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缺陷与对策简明对照表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19 属于: 机械设计

要成型出合格的制品需要有注塑工艺、注塑机和注塑模具的完美配合。任何一方面有问题,都不可能生产出合格制品。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注塑缺陷的处理方法及建议,供您参考。

为了减少停机的时间,及能尽快找出操作问题的原因,操作人员应把所有最佳的注塑成型条件记录在“注塑成型条件记录表”上,以供日后解决问题时参考之用。

注:此处提供的附录资料并不是完全精确的,只是对常规问题的一些经验汇总,使用者应自行决定资料的可用性-

(1)    成品不完整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胶料温度太低

提高熔胶筒温度

射胶压力太低

提高射胶压力

射胶量不够

增多射胶量

浇口套与射咀R配合不对,射咀溢料

更换射咀或浇口套

射胶时间太短

增加射胶时间

射胶速度太慢

加快射胶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温

模具温度不均

重调模具冷却水分布

模具排气不良

适当位置开排气孔

射咀温度太低

提高射咀温度

进胶不均匀

重开模具溢口位置

浇道或溢口太小

加大浇道或溢口

塑料内润滑剂不够

增加润滑剂

背压不足

稍增背压

过胶头组合或螺杆磨损

拆下检查修理或更换

最大注射量不够

更换较大规格注射机

制品太薄

使用氮气射胶

(2)    制品收缩

模内进胶不足

增加熔胶量

射胶压力太低

提高射压

背压压力不够

提高背压压力

射胶时间太短

增加射胶时间

射胶速度太慢

加快射速

溢口不平衡

调整模具溢口大小或位置

射咀或浇道孔太细,减低背压效果

调整模具或更换射咀

料温过高

降低料温

模温不当

调整到适当温度

冷却时间不够

适当延长冷却时间

保压用胶料太多

射胶终止尽量在前端

制品本身或肋筋部位设计过厚

检讨制品设计

过胶头组合或螺杆磨损

拆下检修或更换

浇口太小塑料凝固失去背压作用

加大浇口尺寸

    x3)成品粘模

射胶压力太高

降低射胶压力

射胶量过多

减少射胶量

射胶时间过长

减少射胶时间

料温太高

降低料温

进料不均使部分过饱

变更溢口大小或位置

模具温度过高或过低

调整模温及两侧相对温度

模具无脱模斜角

增加脱模斜度

模具表面不光滑

增加模具表面光洁度

脱模造成真空

开模或顶出减慢,或加气顶

注塑周期太短

加强冷却

脱模剂不足

略增加脱模剂用量

 (4)    浇道(水口)粘模

射胶压力太高

降低射胶压力

塑料温度过高

降低塑料温度

浇道冷却不够

1长冷却时间或降低冷却温度

浇道脱模角不够

修改模具增加脱模角度

浇道衬套与射咀R配合不正

重新调整配合

浇道内表面不光洁

更换衬套

无浇道抓销

加设抓销

填料过饱

将低射胶量,时间及速度

脱模剂不足

略增脱模剂用量

 (5)    毛头、飞边

塑料温度太高

降低塑料温度,降低模具温度

射胶速度太高

降低射胶速度

射胶压力太高

降低射胶压力

填料太饱

降低射胶量

合模线或吻合面不良

检修模具

锁模压力不够

增加锁模压力或更换锁模力较大的注塑机

 (6)    开模时或顶出时成品破裂

填料过饱

降低射胶压力及时间速度和射胶量

模温太低

升高模温

部分脱模角不够

检修模具

成品脱模时不能平衡脱离

检修模具

顶针数量不够或位置不当

检修模具

脱模时产生局部真空

开模顶出慢速,加装气顶

脱模剂不足

增加脱模剂用量

模具设计不良,成品内有过多应力

改良成品设计

结合线

塑料熔融不佳

提高塑料温度,提高背压,加快螺杆转速

模具温度过低

提高模具温度

射咀温度过低

提高射咀温度

射胶速度太慢

加快射胶速度

射胶压力太低

提高射胶压力

塑料不洁或渗有其它料

检查塑料

脱模剂太多

少用脱模剂或尽量不用

浇道或溢口过大或过小

调整模具

熔胶结合的地方离浇道口太远

调整模具

模内空气排除不及

增开排气孔或检查原排气孔是否堵塞

熔胶量不足

使用较大的注塑机

 (8)    流纹

塑料熔融不佳

提高料温,背压及加快螺杆转速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温度

模具冷却不当

重调模具水管

射胶速度太快或太慢

调整适当射胶速度

射胶压力太高或太低

调整适当射胶压力

塑料不洁或渗有其它料

检查塑料

溢口过小产生射纹

加大溢口

成品断面厚薄相差太多

变更成品设计或溢口位置

 (9)银纹、气泡

塑料含有水分

塑料彻底烘干,提高备压

塑料温度过高或多或在机筒内停留时间过长

降低料温,或更换小注射量注射机.

塑料中的其它添加剂分解

减少添加剂使用量,或更换耐高温替代品

塑料中添加剂混合不均

混合均匀

射胶速度太快

减慢射胶速度

射胶压力太高

降低射胶压力

熔胶速度太低

提高熔胶转速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速度

塑料粒粗细不均

使用粒状均匀原料

料筒内 有空气

降低料筒后段温度,提高背压,减少压缩段长度

塑料在模内流程不当

调整溢口大小及位置,模具温度保持平衡,成品厚度均匀.

 (10)   成品表面不光泽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温度

塑料剂量不够

增加射胶压力速度及时间及射胶量

模内有过多脱模油

擦拭干净

塑料干燥处理不当

改良干燥处理

模内表面有水

擦拭并检查是否漏水

模内表面不光滑

打磨模具

 (11)   成品变形

成品顶出时尚未冷却

降低模 温度,延长冷却时间

塑料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温度及塑料温度

制品形状及厚薄不对称

模具温度分区控制,脱模后以定性架固定,变更模具设计.

填料过多

减少射胶压力速度时间及射胶量

几个溢口进料不均匀

更改溢口

顶针系统不平衡

改善顶针系

模具温度不均匀

调整模具温度

保压不良

增加保压时间

 (12)   成品内有气孔

填料量不足以防止成品过度收缩

成品断面,肋或柱过

变更成品设计或溢口位置

射胶压力太低

提高射胶压力

射胶量及时间不足

增加射胶量及射胶时间

浇道溢口太小

加大浇道及溢口

射胶速度太快

调慢射胶速度

塑料含水分

塑料彻底干燥

塑料温度过高以致分解

降低塑料温度

模具温度不均

调整模具温度

冷却时间太长

减少模内冷却时间

背压不够

提高背压

 (13)     黑点

塑料过热部分附着熔胶筒内壁

彻底空射,拆除熔胶筒清理,.降低塑料温度,减短加热时间,坚强塑料干燥处理.

塑料混有杂质

检查塑料,彻底空射.

射入模内时产生焦斑,

降低射胶压力及速度,降低塑料温度,加强模具排气孔,更改溢口位置.

熔胶筒内有使模具过热的死角

检查射咀与熔胶筒的接触面,有无间隙或腐蚀现象.

 (14)     黑纹

塑料温度太高

降低塑料温度

熔胶速度太快

降低熔胶速度

螺杆与熔胶筒偏心而产生异常摩擦热

检修机器

射咀孔过小或温度过高

重新调整孔径或温度

射胶量过大

更换较小型的注射机

熔胶筒内有使原料过热的死角

检查射咀与熔胶筒的接触面,有无间隙或腐蚀现象.

不稳定的周期

以上列举的各种成型缺点,其成因及对策大多数都与周期的稳定与否有关。塑料在熔胶筒内适当的塑化,或模具的温度控制,都是传热平衡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整个注塑周期中n熔胶筒内的塑料接受来自螺杆旋转的摩擦热,电热圈的热。热能随着塑料注入模内,模具的热能来自塑料和模具的恒温器,损失在成品的脱模,散失于空气中或经冷却水带走。因此熔胶筒或模具的温度若要维持不变,必需保持其进出的传热平衡。维持传热的平衡则必需维持一稳定的注塑周n。假若注塑周期时间愈来愈短则熔胶筒中的热能入不敷出,以致不足以熔化塑料,而模具的热能则又入多于出,以致模温不断上升。反之则有相反的结果。因此在任何一个注塑成型操作中,特别是手动操作,必需控制稳定周期时间,尽量避免快慢不一。如其它条件维持不变,则:

周期的加快将造成:短射,成品收缩与变形,粘模。

周期的延慢将造成:溢料,毛头,粘模,成品变形,塑料过热,甚至烧焦,残留在模具中的焦料有可能造成模具损坏。熔胶筒中过热之塑料又可能腐蚀熔胶筒及成品出现黑斑及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