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雾垂江赋》诗词鉴赏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昊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
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赏析】:
《三国演义》这两篇赋都集中出现在赤壁之战的情节中,文体形式虽然相同,但在小说中所起的艺术功能却不同。《铜雀台赋》是作为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出现的,是推动情节结构的发展不可缺少的有机因素。而《大雾垂江赋》是以赋体的形式加强了小说景物描写,烘托了情节的氛围,起到了艺术描写的功能。这种表现手法先不论其成功与否,但在长篇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创新,自《三国演义》滥觞,其后的长篇小说,诸如《水浒传》、《金瓶梅》等多有继承,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中运用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因为赋体文字不十分浅显易懂,为了读者欣赏的方便,先将其译作白话:
伟大啊,长江!你西接巴蜀之地,南控江东之土,北靠大河之域。汇合百川东入海,历经万古而奔腾。至于像龙神、海神、水神、河神,千丈长鲸,九首水母,鬼怪异物,都集聚在你的浩瀚之中。啊,你是鬼神藏身的屏障,英雄战守的险塞。
时辰已是阴阳交错、明暗不分,迎长空一色,忽大雾聚合。即使车薪在眼前,也不能看清,只有金鼓之声可闻。初始水气烟雾弥漫,刚隐没了终南山之形;渐渐大雾充塞江上,连北海之鲲也几乎迷失方向。而后雾气溢满空间,上接高天,下垂大地;渺渺乎苍茫一片,浩浩乎无边无涯。好似鲸鲵出水,翻海倒浪;蛟龙潜渊,吐气喷烟。又如梅雨淋沥,一扫溽热;春寒盖地,阴湿袭人。幽暗迷蒙,浩浩漫漫。东边柴桑之岸,南面夏口之山,都被隐没。战舰千艘,如沉沦于千山万壑之中;渔舟一叶,像出没于万倾波涛之上。甚至苍天无光,朝阳失色。使白天回到傍晚,变曦光如同碧水。即使大禹之聪慧,也不能测其深浅;即使离娄之智明,哪里能辨清尺寸之别?
在这当时,河伯静止呼吸,风神不再发威;鱼鳖藏身,鸟兽隐迹。蓬莱之仙岛被隔绝,上天之宫门被暗围。大雾恍惚奔腾,如骤雨即来;纷纭杂沓,像寒云聚合。于是乎毒蛇隐匿其中,乘时喷吐毒气;妖魅躲藏其内,趁机为害作乱。降灾难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老百姓遇之损身遭害,高位者观之惊叹感慨。这大概是将太古时代的元气返回,使天地统一到大自然吧!
这篇赋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是意境的创造,全方位地描写长江大雾。小说家很自然地抓住这篇赋对长江大雾意境的构造,为小说情节中的景物描写服务。尽管今天读这篇赋,感到不大易懂,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小说家这一艺术用心的理解。否则的话,如果将这篇赋从小说情节中删去的话,那么整个草船借箭的景物描写便寥无几笔,顿然失色。
全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长江的地理概貌和神话传说;第二部分写长江大雾的景色;第三部分写大雾的自然之力和给人间带来的灾难。由于三个部分侧重的内容不同,所以采取不同的艺术方法来构造。
一、粗犷笔触的宏观概述与特写镜头的具体描写相结合。第一部分写长江的地理概貌和神话传说,采用了宏观的叙事视觉,粗犷的笔触,概述长江,其长纵横中华大地,贯通川蜀和江南;其大包容神魔鬼怪,囊括妖禽异兽。不愧长江天堑,兵家险塞。当转入第二部分,则采用了多侧面、多角度地描写具体景致。以大雾形成的时间顺序,写初始的雾气聚合;渐渐地雾色溟濛,隐山遮海;进而充塞空间,“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接着着力描绘雾的形貌,雾的神韵,雾的世界。地上,“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天上,“穹吴无光,朝阳失色”。其色之重,“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
二、景物的烘托和氛围的渲染。写雾色的聚合和翻滚,犹如“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写大雾造成的威力和氛围,一连用了多种事物来渲染,河神息浪,风师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
三、景物描写和议论抒情有机的统一。在极尽描写雾的世界之后,转入议论,把这种自然现象归为太古时代的元气返回,是大自然的天地一统。并指出大雾垂地给人间带来的灾难:毒蛇生瘴疠,妖魅兴祸害,塞外起风尘。
当我们欣赏到这里,不难会发问,这篇赋中所讲到的都是因雾作难,“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那为什么小说中的诸葛亮,不但没有“观之感慨”,反而却利用大雾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这大概就是以抑反扬的艺术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