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结构钢的基本分类?
钢是铁碳合金,不同的含碳量决定了其属性:
纯铁-含碳量小于0.008%时的铁碳合金;钢-含碳量小于2.11%时的铁碳合金;铸铁-含碳量大于2.11%时的铁碳合金。
1、碳素结构钢
碳素钢(简称碳钢)含碳为0.02%-2.11%的铁碳合金。
除C以外,还有如Si、Mn等有益合金元素,以及S、P等有害的杂质元素等,通常称之为碳钢的中“五大元素”。
含碳量小于0.25%称低碳钢,含碳量在0.25%-0.6%的钢称中碳钢,含碳量大于0.6%的钢称高碳钢。
同时,根据杂志元素硫(S)、磷(P)含量的高低区分为普通钢、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
低碳钢的焊接性是很好的,常作为结构钢使用;中碳钢由于含碳量较高,在焊接的热循环过程中易于出现脆硬的马氏体组织,需要焊前预热或者采用高合金的奥氏体焊接材料进行焊接;而高碳钢则几乎是不宜用于结构件焊接的。
2、合金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是在碳素结构钢的基础上,加入一种或几种元素的钢种:
低合金钢:在低碳钢中加入3%左右的合金元素;
中合金钢:在低碳钢中加入5-10%的合金元素;
高合金钢:在低碳钢中加入>10%的合金元素。
3、低合金高强结构钢中的合金化作用
① 提高了钢的淬透性,保证钢经过热处理后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具有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
② 通过铁素体强化,析出相的弥散强化和沉定强化作用提高钢的强度。
③ 通过降低奥氏体分解温度获得强度较高的细珠光体组织或贝氏体组织。
④ 通过细化晶粒而改善钢材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