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历史——齐鲁长勺之战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1 属于: 百家争鸣


周庄王十三年(前684),齐鲁两国在鲁国的长勺(今山东莱芜市东北)交战,在曹刿(guì)的谋划下,鲁国以弱胜强。

细说历史——齐鲁<a href=/lsgs/25512.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长勺之战</a>

鲁庄公雕像

雄心勃勃的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就发动大军侵鲁。齐鲁两国相邻,为了领土纠纷,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战争发生。这次齐国主动出击,是为了报复不久前鲁国对公子纠的支持。当时管仲刚来到齐桓公身边,对整个形势还不太了然,因此对这次征鲁,也不便发表意见。再说自己原先是公子纠旗下的人物,对征鲁的事更不好说什么了。齐军凭着兵强壮,长驱直入,只几天时间大军就已经抵达鲁境内的长勺了。迫不得已,鲁庄公只得亲自带兵前去迎战。

鲁庄公正在筹划战事,有人报告说有个叫曹刿的求见。鲁庄公问:“来者是何等样人?”通报者说:“好像是个年轻的书生。”还没等鲁庄公允许,曹刿已经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

这个叫曹刿的年轻人对鲁庄公深深一鞠躬后,便直截了当地问庄公:“国君,鲁国是那样的弱小,你凭什么去与强大的齐军抗衡呢?”鲁庄公想了想说:“有衣有食我不敢独自享用,常常分一点给别人,我想,那些得到好处的人就会出力地去为我打仗。”曹刿冷冷一笑说:“这样的小恩小惠你只能施予极小的一部分人,广大的民众还是不会为你去卖命的,你说是不是这样呀?”

曹刿又问:“你还有什么招术?”鲁庄公又说:“我按时祭祀祖先和神灵,祭祀所用的玉帛都是按规定的,一点都不敢马,在这方面,我是一直守信用的。”曹刿摆摆手说:“单是守信于祭祀祖先和神灵,显然还是不够的,神灵也不会为此保佑你的。天道远,人道近,战争最终靠的还是人和人气。”

细说历史——齐鲁长勺之战

曹刿像

庄公沉思了一会,说:“我做的最值得一提的事是,国内的大小诉讼案件,虽然不可能做到每件亲自审理,但我能做到的是,要求相关部门件件按实情处置,决不马虎。”曹刿听了,马上高兴地说:“如果你真能这样做,那是老百姓最欢迎的事。只要老百姓真心拥护你了,何惧于齐国?”

细说历史——齐鲁长勺之战

齐鲁长勺之战示意图

鲁庄公被曹刿的一番话说服了,相信他是一个有军事头脑的人,就与他一起驱车来到了阵前。

这时,两军正对峙在长勺的一马平川之地,战前的气氛特别紧张,空气像冻结了一样,连一丝风也没有。鲁庄公自知不是齐桓公的对手,慌得身子都有点发抖了。曹刿紧随在他身边,还不时安慰他几句。

突然,齐军仗着兵多将广,首先击鼓发起了冲锋。这时,鲁庄公也想击鼓反击。曹刿马上止住他,说:“不可。”当齐军第二通击鼓时,庄公问:“我军可以击鼓进军了吗?”曹刿摇摇头,还是说:“不可。”很快,齐军擂响了第三通进军的战鼓,这时,曹刿奋然高呼:“我军可以击鼓进军了。”这时,鲁军如离弦之箭一样,直向着齐阵冲去。齐军竟经不起这突然的一击,溃退了。鲁庄公惊喜不已,马上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加以阻止低声说:“且慢,让我观察一下。”他下车看了下齐军败逃时的车轨印迹,又上车观望敌军的旗帜,最后才对鲁庄公说:“下命令吧,可以追击了。”

这一战,鲁军大获全胜。鲁军乘胜追击,一举把齐军逐出了鲁国的国境,这是鲁齐两国交战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问曹刿战胜齐国的缘由。曹刿回答道:“打仗,靠的是一股勇气。一鼓作气,二鼓就衰了,第三鼓就力竭了。在敌军三鼓后发起进攻是最妥当的,因为那时敌军最倦怠,而我军是后发制人,敌人三鼓而竭时,我军方一鼓作气。这样,就凭我军的那一股子勇气把强敌给打败了。”后来人们利用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鼓作气”这个成语。

这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战例。说明战争中装备和军力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谋略和士兵的精神状态。

鲁庄公当时又问:“敌人败退了,你为何不主张马上追赶呢?”曹刿回答说:“齐军虽然败退,但它究竟是个大国,兵力强大,说不定他们假装败退,在什么地方设下埋伏,如果贸然紧追,说不定是会吃大亏的。后来我看到敌军的旗帜东倒西歪,车辙也乱七八糟,才相信他们阵势真的全乱了,所以才请你下令追击。”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盛赞曹刿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天才。

真是时势造英雄,要不是齐鲁间的那一场大战,要不是曹刿其人的自告奋勇,谁都不会知道鲁国有个曹刿。曹刿的青史留名,是历史对他的一种恩惠和厚爱。

“长勺之战”齐国的惨败,使齐桓公发热的脑子清醒了许多。他明白了,齐国虽说是一个大国,但如果不革新朝政,在列国的剧烈争斗中败亡也是可能的。基于这样的认识,齐桓公就决心依仗管仲实施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