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拜井》诗词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12 属于: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
【原文】:

为国平蛮统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

耿恭拜井甘泉出,诸葛虔诚水夜生。

【赏析】:

诸葛亮回到大寨之中,令军士掘井取水,一连掘了十余处,并无滴水,军心惊慌。诸葛亮夜半焚香祈天,第二天天明,满井甘泉。这首借诸葛拜井的故事,赞颂诸葛亮公忠事国,心诚则灵,上感神明。

诸葛拜井与前面情节中出现的古庙遇山神,指点迷津,有着同样的蕴意,即天意和民心是趋同的,体现了汉代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董仲舒说:“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在诸葛亮的身上,集中反映了蜀汉集团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所以他在平定南中的艰苦岁月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上天的护佑。“为国平蛮统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

当时“水”对于蜀军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成败的关键。四擒孟获之后,孟获退到秃洞,他惟一依赖的天险,便是“一条路、四个毒泉”。所谓“一条路”:“西北上有一条路,山险岭恶,道路窄狭;其中虽有小路,多藏毒恶蝎;黄昏时分,烟瘴大起,直至巳、午时方收,惟未、申、酉三时,可以往来;水不可饮,人难行。”所谓“四个毒泉”:“一曰哑泉,其水颇甜,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二曰灭泉,此水与汤无异,人若沐浴,则皮肉皆烂,见骨必死;三曰黑泉,其水微清,人若溅之在身,则手足皆黑而死;四曰柔泉,其水如冰,人若饮之,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如绵而死。”“于路无水,若见此四泉,定然饮水:虽百万之众,皆无归矣。——何用刀兵耶。”

诸葛亮大军刚刚探明西北“一条路”,便因兵士误饮哑泉而受阻。为此,诸葛亮祭祈古庙,感遇山神,拜谒隐者,才拨开迷津,找到解哑、防瘴、取水的办法。诸葛亮得甘泉,从根本上为直捣秃龙洞,再擒孟获扫平了道路。当蛮兵报知孟获:“蜀兵不染瘴疫之气,又无枯渴之患,诸泉皆不应。”先是“不信”,继而登“高山望之”,顿觉“毛骨悚然”。诸葛亮于困境中解决了“饮水”问题,这就为最后的军事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