盟不带兵马。
楚国那边,心怀不轨的楚成王派莫敖成得臣以及大夫斗勃二人,各率五百军士随同前往。为了响应“不带兵马”的号召并方便暗中起事,千名楚军扮作随从,个个礼服里面套上铠甲和短剑。准备妥当后,楚国一行人前往赴会。
盟会的日子到了,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只有齐孝公等人未到。齐孝公本想赴会,但国人说当年齐桓公是何等霸气,如今新君却投向比我们齐国弱小的宋国,可悲呀。齐孝公闻听此言,便打消了赴会的念头。
盟会时,众君主礼毕,宋襄公首先说:“我们会合于此,当仿效当年的齐桓公,订立盟约,共辅周室,和平相处,各位看如何?”
楚成王说:“您说得很好,但不知这盟主是谁来担任?”
宋襄公说:“这事好办,有功的论功,无功的论爵,这里谁爵位高就让谁当盟主吧。”
话音刚落,楚成王便说:“楚国早就称王,宋国虽说是公爵,但比王还低一等,所以盟主的这把交椅自然该寡人来坐。”说罢并不谦让,一下子就坐在盟主的位子上。
宋襄公一看如意算盘落空,不禁大怒,指着楚成王的鼻子骂道:“寡人的公爵是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谁不承认?可你那个王是自己叫的,是自封的,有什么资格做盟主?”
楚成王说:“你说寡人这个王是假的,那你把寡人请来干什么?”
宋襄公气得结结巴巴地说:“楚国本是子爵,你是假王压真公……”
未等宋襄公说完,楚国成得臣、斗勃二人脱去长袍,露出里面的铠甲。成得臣手举一面小红旗,只一挥动,那些随楚成王而来的人纷纷脱去外衣,立时成为身穿铠甲、手持利刃的将士。他们冲上台来,立即把宋襄公拘押起来,其他诸侯四散而逃。
宋国司马子目夷见势不好,认为自己留下于事无补,只有回到宋都睢阳调集兵马才能力挽狂澜,于是趁乱逃回。
楚成王指挥楚国将士浩浩荡荡杀奔宋都睢阳。惊恐失色的各国诸侯愤然回国,嘴上无不骂楚成王不仁不义,因为会盟前各国讲好不许带兵,可是楚国却不讲信用。
宋国地处广阔平原,地势平坦,无险可扼,所以只有依靠高大坚固的城墙和宽阔水深的护城河来抵御外患。宋都睢阳是四面环绕沼泽的坚强防御堡垒,加上司马子目夷以及宋国公孙子固等人奋力抵抗,楚军虽强,但也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
楚成王见突袭无望,便把宋襄公拖到楚国兵车上,带他回到楚国。宋国公孙子固说:“我国君上被俘,宋国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当今之计是假意另立新君,同时请齐国等各国说情,如此,才能让宋国脱离厄运。”众人纷纷称是,于是司马子目夷假意即宋国君位。
楚成王见宋襄公已成了一个无用的匹夫,便觉失望。为此事,他征求令尹斗子文的意见。斗子文奏道:“大王还记得二十多年前,与您一同乘舟的情景吗?当时大王说:‘商纣王淫乱暴虐,周文王仁慈和蔼。商朝因此灭亡,周朝因此兴起。’”楚成王道:“寡人明白子文的意思了。在德和利面前,寡人有时选择利,而丢弃了德。寡人做不到德先、利后。”岁月不饶人,斗子文变得老成持重、圆通处世了,对楚成王所说,他不再言语。
过了几个月,齐国前来求情调解,楚成王觉得抓了宋襄公也没什么用,就把他放归回国。
宋襄公恢复了自由,但听说国内已有新君后,就跑到了卫国,与母亲重聚。短短几天,从一心做霸主到遇险成囚徒,从羞辱的囚徒再到一无所有的平民。经历了这么多事儿,宋襄公累了,他想过一段平静安乐的日子,将这段不愉快的回忆彻底忘去。宋襄公想,宋国的前途就交给新君子目夷吧。宋襄公自言自语道:“他在国难之际沉着冷静,干得不错,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干下去吧。”令宋襄公想不到的是,子目夷却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他亲自来到卫国请宋襄公回去继续领导宋国。子目夷说:“国为君守之,君为何不入?”见子目夷十分恳切,宋襄公便回到宋国复位。
回国的路上,宋襄公心中充满了对楚国的恼恨。回国后,宋襄公即拜子目夷为上卿,拜子固为司马。
这时已是初冬,宋国天气转冷,小雨不断。雨滴敲打着宋国内宫的窗户,让宋襄公夜不能寐。他痛定思痛,反复地想:当今会盟已然不行,要想扬眉吐气,必须打一仗,堂堂正正地打一仗,来展现宋国的勇气!此战无论输赢,只讲仁义,绝不能像楚国那样不守信义。此时,当年黄河岸边母亲卫姬叮咛他要讲仁的话语又回响在宋襄公的耳畔。宋襄公自言自语道:“仁义是霸道呀!只有仁义才能将华夏诸侯重新团结在一起!”
宋襄公回到宋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宋军日夜练兵,积极备战,准备与楚国来场仁义大战。宋襄公坚信仁者无敌,即便屡战屡败,但最终的胜利一定会属于宋国。宋襄公坚信他的仁义即便不能战胜荆蛮,也一定能感动上天,感动所有华夏诸侯。
由于楚国、宋国相隔较远,宋襄公便一天天等待时机。宋襄公听说郑国自齐桓公去世后,转而投向楚国怀抱,积极支持楚成王为盟主,就想讨伐力薄国小的郑国,出出胸中恶气。
机会来了,郑文公去楚国拜会楚成王。宋襄公便决意在此时间内讨伐郑国。上卿子目夷谏道:“郑国有楚国支持,我军不宜出战。当今之计,应像当年管仲辅佐齐国那样,致力于富国强兵,以待时机。”宋襄公说:“人生如每天日出日落,转眼就过去了,寡人不能再一天天等下去了。”
公元前638年夏,怒气未消的宋襄公不顾上卿子目夷与司马子固等众臣的反对,率二人出兵伐郑。尚在楚国的郑文公接到国内急报后,忙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听从莫敖成得臣的意见,不直接去救郑国,而让成得臣率军直接杀向宋国。
宋襄公这下慌了手脚,顾不上攻打郑国,带领宋军星夜往国内赶。待宋军在泓水边扎好营盘,楚国兵马也来到了对岸。司马子固向宋襄公奏道:“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我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我们兵力弱,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不听子固的建议,为嘲弄楚成王当年会盟的不仁不义,出出自己胸中的恶气,便特地命人做了一面大旗,上绣“仁义”两个大字。宋襄公决心用“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剑矛。
到了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司马子固向宋襄公奏道:“楚军白日渡河,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指着兵车上的“仁义”大旗说:“对方连河都没渡完,就去打对方,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子固又劝宋襄公:“趁楚军还在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还可以取胜。”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楚军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们,这合周礼吗?这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宋襄公的话刚说完,楚军就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
楚军势力太强,宋军立刻大乱。宋襄公冲在最前面,陷进了敌阵,被敌箭射中了大腿。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将士们异常敬爱他,众人拼死保护他逃离。只是那杆“仁义”大旗,不知丢到何处去了。
宋襄公边退边说:“仁义之师要以德服人,寡人奉仁义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别人。”身边将士听了,暗叹宋襄公走火入魔,被楚成王的无义气疯了。上卿子目夷再也按捺不住了,直率地说道:“这回我们打了败仗,就因为君上不知道怎么打仗!要想打胜仗就必须利用一切办法来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如果怕打伤敌人,那还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花白的就不抓他,那就会让他给抓去!世道变了,以前周礼中的军礼已经不合当今现实了。”宋襄公无言以对。
楚军大获全胜,渡过泓水,高奏凯歌而归。楚成王亲自率领大军来接应,莫敖成得臣晋见楚成王,报告战果。楚成王说:“郑君已回到郑国,明天就要与夫人来这里犒赏三军。到时,你们好好夸耀一番。”
郑文公夫人文芈是楚成王的妹妹,因为兄妹的关系,第二天随着郑文公驾车来到楚营,与楚成王相会。楚成王向他们出示俘获的众多战利品,郑文公夫妇称贺一番,拿出郑国的许多珍宝布帛,犒赏楚军将士,郑文公又诚请楚成王第二天到郑国国都新郑赴宴。
第二天一早,郑文公亲自到郊外迎接楚成王入城,大摆筵席,款待楚成王一行。文芈还有郑文公的两个侍妾出面作陪,楚成王大喜。郑文公同妻、妾轮流敬酒,楚成王喝得酩酊大醉。他对文芈说:“你们的盛情为兄领了,现在已喝过量,妹妹与二位侍妾送寡人一程怎样?”文芈答道:“好吧!”文芈和两个侍妾与楚成王并驾齐行,一直来到楚营中。原来楚成王看中了两个侍妾的美貌,当天夜里便拉入自己的大帐中,成就了夫妻之欢。文芈彷徨无主,在帐中一夜不能入睡,她害怕楚成王的威势,不敢说一句话。
第二天,楚成王把俘获的一半物品都赠送给文芈,也不解释,就用车载着郑文公的两个侍妾回到楚国,收在后宫之中。郑文公在新郑听完文芈的诉说后,气个半死,心想如果盟主齐桓公还在世的话,郑国就不会被楚成王欺侮了!
郑国上卿叔詹怒道:“楚王恐怕不会得到善终吧!”此事传出后,诸侯们都知道楚成王品行极为不端,绝不能成就霸业。此时,各国诸侯心里反而敬慕起宋襄公来,纷纷说,宋襄公虽愚直,但仁义,不畏强盗;宋国虽不很强,但其精神可做各国表率,宋襄公是继齐桓公之后的新霸主,他的仁义果真感动了华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