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带轮结构设计
1.V带轮设计要求
对带轮的主要要求是质量小且分布均匀、工艺性好、与带接触的工作表面加工精度要高,以减少带的磨损。转速高时要进行动平衡,对于铸造和焊接带轮的内应力要小。
2.结构.计
带轮由轮缘、腹板(轮辐)和轮毂三部分组成。带轮的外圈环形部分称为轮缘,轮缘是带轮的工作部分,用以安装传动带,制有梯形轮槽。由于普通V带两侧面间的夹角是40°,为了适应V带在带轮上弯曲时截面变形而使楔角减小,故规定普通V带轮槽角 为32°、34°、36°、38°(按带的型号及带轮直径确定),轮槽尺寸见表7-3。装在轴上的筒形部分称为轮毂,是带轮与轴的联接部分。中间部分称为轮幅(腹板),用来联接轮缘与轮毂成一整体。表7-3 普通V带轮的轮槽尺寸(摘自GB/T13575.1-92)
3.带轮的类型
V带轮按腹板(轮辐)结构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型式:
(1) 实心带轮:用于尺寸较小的带轮(dd≤(2.5~3)d时),如图1a 。
(2) 腹板带轮:用于中小r寸的带轮(dd≤ 300mm 时),如图1b。
(3) 孔板带轮:用于尺寸较大的带轮((dd-d)> 100 mm 时),如图1c 。
(4) 椭圆轮辐带轮:用于尺寸大的带轮(dd> 500mm 时),如图1d。(a) (b) (c) (d)图1 带轮&构类型轮槽截面尺寸见表1,图中各尺寸关系如下
. d为轴的直径, ,
当 时,L=B
, . .。 。。 。 。。 。 式中:P是传递的功率,kW ;n是带轮的转速,r/min;za 是轮辐数。
对带轮的主要要求是质量小且分布均匀、工艺性好、与带接触的工作表面加工精度要高,以减少带的磨损。转速高时要进行动平衡,对于铸造和焊接带轮的内应力要小。
2.结构.计
带轮由轮缘、腹板(轮辐)和轮毂三部分组成。带轮的外圈环形部分称为轮缘,轮缘是带轮的工作部分,用以安装传动带,制有梯形轮槽。由于普通V带两侧面间的夹角是40°,为了适应V带在带轮上弯曲时截面变形而使楔角减小,故规定普通V带轮槽角 为32°、34°、36°、38°(按带的型号及带轮直径确定),轮槽尺寸见表7-3。装在轴上的筒形部分称为轮毂,是带轮与轴的联接部分。中间部分称为轮幅(腹板),用来联接轮缘与轮毂成一整体。表7-3 普通V带轮的轮槽尺寸(摘自GB/T13575.1-92)
项目 | 符号 | 槽型 | |||||||
Y | Z | A | B | C | D | E | |||
基准宽度 | b p | 5.3 | 8.5 | 11.0 | 14.0 | 19.0 | 27.0 | 32.0 | |
基 线上槽深 | h amin | 1.6 | 2.0 | 2.75 | 3.5 | 4.8 | 8.1 | 9.6 | |
基准线下槽深 | h fmin | 4.7 | 7.0 | 8.7 | 10.8 | 14.3 | 19.9 | 23.4 | |
槽间距 | e | 8 ± 0.3 | 12 ± 0.3 | 15 ± 0.3 | 19 ± 0.4 | 25.5 ± 0.5 | 37 ± 0.6 | 44.5 ± 0.7 | |
第一槽对称面至端面的距离 | f min | 6 | 7 | 9 | 11.5 | 16 | 23 | 28 | |
最小轮缘厚 | 5 | 5.5 | 6 | 7.5 | 10 | 12 | 15 | ||
带轮宽 | B | B =( z -1) e + 2 f z —轮槽d | |||||||
外径 | d a | ||||||||
轮槽角 | 32° | 对应的基准直径 d d | ≤ 60 | - | - | - | - | - | - |
34° | - | ≤ 80 | ≤ 118 | ≤ 190 | ≤ 315 | - | - | ||
36° | 60 | - | - | - | - | ≤ 475 | ≤ 600 | ||
38° | - | > 80 | > 118 | > 190 | > 315 | > 475 | > 600 | ||
极限偏差 | ± 1 | ± 0.5 |
V带轮按腹板(轮辐)结构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型式:
(1) 实心带轮:用于尺寸较小的带轮(dd≤(2.5~3)d时),如图1a 。
(2) 腹板带轮:用于中小r寸的带轮(dd≤ 300mm 时),如图1b。
(3) 孔板带轮:用于尺寸较大的带轮((dd-d)> 100 mm 时),如图1c 。
(4) 椭圆轮辐带轮:用于尺寸大的带轮(dd> 500mm 时),如图1d。(a) (b) (c) (d)图1 带轮&构类型轮槽截面尺寸见表1,图中各尺寸关系如下
. d为轴的直径, ,
当 时,L=B
, . .。 。。 。 。。 。 式中:P是传递的功率,kW ;n是带轮的转速,r/min;za 是轮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