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清朝康熙时期(1667~1722 年)
康熙七年(1668 年)
六月 十七日(7 月25 日)凤阳、宿州、怀远、霍邱、宣州、芜湖、安庆及皖南一带约40 州县发生地震,居民伤亡甚多。 夏秋 霍邱、怀远、太湖、泾县、凤阳、寿县等地连日大雨,河水泛滥成灾,大部分田地被淹没,民房倒塌,淹死者甚多。 是年 法若真(山东胶州人)就任安徽省第一任布政使。康熙八年(1669 年)
五月 四日(6 月2 日) 灵璧县北境雨雹深尺许,禾麦尽毁。 二十九日(6 月27 日) 泾县、宣城、太平、旌德等地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平地水深丈余,桥梁河岸被冲坏,淹死者不计其数。 是年 婺源山民王跳鬼组织起义,以三里都为据点,常进各县活动。后被清总兵邱越会合皖、饶、池3 州兵力所镇压。 △ 方文(1612~1669 年,桐城人)去世。所著《嵞山集》有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 无为州江堤颜公坝筑成。康熙九年(1670 年)
夏 五河、凤阳大水,怀远雨雹。全椒、舒城、和县、含山、巢县、石埭、宣城、宁国、无为、南陵大水。望江五月大雨,积40 余日。 冬 泗县、南陵、宣城、望江、东至等全省大部分地区大雪,连月不化,深数尺,井泉皆冰;淮河、长江冰上牛马车通行,人畜树木多冻死。康熙十年(1671 年)
夏 泗县、五河、怀远、蒙城、滁县、凤阳、全椒、天长、来安、合肥、舒城、六安、和县、含山、无为、庐江、巢县、宿松、望江、桐城、潜山、太湖、怀宁、贵池、东流、建德(今东至县)、石埭、当涂、芜湖、繁昌、南陵、泾县、宣城、宁国等地连月不雨,旱蝗蔽天,民大饥,凤阳、庐州、安庆3 府受灾尤重,禾麦颗粒无收,榆皮剥尽。 六月 八日(7 月13 日) 靳辅(辽宁奉天人)就任安徽首任巡抚。 是年 全省户籍调查人口为620 万(占全国人口6.3%)。 △ 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1611~1671 年,桐城人)在被捕解往广东途中,病逝于舟中。著有《通雅》、《物理小识》等几十部科学著作。康熙十一年(1672 年)
析寿州淮北右下蔡县地置凤台县。 说明:△表示与上面时间相同。康熙十二年(1673 年)
二月 十二日(3 月29 日) 合肥发生5 级地震。 冬 吴三桂举兵叛乱,清廷以安庆为两江上游重地,设提督职,令王永誉任之。 是年 清廷任阿席熙(满州人)为两江总督。 △ 著名画家萧云从(1596~1673 年,芜湖人)去世。作品有《离骚图》、《太平山水图画》等。 △ 龚鼎孳(1615~1673 年,合肥人)去世。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著有《定山堂文集》等。康熙十三年(1674 年)
九月 十二日(10 月11 日) 镇守江南将军额初会合辅国将军巴士、督军副总兵金枪一,率军抗击侵入徽州之耿精忠部,耿兵不敌败退,遂复徽州。 是年 以王功九为首数十人在宿州抢大户人家及固镇王庄驿马匹,震骇官府。不久被赴任把总李定侯等杀害。康熙十四年(1675 年)
六月 十九日(8 月10 日) 旌德大雨,3 昼夜不止,大水成灾,乔亭镇漂没63 人。 是年 安徽增设提督,其军事指挥机构为安徽提督衙门。康熙十五年(1676 年)
夏 五月久雨,六月大水,黄河倒灌洪泽湖,高堰决口34 处,同时黄水淮水合并东下,漕堤多为所溃,至康熙十七年才先后堵塞。康熙十六年(1677 年)
徐国相(辽宁奉天人)任安徽巡抚。 是年 望江、潜山大水,宿县大雨20 余日,水涨河决,房舍漂没,饥荒年。 △ 清廷调皖巡抚靳辅为河道总督,大规模治黄、治淮自此始。康熙十七年(1678 年)
春 淮北部分地区霜冻。夏秋,淮河以南部分地区旱。来安旱蝗。凤阳、天长、寿县、桐城、怀宁、潜山、东流、含山、宣城、宁国大旱。 是年 裁撤安徽提督,仍归江南提督直辖。 七月 七月(8 月) 黄河决口,宿县等地大水,灾民逃荒流离。 是年 清大臣姚文然(1620~1678 年,桐城人)去世。曾任左都御史等职,著有《虚直轩文集》等。康熙十八年(1679 年)
夏秋 全省大旱,怀远、宿松、太湖、怀宁、无为、望江、宣城、休宁、郎溪、贵池、东流、建德、天长、全椒、霍邱、寿州、淮南、庐江、巢县等地数月无雨,湖水皆涸,民大饥,人相食。砀山、来安、六安、五河、和县、含山大旱,秋蝗蔽天,野无遗草,路多饿殍。 是年 望江吉永镇大火灾,烧百余家。康熙十九年(1680 年)
七月 十四日(8 月8 日) 芜湖钞关户部郎中邓秉恒,在规定应收之税额外,又私立名目 ,额外苛征,引起商民义愤,于是日起,罢市3 日。 是年 淮水大涨,溃堤决城,泗州城淹没,官署遂迁至盱眙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又移至虹县,后改名泗州,虹县遂废。五河、凤阳夏大雨,经旬不止。怀远、宿松、望江、宣城大雨成灾。康熙二十年(1681 年)
安徽东北部夏大水,河决泗、宿,淫雨不止;秋又旱。皖南太平旱,井泉涸。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
安庆五月、七月大雨水,禾生芽,洲田没,十一月始退;宣城、宿县夏俱大水。三月太平陨霜杀麦;望江三月十六日大风拔木。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
著名诗人施闰章(1618~1683 年,宣城人)去世。擅长写五言诗,号"宣城体",著有《施愚山诗文集》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
六月 六月(7 月) 沿江、江南部分地区大雨成灾。贵池、铜陵、宣城、郎溪大水。太平七月霪雨40 余日。 是年 薛柱斗任安徽巡抚。 △ 康熙南巡,首次谒祭明太祖陵墓。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
安徽东北部七月大风雨,淹没房屋,损坏庄稼。歙县十二月淫雨40 日。怀远四月大风冰雹,掀倒树木,吹塌房屋,石碾也刮走了。 是年 安徽人口131.4 万丁,一丁当5 口,总人口为657 万,民田数为354274 顷。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
四月 二十二日(6 月12 日) 凤阳等地大旱,清廷派学士麻尔图率人查灾。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
杨素蕴(江苏宜兴人)任安徽巡抚。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
江有良(辽宁奉天人)任安徽巡抚。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
制墨名家曹素功(1615~1689 年,歙县人)去世。曹氏制墨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美喻,制作的墨有珍品18 种,刻入《墨林》一书,他与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并称为墨业4 大家。 是年 史学家汪楫(1626~1689 年,休宁人)去世。康熙十八年纂修《明史》。著有《中山沿革志》,《悔斋正续集》等。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
冬 全省大雪奇寒,江河封冻。康熙三十年(1691 年)
著名篆刻家、画家程邃(1605~1691 年,歙县人)去世。作品有《千峰霁色图》、《万木摇秋图》等。 是年 著名画家戴本孝(1621~1691 年,休宁人)去世。作品有《林泉高蹈图》、《山水册》等。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
安徽西北部秋旱,遭蝗害。康熙三十二年(1693 年)
夏 全省大部分地区旱,五河、凤阳、当涂、芜湖、宣城、含山、庐江、繁昌、巢县、贵池、旌德、绩溪、铜陵、泾县、歙县等县久旱不雨。望江夏秋大旱,东流秋大旱。 是年 高永爵(辽宁奉天人)任安徽巡抚。 △ 文学家钱澄之(1612~1693 年,桐城人)去世。著有《所知录》、《田间易学》等。 △ 姚文燮(1628~1693 年,桐城人)去世。著有《无异堂文集》、《昌谷集注》等。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
医学家汪昂(休宁人)编著《汤头歌诀》问世,这是一部重要的医学入门书,流传很广。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
著名儿科专家夏鼎(贵池县人)所著中医名著《幼科铁镜》刊印问世。康熙三十五年(1696 年)
是年 陈汝器(奉天人)任安徽巡抚。 是年 全省自夏及秋,大雨成灾。宿县五月至七月霪雨。灵璧六月平地水深三尺。怀远六月水入城。凤阳、天长大水。徽州府6 个县大水浸城。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
著名画家梅清(1623~1697 年,宣城人)去世。梅氏为"黄山派"主要画家之一,作品有《山水册》、《黄山松云册》等。康熙三十七年(1698 年)
数学家方中通(1634~1698 年,桐城人)去世。他是"中国论对数的第一人",所著《数度衍》一书被称为数学上的百科全书。 是年 画家查士标(1615~1698 年,休宁人)去世。查氏擅长山水画,与孙逸、汪之瑞、弘仁合称"海阳四家"。作品有《幽壑流泉卷》、《山水册》等。 △ 歙县知县祝兆骥在紫阳门外重修歙县养济院,收养孤贫195 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年)
治理寿县南乡芍陂,设灌田水门28 座,建新桥滚水坝1 座。陂水经迎河集达淮河,建减水闸2 座:一皂口闸,水入淝河注淮河;一凤凰闸,水入淠河注淮河。芍陂经此修治,灌溉面积有了进一步扩大。 是年 李天馥(1635~1699 年,合肥人)去世。著有《容斋千首诗》八卷。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
夏 淮北部分地区大雨。泗县大雨河决。颍州大水。颍上等20 州县大水。 是年 吴苑(1638~1700 年,歙县人)去世。著有《北黟山人集》、《大好山水录》等。康熙四十年(1701 年)
河道总督张鹏翮,将治理黄河摸索的经验,刻于《治河条例碑记》,立碑于砀山县。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
亳县、蒙城、合肥、含山、铜陵等地大水成灾。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
五月 十九日(7 月2 日) 调刘光美(奉天人)任安徽巡抚。 七月 十六日(8 月28 日) 桐城之北的青镇火灾,烧民房170 余家。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
清廷借给在两淮经商的徽州商人银100 万两作扩大经营资本。 是年 文学家朱学绿(1654~1704 年,宿松人)去世。著有《朱杜溪先生集》、《游历记 存》等。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
沿淮夏秋大水成灾。五河、怀远六月间水入城,漂没民房,淹死人畜。凤阳、怀远、霍邱县大水。康熙四十五年(1706 年)
宁国一带旱涝交替,瘟疫传染迅速,十户九病,死者近半,此疫一直流行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止。 是年 赵吉士(1628~1706 年,休宁人)去世。著有《寄园寄所寄》、《万青阁自订文集》等。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
著名画家石涛(1642~ 1707 年)去世,作品有《山水册》、《搜尽奇峰图卷》、《梅竹卷》等。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
五月 二十一日(7 月8 日) 沿江地区大暴雨,太平、宿松、太湖、芜湖、繁昌、宣城、潜山、贵池、青阳、铜陵、东流、宁国、无为、庐江、巢县等20 余县大水,圩堤溃决,田庐均遭淹没。石埭县水灾后饥疫盛行,人死近半数。 是年 清大臣张英(1637~1708 年,桐城人)去世,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著有《笃素堂文集》、《笃素堂诗集》等。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
一月 春夏秋 全省大部分地区大水为灾。怀远正月大雨,自春至夏不止。阜阳春三月初旬雨,至五月二日始止,大水为灾。宿州四月大水,萧县霪雨凡五月。颍上、太和、灵璧,铜陵、繁昌、南陵、泾县、宣城等地阴雨不止,河水暴涨,漂没房舍,民大饥,食树皮,路有饿殍。太和居民逃散几尽。秋,潜山、太湖、建德、当涂、芜湖、南陵、泾县、宣城等地区瘟疫流行,死者无数,居民纷纷逃离,疫情延至次年。 九月 十日(10 月12 日) 清廷以安徽巡抚刘光美,隐匿地方灾情不报,著降五级调用,调四川巡抚叶九思为安徽巡抚。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
四月 八日(5 月6 日)来安冰雹。 七月 舒城、无为十三日至二十日大暴雨,平地水起数尺,冲破圩堤,淹没人畜无数。巢县、铜陵大水。宁国大疫,人死过半。康熙五十年(1711 年)
夏 江淮地区大部分大旱。怀远春夏皆大旱。定远奇荒。六安夏秋大旱,飞蝗蔽天。合肥、六安、庐江、无为旱蝗。 九月 二十四日(11 月4 日) 江南科场案起。先是歙县贡生吴泌出银8000 两赂买副主考赵晋等,被录取举人。发榜之后,众考生议论纷纷,诸生数百人集苏州玄妙观,抬拥财神,直入学宫,宣称科场不公。十月初九日报闻,清廷命严查具奏。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正月,江南科场案结,考官及受贿者分别处以斩、绞、流放之刑。正考官副都御史左必藩因失察过,被革职。 十月 十月(11 月) 《南山集》文字狱案起,左都御史赵申乔上书朝廷告发戴名世所著《南山集》书中采摭方孝标《滇黔纪闻》所载桂王史,用永历年号。清廷据此定戴氏为"大逆"罪,康熙五十二年二月,戴名世处斩,已故的方孝标亦遭刨坟戮尸。两人家族或发送边地或入旗为奴。此案历时两年多,株连300 余人。 是年 安徽以138 万丁为固定数征收丁银(一丁当5 口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
安徽北部春大旱,蝗虫成灾;合肥以南等地春天遭蝗灾,秋天受旱灾。 是年 安徽实施"圣世滋丁,永不加赋",以康熙五十年人丁银额为准,以增加人丁,不再加征丁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
安徽西北部七月大水;西南部八月大水。东北部秋冬旱。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
十月 十月(11 月) 清廷免去安徽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等府及受旱灾的州、县、卫银12.7 万余两,米麦豆6520 余石,并开安庆府粮仓赈济灾民。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
是年 诗人李孚青(1664~1715 年,合肥人)去世。作品有《野香亭集》、《道旁散人集》等。 △ 清学者姚际恒(1647~1715 年,歙县人)去世。著有《诗经通论》、《好古堂家藏书画记》等。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
夏秋 江北大部分地区大旱,江南部分地区大雨成灾。怀远、来安、天长、含山大旱、合肥、六安、庐江旱。宣城、南陵、泾县夏水秋旱。旌德四月大水。绩溪六月大水。 是年 李成龙(奉天人)任安徽巡抚。 △ 因皖口东下70 里波底潜伏危矶甚多,船只触矶往往倾覆,巡抚李成龙捐金治理,由怀宁斋墩至桐城三土段出江,开支河40 余里,从此船只往来无阻。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
方式济(1676~1717 年,桐城人)去世,作品有《龙沙纪略》、《述本堂诗集》等。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
六月 二十五日(7 月22 日) 歙县、休宁、绩溪3 县及太平、南陵、宣城、泾县、旌德等县山洪暴发,水势汹猛,毁坏路桥,圩破屋塌,溺死人畜数以万计。 是年 歙县洪水暴涨,徽州商人吴之骏所居地区桥堤冲塌数十丈,吴倡集同人建造,两年后始竣工。康熙五十八年(1719 年)
江淮部分地区大雨成灾。怀远、颍上、霍邱、含山大水。合肥、庐江水入城,舟行市中。无为圩田多被淹没。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
安庆、建德等冬大雪。霍山五月二十七日大雨雹。太平六月大风霾。康熙六十年(1721 年)
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 年,宣城人)去世。梅氏生前著述甚丰,有《历算全书》等80 多种。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
七月 十六日(8 月27 日) 清钦命内兵督理江宁等处工部事织造府曹富撰写尊胜院碑记,立于来安县北门外20 里的舜欢山。 是年 舒城县主持治理县河,自龙王荡至县河口,全长70 里,开掘河道深一丈上下,宽二三十丈不等,计挖土方4.9 万余方,历时3 个月竣工,县城周围的农田得到灌溉。-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清朝雍正时期(1723 ~1735 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清朝康熙时期(1667~1722 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清朝乾隆时期(1736~1795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清朝嘉庆时期(1796~1820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清朝道光时期(1821~1850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清朝咸丰时期(1851~1861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清朝同治时期(1862~1874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清朝光绪时期(1875~1908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清朝宣统时期(1909~1911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民国时期(1912~1917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民国时期(1918~1923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民国时期(1924~1929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民国时期(1930~1935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民国时期(1936~1940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民国时期(1941~1945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民国时期(1946~1949年9月)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1949年10月-1955年
- 安徽省历史大事记:1956~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