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 《左传》中的太子和国君故事
人可以这样视死如归,人可以这样轻视自己的生命。上面引述的,大多是家臣身份的人。不只他们如此,身份地位比他们高的,同样没把活着看得那么重要。
《左传·僖公四年》记录了骊姬如何陷害晋国太子申生的故事。骊姬是晋献公的宠妾,一心一意想要让自己生的儿子成为太子,于是申生就成了她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她声称自己梦见了先祖,请求申生代为前往祭祀,祭祀结束后,将祭仪中拜过的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骊姬就在那块肉上下了剧毒,毒到什么程度呢?《左传》上说:“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放在地上祭地,地会隆起;给狗吃,狗立即暴毙;给旁边服侍的小臣吃,小臣也马上死了。看到这种状况,骊姬就装作无辜,害怕地哭诉:“这肉是太子给的啊!”献公当然大怒,申生不必当太子了。申生仓皇地跑到自己的封地新城,献公迁怒,就将申生的老师杀了。
有人跟申生说:“你应该去跟父亲解释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揭露骊姬的阴险诡计!”申生却说:“如果没有骊姬在身旁,父亲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父亲已经那么老了,我不忍心让他睡不好、吃不下。”另外有人劝他:“那你就逃得远一点,离开晋国逃亡吧!”申生无奈回应:“我背负着狠心要毒杀父亲的罪名,能逃到哪里去,谁愿意收留我呢?”
于是,没有别的办法,申生就在新城自杀了。他甚至没有尝试要去跟父亲辩解这中间发生的事,指出不合理之处,而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另外还有卫国公子的故事。《左传·桓公十六年》记录:卫宣公和夷姜生了公子急子,急子长大后,宣公安排他娶宣姜,但宣姜长得太美,宣公一看动心了,就将本来要当儿媳妇的宣姜夺了过来,另外生了寿子和朔子两个公子。
夷姜后来自杀死了,受宠的宣姜想让自己生的儿子当太子,于是阴谋除去急子。宣姜说动了宣公,把急子派去出使齐国,然后偷偷派人埋伏在路上,假装是盗贼要暗杀急子。
这桩黑暗阴谋被寿子知道了,就赶紧去通报急子,叫急子不要去齐国。但急子没听他的劝告,理由是:“如果不遵从父亲派我去齐国的命令,我还算个儿子吗?这样的人,只要是有人当父亲的国都不可能收留,我能去哪里?”
寿子只好想别的方法,故意在饯行宴上将急子灌醉了,趁机带着急子的旗子出发,路上埋伏的人以为他就是急子,便将寿子杀了,寿子代急子而死。但故事还没完。急子酒醒了,意识到寿子的用意,急忙赶去,但已经来不及挽救寿子的生命了,不过他仍然对刺客说:“你们杀错人了,应该死的是我。”于是刺客把他也杀了,回去复命。
这两个人,都是卫国的公子,地位那么高,却一个为了不违逆父亲,一个为了解救同父异母的哥哥,实质上都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还没完,甚至还有国君的故事。《左传·文公十三年》记录,邾文公在位,要将国都迁到绎,找了卜人来卜问吉凶。卜出来的结果是“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对人民有好处,但对国君不好。邾文公就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是对我有好处。上天为了人民才树立君主,国君就是为了给人民带来好处而存在的。”
左右的人担心邾文公不理解卜中显示的“不利”,跟他明说:这“不利”指的是会使你短命的。邾文公还是说:“命本来就有长有短,只要对人民有好处,那么迁都就是再吉利不过的事了。”于是,真的就迁都到绎,五个月后,邾文公病死了。
《左传》里给邾文公的评语是“知命”,他的短命基本上也是自我选择的,对他来说,人民的福祉比自己继续活着还要重要,虽然病死,也等于是自杀了。
再一个是楚昭王。《左传·哀公六年》记录,楚昭王出兵救陈,到了城父,“卜战,不吉”,看来打不赢,但“卜退,不吉”——糟了,连要退兵也不容易。楚昭王说:“那不就死定了吗?如果退也死,战也死,那我宁可保持对陈国的盟约而死。”于是他要公子申接任国君,申不肯;接着叫公子结,结也不肯;再叫公子启,启当然也不肯,公子启拒绝了五次,才勉强答应接任国君。
然后楚昭王继续出兵救陈,死在城父这场战役中。《左传》在后面说明了楚昭王这件事的背景。“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那一年天空出现了异象,红色的云像赤鸟一样围着太阳连续飞了三天。去问专家“周大史”,得到的解释是这代表了有灾难要发生。红云绕着太阳,显示灾难会发生在国君身上。不过如果行特别的仪式,可以将灾难移到令尹或司马的身上。
得知此消息,楚昭王说:“这样的做法,岂不就像将腹心之疾移到股肱上去吗?还是病,而且对国家有同样的伤害。”楚昭王认定自己没有犯什么大错,不应该受到天的处罚,若是天一定要罚他,也就不会让他将这份处罚移给别人,所以就拒绝了行仪式的建议。
后来,楚昭王果然病了,有卜者又说:这是黄河在作祟,应该去祭黄河。楚昭王也拒绝了。他说:“我们在南方,打交道的是我们自己的河川,怎么会扯到远方的黄河去呢?我不可能得罪黄河。”就这样,他拒绝了人家给的避祸建议,终致死于城父。
一个国君,竟也如此固执,心中有强烈定见,不受生死关头冲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