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夜蛾
【别名】:斜纹夜盗蛾、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
【介绍】: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异名为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为间歇性暴发的暴食性害虫。食性极杂,寄主植物多达99个科290多种,在蔬菜上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蔬菜、豆科、瓜类和菠菜、葱、空心菜、土豆、藕、芋等。斜纹夜蛾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多次造成灾害性危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30~40毫米,深褐色。前翅灰褐色,从前缘基部斜向后方臀角有1条白色宽斜纹带,其间有两条纵纹。雄蛾的白色斜纹不及雌蛾的明显。后翅灰白色,无斑纹。
卵:馒头状,块产成3~4层的卵块,表面覆盖有棕黄色的疏松绒毛。
幼虫:共分6龄。老熟幼虫体长35~47毫米,体色多变,从中胸到第8腹节上有近似三角形状的黑斑各1对,其中第1、7、8腹节上的黑斑最大。
蛹:长15~20毫米,圆筒形,末端细小,赤褐色至暗褐色,腹部背面第4~7节近前缘处各密布圆形小刻点,有1对强大的臀刺。
发生特点
该虫从华北到华南年发生4~9代不等,华南及.....省等地可终年危害,长江中下游地区5~6代,世代重叠。常年浙江第1代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全代历期25~35天;第2代为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全代历期24~28天;第3代为8月上中旬至9月上中旬,全代历期27~30天;第4代为9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全代历期30~35天;第5代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全代历期45天以上。
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强,白天躲藏在植株茂密的叶丛中,黄昏时飞回开花植物,并对光、糖醋液及发酵物质有趋性。产卵前需取食蜜源补充营养,卵多产于植株中下部的叶片背面,多数多层排列,卵块上覆盖棕黄色绒毛,每只雌蛾平均产卵3~5块,共400~700粒。初孵幼虫在卵块附近昼夜取食叶肉,留下叶片的表皮,将叶片取食成不规则形的透明白斑,遇惊扰后四处爬散或吐丝下坠或假死落地。2~3龄开始分散转移危害,也仅取食叶肉。4龄后昼伏夜出并食量骤增,晴天在植株周围的阴暗处或土缝里潜伏,在阴雨天气的白天也有少量个体出来取食,多数仍在傍晚后出来危害,黎明前又躲回阴暗处。有假死性及自相残杀现象。取食叶片成小孔或缺刻,严重时可吃光叶片,并危害幼嫩茎秆或取食植株生长点,危害后造成的伤口和污染,使植株易感染软腐病。在田间虫口密度过高时,幼虫有成群迁移习性。幼虫老熟后,入土1~3厘米,作土室化蛹。
斜纹夜蛾属喜温性害虫,抗寒力弱,发生危害最适环境条件为温度28~32℃,相对湿度75%~85%,土壤含水量20%~30%。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发期为7~9月,华北的黄河流域盛发期为8~9月,华南盛发期为4~11月。该虫的卵历期为3~4天,幼虫期为15~20天,蛹历期为6~9天,成虫寿命为5~15天。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清除杂草,结合田间作业可摘除卵块及幼虫扩散危害前的被害叶。②诱杀成虫。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可采用东方红电子灭蛾灯或性诱剂、糖醋液诱杀。③药剂防治。第3~5代斜纹夜蛾是危害的关键代数,防治上应采取“压低3代虫口、巧治4代控制危害、挑治5代”的防治策略。根据幼虫危害习性,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至3龄幼虫分散前,一般选择在傍晚太阳下山后施药,用足药液量,均匀喷雾在叶面及叶背,使药剂能直接喷到虫体和食物上。触杀、胃毒并进,增强毒杀效果,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技术措施。在卵孵高峰期可选用5%卡死克乳油2000~2500倍液;在低龄幼虫始盛期可选用0.5%三令乳油1500~2000倍液,或1%力虫晶乳油3000~5000倍液,或24%美满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15%安打悬浮剂3000~35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1%菜健乳油3000~5000倍液,或1%威克达乳油3000~5000倍液,或10亿PIB/ml奥绿1号悬浮剂800~1200倍液,或10%歼灭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天诺1号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好乐士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大康乳油2000~3000倍液,或5.7%天王百树乳油1000~1500倍液,或攻蛾悬浮剂800~12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40%新农宝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斜纹夜蛾的成虫及卵块
斜纹夜蛾的初孵幼虫群
斜纹夜蛾的低龄幼虫
斜纹夜蛾的高龄幼虫及蜕皮
斜纹夜蛾的蛹
斜纹夜蛾雌雄成虫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