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结构设计准则-焊接件设计
五、焊接件设计准则
5.1几何连续性原则
1.几何连续性原则,避免在几何突变处设置焊缝,这里应力集中,如果不能避免,则设定过渡结构。
2.焊缝连接的两侧,板厚不一致,不能保证几何形状的连续性,则设定过渡结构
5.2避免焊缝重叠
1.避免焊缝重叠,多条焊缝交汇处刚性大,结构翘曲严重会加大焊缝内应力;
2.结构多次过热,材料性能下降,应免。
措施有三个:
1.加辅助结构;
2.切除部分;
3.焊缝错开
5.3 焊缝根部优先受压缝根部优先受压,焊缝根部有裂纹,易产生缺口,承受拉载荷能力 < 承受压载荷能力
5.4 避免铆接式结构
铆接式结构通常用衬板搭接形式,焊缝多,费材料,造价高,且导致力流转折,提高了焊缝处的应力水平
5.5避免尖角
避免尖角,焊接处尖角定位困难,且尖角热容体太小,尖角易被熔化
5.6便于焊接前后的处理操作和检测准则
结构的设计便于焊接前、后的处理、焊接的操作和检测。
1、足够大的操作空间;
2、焊接时易于定位,易于操作,电极不会和周围的板粘结;
3、焊接后便于检查;
5.7 对接焊缝强度大及动载荷设计准则
对接焊缝强度较大,尤其动载荷时优先采用
5.8 焊接区柔性准则
焊接时的热变形在冷却后不能完全消除,产生残余变形,引起热应力。
解决措施:
1.热处理工艺降低热应力;
2.降低焊接区周围的刚性,从根本上减少内应力的产生。
5.9 最少的焊接
1.最好群附邮亲钌俚暮附樱减少焊缝的数量,减少焊缝的长度。
2.焊接的强度总会低于母材
3.焊接过程的热应力总会对材料特性有影响。
5.10 材料的可焊性,碳钢中的碳含量
材料的可焊性,碳钢中的碳含量<0.22%
5.11 前处理、后处理工艺
前处理、后处理工艺
5.12 焊缝受载2式利于焊接工艺准则
焊缝受载形式利于焊接工艺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