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_7人与环境的界面及室内环境设计
第七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及室内环境设计
7.1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
1. 分区 最舒适区、舒适区、不舒适区、不能忍受区,见图9-1
2. 创造良好作业环境的途径
1)对现有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价,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改善措施。
2)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运用一切技术资料,对作业环境予以充分论证和考虑,提出妥善解决不良环境因素的方法。
7.2 人与热环境
7.2.1 影响热环境的要素
1.气温:传导、对流、辐射i第二热源)
2.气湿:相对湿度在80%以上称为高气湿,在30%以下为低气湿。
3.气流: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愈大。
4.热辐射:正辐射(使人体受热),负辐射(使人体散热)。
7.2.2 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所受热源:
1)机体代谢产热;
2)外界作用的环境热量,见图9-2
7.2.3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1.热舒适环境 人在心理状态上感到满意的环境。
影响热舒适环境的主要因素如下:
1)环境因素 气温、气湿、气流速度、辐射热
最适合的湿度Ø%与气温t℃之间的关系
Ø(%)=188-7.2 t (℃) t<26 ℃
2)人的因素 匠麓谢、服装,见图9-3
2.过冷、过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1)低温冻伤
2)低温的全身性影响
3礁呶绿躺
4)全身性高温反映
7.2.4 热环境对工作的影响
1. 热环境对脑力劳动的影响
表现在效率和相对差错次数两方面,见图9-4。
2. 热环境对体力劳动的影响
表现在操作效率和事故发生率两方面。
工作时的温度最好在15.5℃ ~27 ℃,见图9-5
7.2.5热环境的主观评价标准
1.主观评价依据:热环境对人体影响的主观感觉包括6个方面的因素:空气温度、热辐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人体温度、皮肤温度,参阅表9-1,表9-2
2.耐受标准,见图9-6
3.安全标1,见图9-7
4.工作效率不受影响的湿度范围,见图9-8
5.工业生产热环境标准,参阅表9-3,表9-4 P181
7.3 人与光环境
7.3.1 良好光环境的作用,见图9-9
天然采光:利用自然界的天然光源形成作业场所的光环境。
人工照明:利用人工制造的光源构成作业场所的光环境。
1. 光源对生产率的影响
通过改善人的视觉条件(照明生理因素)和改善人的视觉环境(照明心理因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2. 光环境对安全的影响
良好光环境使事故次数、出错件数和缺勤人数都明显减少,见图9-10。
7.3.2对光环境的要求
1.设计的基本原则
1)合理的照度平均水平
2)光线的方向和扩散要合理
3)不让光线直接照射眼睛
4)光源光色要合理
5)让照明和色相协调
6)不能忽视经济条件的制约,见图9-11
2.天然光照度和采光系数C,参见表9-5,表9-6
C=En/Ew×100%
En-室内某一点的照度;
Ew-与En同一时刻的室外照度
3. 照明的照度与照度分布,见图9-12,参阅表9-7
它表明被照面上光的强弱,以被照场所光通的面积密度来表示 E=dØi/dA
4. 亮度分布,参阅表9-8,表9-9 P185
5. 光的方向性和扩散性
6. 光源色和显色性,参阅表9-10,表9-11
1)色温x当热辐射光源的光谱与加热到温度为Tc的黑体发出的光谱分布相似时,将该温度Tc称为该光源的色温,见图9-13。
2)显色性,参阅表9-12,表9-13
7.3.3 色彩环境
1. 色彩的感情效果,参阅表9-14,见图9-14
2. 环境色彩的选择,参阅表9-15 P189
7.3.4 光环境的综合评价
1. 评价方法,参阅表9-16
2. 评分系统
4. 评价结果与质量等级,参阅表9-17
7.4 人与声环境
7.4.1 噪声对人的影响
1. 噪声对工作的影响,n图9-15
当噪声达到70dB时,会对工作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于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场所均以50dB的稳定噪声级作为其上限。
2. 噪声对听觉的影响,见图9-16会产生暂时性听力下降;听力疲劳;持久性听力损失;暴震性耳聋。
3. 噪声对机体的其他影响,见图9-17
噪声达90dB分贝以上,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有明显的影响。噪声品级分类及其影响:
第一级:L=30dB(A)~65dB(B),心理影响
第二级:L=65~90dB(B),较前者加重植物神经方面的影响。
第三级:L=90~120dB(B),较前者造成听觉机构不可恢复性的损失。
第四级:L>120dB(B),较前者造成内耳永久性的损伤;若L>140dB(B),可能形成严重的脑损伤。
7.4.2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噪声强度(越强); 2.接触时间(越长);
3.噪声的频谱(高频,窄频带);
4.噪声类型和接触方式(脉冲噪声和持续接触);
5.个体差异; 6.其他有害因素的共同存在。
7.4.3 音乐调节
1. 生产性音乐的要求
纯体力劳动及无须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以节奏清晰,速度较快而轻松的音乐为好;
单调发闷的工作,以娱乐味的音乐为好;
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脑力劳动),以速度稍慢、节奏不嫦裕旋律舒缓的音乐为好。
2. 生产性音乐的效果
研究认为,音乐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作用有正、反两方面,有时不起作用。所以音乐调节是因时、因地、因工种、因人而异的,要慎重选用。
7.4.4 噪声评价标准
国外听力保护噪声标准,参阅表9-18;P197
工业噪声卫生标准,参阅表9-19;
环境噪声标准,参阅表9-20。
7.5 人与其他环境
7.5.1 人与振动环境
7.5.1.1 人体的振动特性,见图9-18
外部刺激使人体产生内部响应。
对人体产生三种作用力:惯性力(质量);粘性阻尼力(阻尼);弹性力(刚度)。
人是一个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h中:
第一共振峰:4~8Hz,对胸腔影响最大;
第二共振缝:10~12Hz,对腹腔影响最大;
第三共振缝:20~25Hz,频率再增高,在人体内传递逐步衰减,对生理效应的影响相应减少。
显然,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低频区。
7.5.1.2 影响振动对机体的作用因素,见图9-19
1.振动频率
1)倍频程 f1下;f2上;f0中;b带宽
f2=2 f1、f02=f1f2 、 b=f2-f1=f1、f02=2f12=f22/2
f0=31.5,63,125,250,500,1k,2k,4k,8k,16k
2)1/3倍频程 f2=21/3 f1、
f02=f1f2 =21/3f12=f22/21/3、b=f2-f1 =(21/6-2-1/6) f0
f0=25,31.5,39.7,50,63,80,100,125,160
2.作用方向 分为垂直(上下),横向(左右),
纵向(前后)
3.振动强度 以加速度度量振动强度最为广泛
4.作用方式
5.振动波形
6.暴露时间
7.5.1.3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见图9-20
7.5.4 振动对工作能力的影响,见图9-21
7.5.5 振动的评价,
1. 全身承受振动的评价标准,见图9-22
(1)健康与安全的界限(EL)
(2)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FDP)
(3)舒适降低界限(RCB)
2. 局部振动评价标准,见图9-23,图9-24,参阅表9-22 P201
7.5.2 人与毒物环境
7.5.2.1 有毒气体和蒸汽,参阅表9-21 P203
7.5.2.2 工业粉尘和烟雾
7.5.2.3 有毒环境的卫生标准
表9-21中数据均以单种毒物,稳定发生量及8小时为前提,否则,应进行换算:
7.6 室内环境设计
7.6.1 室内光环境设计
天然采光: 天然采光设计,就是利用日光的直射、反射和投射等性质,通过各种采光口设计,给人以良好的视觉和舒适的光环境。
人工照明: 人工照明设计就是利用各种人造光源的特性,通过灯具造型设计和分布设计,造成特定的人工光环境。
天然采光
优点:天然光线,不仅因为它的照度和光谱性质,对人的视觉和健康有利,而且由于它和室外自然景色联系在一起,它还可以提供人们所关心的气候状态,提供三维形体的空间质薄⒍ㄏ蚝推渌动态变化的信息。
窗户形状
水平窗可以使人舒服、开阔;
垂直窗可以取得条屏挂幅式构图景观和大面积实墙;
落地窗可取得同室外环境紧密联系感;
高窗台可以减少眩光,取得良好的安定感和私密性;
透过天窗可以看到天空的云影,并提供时光的信息,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
而各种漏窗、花格窗,由于光影的交织,似透非透,虚实对比,使自然光透射到粉墙上,而产生变化多端、生动活泼的 景色。
特殊建筑构部件 室内设计中增加各种>口、拄廊、隔断等特殊建筑构部件,它们同窗子一样,也可以使天然光在室内产生各种形式多样、变化莫测的阴影,起到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作用。
玻璃的作用:利用玻璃的各种特性,可以给室内造成不同感受的采光效果:
无色的白玻璃---给人与真实感
磨砂的白玻璃---使人产生朦胧感
玻璃砖---给人以安定感
各种折射反射的镜面玻璃---给人带来丰富多采的感觉
人工照明
概 述:
太阳光谱具有固定的光色,而人工照明却具有冷光、暖光、弱光、强光、各种混合光,可根据环境意境而选用。如果说色彩具有性格的倾向和感情的联想,那么人工照明却可以使色彩产生变化和运动。人工照明对室内光环境的创造、环境氛围的渲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 用:
人工照明设计就是利用各种人造光源的特性,通过灯具造型设计和分布设计,造成特定的人工光环境。由于光源的革新、装饰材料的发展,人工照明已不只是满足室内一般照明、工作照明的需要,而进一步向环境照明、艺术照明发展。她在商业、居住、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室内环境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环境设计要素。
利用灯光可以指示方向;利用灯光造景;利用灯光扩大室内空间等。
7.6.2 室内色彩设计
色彩与室内环境气氛
室内色调
室内配色
室内调和
色彩与室内环境气氛
作用: 靠眼睛可获得约87%的外来消息,而眼睛只有通过光的作用在物体上才能获得印象,故色彩有唤起人的第一视觉的作用。
能改变室内环境空气气氛,色彩会影响视觉的印象。故有经验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都十分重视色彩对人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作用,十分重视色彩能唤起人的联想和情感的效果,以期在室内设计中创造富有性格、层次和美感的色彩环境。
方法: 室内环境气氛主要是利用色彩的知觉效应,如利用色彩的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尺度感等来调节和创造室内环境气氛。
缺少阳光或阴暗的房间,采用暖色,以增添亲切温暖的感觉;在阳光充足的房间,则往往采用冷色,起减低室温感的作用。
在旅馆门厅、大堂、电梯厅和其他一些逗留时间短暂的公共场所,适当使用高明度、高彩度色彩,可以获得光彩夺目、热烈兴奋的气氛。在住宅居p、旅馆客房、医院病房、办公室等房间里,采用各种调和灰色可以获得安定柔和、宁静的气氛。在空间低矮的房间常采用轻远感的色彩来减少室内空间的压抑感,而对于室内较大的房间,则采用具有收缩感的色彩避免使人感到室内空旷。
即使在同一房间,从天花板、墙面到地面,色彩往往是从上到下由明亮到暗重,以获得丰富色彩层次、扩大视觉空间,加强空间的稳定感。
在具体的色彩环境中,各种颜色是互相作用而存在的,在协调中得到表现,在对比中得到衬托。离开具体环境讨论色彩,会显得毫无意义,有时候正好相反。如深色天花板等。
室 内 色 调
室内色彩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造适合人们需要的室内环境气氛,而室内色环境却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不同。
因人: 这是室内环境的主体,不同民族、性别、年龄、文化、爱好和M气质的人对色彩环境也有不同。即使是同一主体,因受环境影响和自身情感的变化,对色彩的认识和爱好也会改变。即使是同一家庭,因家庭成员对色彩认识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就出现如何协调色彩配置的关系问题。
因事: 室内功能、室内环P灾实牟煌,对色彩的要求也不同。生产用房要考虑生产性质的特点。(如生产工艺的要求,工人在劳动中的心理需求,如何有利于安全生产、减轻工人疲劳,提高劳动效率)工业建筑的色彩设计是一个重要课题,生活建筑更是千差万别,各类建筑都有各自的要求和色彩标准,配色也各不M。
因时: 不同时代、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对色彩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冬季希望室内温暖些,采用暖色调,夏季又希望阴凉些,采用冷色调。不同时代又出现所谓不同的“流行色”,特别是家具和陈设的色彩变化很大,也会影响室内色环境。
因地: 所谓“因地”客观环境、房间布置、室内空间大小、比例和形态、建筑朝向。室外景观和自然环境等不同,室内色环境也不一样。就是一栋房子,朝北和朝南的房间,对色彩要求也不一样,空间大的房间,不希望色彩造成空旷感,空间小的房间不希望造成压抑感。另外,室内物品的多少,各个界面和材料等均会影响室内色彩。
注意点: 各地的民俗、民情甚至政策法规也对色彩有影响,甚至限制,如在封建社会里,对金色、朱色均有一定的等级限制
色调的规律
色调是色彩设计的意境,配色是色彩设计锓椒ǎ调色是色彩设计的技巧。
分类:
按色相分: 各种色彩有各种性格,也就构成各种基调
按明度分: 明调、暗调、高调、低调等。
按彩度分: 鲜艳调、灰调等。
按色性分: 冷调、暖调等。
各种色调的心理效应
色相的心理效应
各种色调的心理效应
属性 | 色调 | 颜色 | 心理效应 |
明度 亮度 | 明调 中间调 暗调 极高调 高调 低调 极低调 | 含白成分 平均明度及面积 含黑成分 白-淡灰 白-中灰 中-灰黑 黑加少量白 | 透明、鲜艳、悦目、爽朗 呆板、无情感、机械 阴沉、寂寞、悲伤、刺激 纯洁、优美、细腻、微妙 愉快、喜剧、清高 忧郁、肃穆、安全、黄昏 夜晚、神秘、阴险、超越 |
彩度 | 鲜艳度 灰度 | 含白成分 含黑及其他色成分 | 鲜艳、饱满、充实、理想 沉闷、浑浊、烦恼、抽象 |
色性 | 冷调 暖调 | 青、蓝、绿、紫 红、橙、黄 | 冷静、孤僻、理智、高雅 温暖、热烈、兴奋、感情 |
室 内 配 色
所谓“室内配色”就是室内色彩设计在确定色彩基调,即色调后,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及其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进行配色,以充分发挥色彩的调节作用。
“色彩基调”——室内环境受墙面、顶棚与地面的
影响较大,故其色彩可以作为室内色彩环境的基调。墙面通常是家具、设备、生产操作台的背景,故家具、设备和操作台又会影响墙面,从而产生色彩的协调和对比问题。这是室内色彩环境气氛创造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方法: 一般采用同色调和与类色锖停前者给人以亲切感,后者易给人以融合感。在采用对比调和时即采用相差较大和变化统一的色相、明度和彩度,给人一种强烈的刺激感。
为了突出室内重点部位,强调其功能的作用,使人显而易见,因此需要重点配色。这时,色彩在色相、明度和彩度方面应和背景有适当的差别,使其起到装饰、注目、美化或警示的效果。
色 彩 调 和
概述: 色彩调和就是研究配色与色彩之间的协调关系,它包括色相调和、明度调和、彩度调和、面积调和等。他们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并且因人种、地域和个人修养等因素而有差异。
明度调和(节)
同一或近似色的调和主要依靠明度调节,虽然统一,但缺少变化,故需要调节彩度和色相。
中间调和,室内设计用得较多,加上明度调节作用,可取得统一中有变化的效果。
对比调和,在明度的作用下,可取得更强烈的刺激效果。
彩度调和(节)
同一或近似色调和,比较和谐,但感觉较弱,需适当改变色相和明度。
中间调和,灰调子使人暧昧,需要适当改变色相,加强明度。
对比调和,色彩鲜艳,但过于热闹,适当改变色相或加大面积以致调节。
面积调和
无论是色相、明度、彩度,由于其面积大小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会不同,在配色和调和时,需要掌握一些原则:
1、大面积色彩宜降低彩度,如墙面、天花板和地面。
2、小面积色彩应适当提高彩度,如家具、设备、陈设等。
3、对于明亮色彩或弱色彩,宜适当扩大面积。
4、对于暗色、强烈的色彩宜缩小面积,形成重点配色。
7.6.3 室内空间界面设计
概述: 室内空间界面设计,就是⒂梦锾灞砻嬷实氐氖泳鹾痛ソ翘匦裕根据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材料表面的肌理特性,对空间各个界面进行选材、配材和纹理设计。
所谓“室内空间界面”主要包括围护空间的各个界面,如天花板、墙面、地面、柱子以及家具、陈设、隔断等物体的表面。
立意: 室内空间各个界面设计,必须服从室内环境总的构思,即立意,或称为意境、基调。好的、贵重的材料,如果应用不当,也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意境和好的视觉效果。按照设计概念,材料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利用好坏之别。一个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应该根据立意,因地制宜地选用材料,科学、合理地进行材料配置,利用光影等其他视觉因素,进行物体表面的纹理设计。
质地设计
质地是材料的一种固有本性。空间设计时,应结合室内空间的性格和用途,根据室内环境总的意境来选用合适的材料,利用固有本色,结合光照和色彩设计,点缀、装修有关界面。
质地设计基本原则
统一与变化: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协调与对比: 在协调中有重点,在对比中有呼应。
质地设计的表达方法: 界面材料的选择 界面材料的配置 界面材料细部处理
界面材料的选择:
1、选择柔和、舒适的界面材料
为了创造一个祥和、温馨的居室环境,除了采用暖色调、漫射光照以外,首先要选择柔和、舒适的界面材料,如采用木地板或地毯,墙面和顶棚采用木材、墙布、亚光的油漆或粉刷,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光滑的石材或反光的 金属。接近人体的家具、设备的表面应该是光滑或手感好的材料,如木材或植物编织品。
2 、选用质地光滑、沉重的石材等
界面材料的配置
为了突出商品,空间界面的质地纹理则采用对比的方法选配界面的材料,如商店的顶棚,可采用蜂窝状的木盒子作吊顶。
餐馆为了显示起古老朴实的乡村格调,餐厅的墙面可作凹凸粉刷,顶棚挂满草编织品。
界面材料的细部处理
坚硬与柔软的组合
平滑与粗糙的组合
光亮与灰涩的组合
结构材料的组合
纹理选择与分布的秩序性和系列性
对比质地之间的和谐性(共同性)
注意点:
空间界面的质地设计,不只是室内空间的几个大面,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室内家具、设备、陈设等物体表面材料的选配对室内环境气氛的影响会超过如顶棚、墙面等几个大的界面。
如餐厅中,餐桌上的台布、餐巾纸、墙上的猎具、农具等摆设,均烘托了该餐厅的乡村气息。
另外,在图案设计中,应注意它的尺度大小,太小了图案就不显著,而变成了材料的纹理。
7.6.4 室内空间设计
空间形成 空间构成 空间视觉特性 空间旷奥度 空间形象思维
7.6.4.1空间形成
定义:任何一个客观存在的三维几何空间,都是由不同虚实视觉界面围合而成的,并且实的界面的数量必须等于或大于两个。
宇宙空间是无限的,在空间中,一旦放置了一个物体,则物体与物体的多种关系,在视觉上也;建立了联系,就形成了空间。
1. 空间形成的原因
1、主观因素:空间形成的主观因素是视知觉中的推理、联想和;成化的倾向;
2、客观因素:空间形成的客观因素是物质材料构成的图形。
由于主观界面由客观界面的特殊空间位置形成的,故空间的本质乃是物质。
2. 室内空间的形成
在空间知觉中,顶界面是关键的一个面,无顶界面的空间是外空间,有;界面的空间是内空间。建筑空间是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人造空间。那么室内空间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是通过各种建筑部件组成了建筑形式,并界定出室内空间的边缘,也就形成了室内空间。
7.6.4.2空间构成
1. 空间构成的分支
按形态分
形态空间:包括室内两种不同而又联系的空间,即总体空l(母空间);构成室内总体的 各个虚空间(子空间)。
明暗空间:即在天然采光与工人照明的不同条件下,明亮空间与暗淡空间的组合关系。即明空间、灰空间和暗空间。
色彩空间:即母空间与子空间或明空间与暗淡空间的 色彩组合关系。
按范围分
区域空间与城市空间(规划设计);
小区空间与建筑群体(城市设计);
建筑单体(建筑设计);
室内空间(室内设计)。
每一个空间均包含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即“自然-人-社会”,并由此相应地建立了基本设计体系。
按环境分
宏观环境(规划设计)
中观环境(建筑设计)
亍∥⒐刍肪常ㄊ夷谏杓疲
2 根据人的行为及环境的交互作用观点进行空间划分
行为空间 知觉空间 围合结构空间
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包含人及其活动范围所占有的空间。如人站、立、坐、跪、卧等各种姿势所占有的空间;人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占有的空间,如通道的 空间大小,打球则要满足足球在运动中所占有的空间大小、看电影则要满足视线所占有的空间大小,劳动时则要满足工作场所的空间大小。
知觉空间 知觉空间即人及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所占有的空间。
如教室的行为空一般有2.1m就够了,但这时人就会感到压抑、声音传递困难、空气不新鲜、人际间感到太挤,一句话,这个高度不能满足人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对上课的要求,就要扩大行为空间范围。如增加到4.2m,那么,这2.1m就是知觉空间。
围合结构空间 围合结构空间则包含构成室内外空间的 实体,如院子则是围墙所占有的空间;室内则是楼地面、墙体、柱子等结构实体以及设备、家具、陈设等所占有空间,这是构成行为和知觉空间的基础。
7.6.4.3空间视觉特性
7.6.4.3.1空间视觉特性的分类
空间大小 空间形状 空间方向 空间深度 空间明暗 空间质地 空间立体感 空间冷暖
空间稳定 空间旷奥度
1.实现空间大小的方法
1、以小比大:当室内空间较小时,可采用矮小的家具、设备和装饰配件。
2、以低衬高:当室内净高较小时,常采取局部吊顶,造成高低对比,以低衬高。
3、划大为小:室内空间不大时,常将顶棚或墙面,甚至地面的 铺砌,均采用小尺度的空间或界面的分格<造成视觉的小尺度感,与室内整个空间相比而显示其空间尺度较大。
4、界面的延伸:当室内空间较小时,有时将顶棚(或楼板)与墙面交接处,设计成圆弧形,将墙面延伸至顶棚(相对缩小了顶棚面积),使空间显得较高,或将相邻两墙的交接处(即墙角)设计成圆弧或设计成<窗,使空间显得大。
5、其他方法:通过光线、色彩、界面质地的艺术处理,使室内空间显得宽阔。
2. 空间形状
任何一个空间都有一定形状。它是由基本的几何形(如立方体、球体等)的组合、变异而构成的。结合室内装修、灯光和色彩设计,形成室内空间丰富多彩的形状3艺术效果。常见的室内空间形态有:
结构空间 通过空间结构的艺术处理,显示空间的力度和艺术感染力。如一些体育馆、会议厅的大型圆柱子,一旦把它变成截面,便成为很好的装饰构件。
封闭空间 采用坚实的围护结构,很少虚的界面,无论在视觉、听觉、肤觉等方面,均造成与外部空间隔离的状态,使空间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内向性、私密性和神秘感。
开敞空间 室内空间界面,尽可能采用通透的、或开敞的、虚的界面。使室内空间与外部空间贯通、渗透,使空间具有很强的开放感。
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是l了适应各种交往活动的需要,在同一大的空间内,组织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大小结合、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室内、室外景色结合,各种活动穿插进行;山水、绿化结合,楼梯和自动扶梯或电梯结合,使空间充满动态。
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就是通过各种电梯使人流在同一空间流动,通过i种变化的灯光或色彩使人看到在同一空间里的变化,或是通过流动的人工“瀑布”、“选水”等使人看到在同一空间里景观的流动,共同形成室内空间状态的流动
迷幻空间 迷幻空间就是通过各种奇特的空间造型,界面处理和室内装饰,造成室内空间的神秘、神奇的艺术效果,使人对空间产生迷幻的感觉
子母空间 子母空间是大空间中的小空间,是对空间的二次限定。即满足使用要求又丰富了空间层次。
3 空间方向
通过室内空间各个界面的处理、构配件的设置和空间形态的变化,使室内空间产生很强的方c性。
4. 空间深度
所谓“空间深度”就是与出入口相应的空间距离。它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室内景观的深度和层次。
5. 空间质地
空间的质地主要取决于室内空间各个界面的质地,由于各个界面的共同作用,使它起到各个界面互相影响的艺术效果。它对室内环境气氛有很大的影响。
6. 空间明暗
空间的明暗主要取决于室内的光环境和色环境的艺术处理,以及各个界面的质地。
7. 空间冷暖
室内空间的冷暖,在设备上取决于采暖和空气调节,而在视觉上取决于室内各个界面,室内家具和设各个表面的色彩。采用冷色调即有冷的感觉。
8. 空间旷奥度
空间的旷奥度,即空间的开放性与封闭性,这是空间视觉的重要特性。它是空间各种视觉特性的综合表现,涉及面很广,故在下面作详细的介绍。
概述: 所谓“空间旷奥度”:,即空的开放性与封闭性。有的学者把它称为”广阔感”或 “封闭感”。
空间旷奥度,归根结底是空间围合表面的洞口大小,多数情况下是指门窗、洞口的位置、大小和方向。这里包括侧窗、天窗和地面的洞口。同时,它还包含室内空间的相对尺度,各个围界面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面积比例的大小。
意义: 随着建筑物向多层和高层发展,室内空间的扩大,开间和深度的加大,已经不是靠窗户来解决,而是采用人工照
明和空气调节来补偿,出现了所谓“无窗厂房”、“大厅式”办公空间等。
实践证明,长期在这“封闭性”很强的空间里生活和工作,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有害的,容易造成精神疲惫、体力下降、抗病能力减低。因此,如何掌握室内空间开放或封闭程度,这就是室内空间旷奥度问题。
视觉特性
1)旷奥度熳判槭凳泳踅缑娴氖量而变化。实的视觉界面(如顶棚、墙面、地面)的数量愈多,则室内空间奥的程度愈强(则封闭性愈强),相反,则旷的程度愈强。
2)长方体(或方向性强的形体)的室内空间旷奥度。其虚界面(门窗洞口)设在短边方向(或形体指向性强的一面),或在墙角(二个墙面交界处,即转角窗。或在顶墙交接处设高窗)。其室内空间开放性,要比虚的界面设在长边更强。这是形体指向诱导的结果。
3)在室内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顶面的面积(相对增加墙的高度),室内空间显得宽敞,反之显得压抑。
4)在室内空间尺度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顶棚的 分格的大小,旷奥度也随之变化。另外,如果在顶棚或地面挖一个洞,形成上下空间的贯通,则室内显得宽敞。
5)如果改变室内的家具、陈设的数量或尺度,如果减少家具等陈设,室内就显得宽敞。
6)空间旷奥度还<着室内光线的照度大小,色彩冷暖、界面质地的粗糙或光洁,室内温度高低等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照度高、冷色调、质地光洁、温度偏冷,室内空间显得宽敞。
7)当室内净高小于人在该空间的最大视野的垂直高度时,则空间显得压抑。当室内宽度小于最大视野的水平宽度,则空间显得狭小。
7.6.4.3.2空间形象思维
建筑空间是通过其形象给人以感受的,就是说,人对建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来实现的。
构成形象思维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空间的形态、光彩、色彩、界面的质感和空间旷奥度。
空间形象塑造: 室外空间形象塑造—— 建筑造型
室内空间形象塑造——室内环境设计
建筑造型 是指建筑的整体形象,它是受内部空间构成制约的,包括建筑功能所规定的空间量,即建筑体量,以及不同的空间形式,即美学形式。
1、形 的象征,即比喻,多数用在纪念性或公共建筑设计中。
2、一般的建筑造型,通过各种形象如庄重、肃穆、朴实、大方、轻快、明朗、高雅等要素的处理,构成某种心理感觉的形象。
室内空间形象塑造,则是着重室内环境氛围的创造,通过围合空间的各个界面的处理、室内家具、设备、陈设等设计,创造出某种特定的环境气氛。
7.6.5 室内设计欣赏
延伸资料
当前人类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
2. 城市生活和工业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西藏:曾是富饶,由于掠夺式利用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工业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后,人口向城城市集中,环境污染和衰退更严重。三类:
自然条件的扰乱 气候反浴⒋笃海洋变异。
生活环境污染 有害物质或污染物进入人类生活环境,使其受到污染并对人类发生危害。
3) 物质能源的耗尽 石油 生物物种
人类目前生活的环境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改造过的自然环境,人其实已经是处于人工环境中了。主要有四种问题:
1 人口问题
人口过度增长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并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人口问题是当前人类环境的首要问题。
人口增长导致城市增多,大城市人口暴涨。城市化必然占用大量可耕地和平原旷野,从而不断破坏自然环境系统的生态平衡。
2 p食问题
人类的粮食主要是粮食、畜产品、水产品组成。要由耕地、草原、森林、和水域等生产出来。产量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低。要根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性及其明显的地区特点,遵照生态规律,配置适
当工业生产布局。纠正无限制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单产。p感动中国人物 袁隆平 水稻杂交提高单产,多养活很多人。禽流感、疯牛病的原因)即使农业现代化提高了,人类食物产量总是有限,所以计划生育。(马寅初 人口论被迫害 应该让专家说话)
3 能源问题
1.工业发展、人口激增和人类对物质生活的奢求,极大加快了能p消耗速度,而地球上化石能源供应有限。必须尽量节约使用、限制消耗速度。同时寻找或设计较洁净的新能源补充化石能源(石油)(海湾战争本质就是争夺石油,它是国家的血液和命脉,我国贫油,发展汽车将会在未来受能源牵制)
2. 在能源开发利用中,破坏山区、森林、草p、耕地河流,向大气、水体、土壤排放有毒害物质污染并进一步破坏国生态系统的平衡。
4 资源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化石能源、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速度很大。以此速度很快耗尽。提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尤其在设计中,太阳能车,热水器等),同时研究新的人工合成材料。
5 保护环境
除了四方面问题外,我们人类现在已经生活在一个被物包围的人工环境中了,物中就包含大量工业品,是由设计师设计的,工业设计师的崇高使命:要提倡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维持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