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碗的由来
《汉藏史集》中有专门关于碗的种类和来历的记叙,要说到茶碗的制作,其最早发源于西藏,但是制作工匠和技术却源自内地。据书中记载:
"藏王(指都松芒布支)说:‘此种树叶乃上等饮料,饮用它的器具,需要找一种以前没有的器具饮用。不能用以前有的玛瑙杯、金银等珍宝制成的瓢勺。听说汉地有一种称作碗的器具,可派人前去向汉皇帝要来。’于是使臣到了汉地。汉皇帝说:‘若吐蕃自己有制作的原料,我可派制造碗的工匠前去。’于是,汉地造碗的工匠来到西藏。藏王说:‘如此还是我们自己制造,只是不知需要些什么材料和工具?’工匠答道:‘原料上等的用宝石,中等的用石疖,次等的用白石头即可。’藏王说:‘这三种原料我都可供给。’工匠问:‘碗有很多种类,不知想要造什么样的?’藏王说:‘我想要以前汉地没有兴盛过的。要求碗口宽敞,碗壁很薄,腿短,颜色洁白,具有光泽。这种碗以前吐蕃没时兴过,依靠它可长寿富足,所以就叫兴寿碗吧。至于碗上的图案,第一应是鸟类,因为茶树枝是鸟带来的。上等碗上应绘鸟类口衔树枝的图案,中等碗上应绘有鱼在湖中游的图案,下等的碗应绘有鹿在草山上的图案。至于再差的碗,可由工匠随意决定。’于是工匠按原料的优劣,制成六种兴寿碗。按照藏王的吩咐制成的三种分别起名为夏布策、南策、襄策;普通的三种起名为特策、额策、朵策。"
从以上史料中可以知道,吐蕃当时请汉族工匠极少,所以制造出来的碗,仅能供吐蕃王室及贵族们使用。其时,当时民间的制陶技术已经普遍,有民间陶碗被用来广泛使用。此外还有木碗。藏区森林多,制作木碗的原料十分充足,工艺也很简单。木碗分为三种,一种是无盖木碗,这种碗的碗口向外翻,呈喇叭口形;一种为扣合木碗,是由两个大小相同,形同钵状,一碗口有内切圈,一碗口有外切圈,两者可以扣合的木碗构成,多为外出时使用,打开后一碗可盛物,一碗可饮茶,携带方便;一种是将无盖木碗内壁和碗座用银皮镶嵌,既珍贵又精美,有的还配以银质宝盖,或作珍藏,或敬神用,或有最尊敬的客人来时以待客用。藏族经常使用的磁碗是内地制作的绘有龙图案的白磁龙碗和绘有八吉祥图案的白磁八宝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