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蝉
【别名】:青叶跳蝉、青叶蝉、大绿浮尘子
【介绍】:
大青叶蝉属同翅目大叶蝉科,异名为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各地都有发生,是大豆、菜豆、白菜、甘蓝、番茄、茄子、马铃薯、莴苣、芹菜、菠菜等多种蔬菜作物的重要害虫。成虫和若虫在叶片上刺吸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严重时造成叶片畸形卷缩,甚至整叶枯死。此外,大青叶蝉还可传播病毒病。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10毫米,青绿色,雄虫比雌虫略小。头部橙黄色,左右各有1个小黑斑。触角鬃状。复眼黑褐色,有光泽。头部背面有两只单眼,两单眼间有两个多边形黑斑点。前胸背板前缘黄色,其余为深绿色。前翅革质,绿色微带青蓝,末端灰白色,半透明。前翅背面、后翅和腹背均为烟熏色,腹部两侧和腹面为橙黄色,足为黄白色至橙黄色。
卵:长卵圆形,微弯曲,一端较尖,长约1.6毫米,乳白色至黄白色。
若虫:与成虫相似,共5龄。老熟若虫体长6~8毫米,头大腹小,胸、腹背面均有不明显的条纹。初孵幼虫为灰白色,2龄幼虫为浅灰色微带黄绿色,3龄以后体色转为黄绿色,胸、腹背面具明显的4条褐色纵列条纹,并出现翅芽。
发生特点
该虫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在甘肃年发生2~3代,河北、山东为3代,湖北为5代,江西为5~6代。在北方地区以卵在果树、柳树、白杨等树木枝条的表皮内越冬;而在广东等地冬季各种虫态均有,没有真正的越冬现象。北京地区越冬卵4月孵化,在杂草、蔬菜上危害。若虫期为30~50天,第1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第2代为6月末至7月末,第3代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
成虫具较强的趋光性,夏季炎热的夜晚上灯时分虫量大。成虫、若虫均善跳。成虫喜聚集在矮生植物上,羽化后需20多天交配,交配后1天即开始产卵。卵多块产于寄主植物的叶背主脉、叶柄、茎秆、枝条等组织内,以产卵器刺破表皮成月牙形伤口。每块含卵3~15粒,排列整齐。每只雌成虫可产卵30~70粒,产卵处的植物表皮成肾形突起。若虫共5龄,一般早晨孵化。初孵若虫喜群集在寄主植物的枝叶上,随着龄期的增长,逐渐分散危害。若虫受惊后即斜行或横行,向背阴处逃避或四处跳动。此虫早晚潜伏不动,午间高温时比较活跃。
防治要点
①诱杀成虫。在有条件的地区设黑光灯诱杀成虫。②药剂防治。在若虫盛期可选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25000~30000倍液,或10%施可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千红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50%叶蝉散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大青叶蝉的若虫
大青叶蝉的成虫
大青叶蝉危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