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由来
世界各地,几乎每个民族、部落都有本民族特色的鼓乐。铜鼓、木鼓、架子鼓、石鼓等凡是可以敲出声来的,都可以当做鼓。
远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说话唱歌的同时,就开始用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据说,我们的祖先发现枯树干和实心树干有完全不同的声音,并且发现中空物里有音量增大的共鸣作用,于是便用空心树干蒙以兽皮和蟒皮做成了木鼓,供娱乐时敲打。到了汉朝,不仅有大小、形状、质地、装饰不同的鼓,而且民间出现了舞鼓乐。
古代,鼓不仅是乐器,而且还是军中必备之物。《曹刿论战》中就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名句。汉朝初年,守卫边疆的军队常用鼓、箫、笳等乐器合奏一种乐曲,以壮军威,叫做"鼓吹";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者,叫做"鼓角";出战时擂鼓呐喊,大张声威,叫做"鼓噪"。鼓还有特殊作用:有一种铜鼓,古代人把它作为一个地区或一个部落的政权与经济势力的象征,族长或酋长像保护身家性命那样保护这种铜鼓。此外,在寺庙中,"晨钟暮鼓",鼓还可以作为报时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