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图的画法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19 属于: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大全

概  述   
装配图是用来表达部件或机器的一种图样,是进行设计、装配、检验、安装、调试和维修时所必需的技术文件。
§1 装配图的内容
(1)一组图形: 表达出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主要结构形状。
(2)必要的尺寸:主要是指与部件或机器有关的规格,装配,安装,外形等方面的尺寸。
(3)技术要求:提出与部件或机器有关的性能,装配,检验,试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4)零件的编号和>细栏:说明部件或机器的组成情况,如零件的代号、名称、数量和材料等。
 (5)标题栏:填写图名、图号、设计单位,制图、审核、日期和比例等。

§2  部件或机>的表达
•装配图以表达工作原理,装配关系为主,力求做到表达正确、完整、清晰和简练。
•需很好地掌握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各种表达方法和视图方案的选择问题。
•画图时先选>视图,再考虑其它视图,然后再综合分析确定一组图形。
2.1    装配图图样画法
2.1.1  实心零件的画法
在装配图中,对于紧固件以及轴、连杆、球、钩子、键、销等实心零件,若按纵向剖切,且剖切平面通过其对称平面或与对称平面相平行的平面或轴线时,则这些零件均按不剖绘制。
如需要特别表明这些零件上的局部结构,如凹槽、键槽、销孔等则可用局部剖视表示

2.1.2   相邻零件的轮廓线和剖面线的画法
•    两相邻零件的接触面或配合面只用一条轮廓线表示,而未接触的两表面用两条轮廓线表示,若空隙很小可夸大表示。
• 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零件,剖面线的倾斜方向应相反,或者方向一致而间隔不等以示区别。
•   同一零件在不同视图中的剖面线方向和间隔必须一致。

2.1.3   拆卸画法
当某些零件遮住  必须表示的装愎叵凳保可将某些零件拆卸后绘制 。
2.1.4   零件移出画法
2.1.5  相邻辅助零件的表示法
相邻辅助零、部件用双点画线绘制,一般不应遮盖其后面的零(部)件。
2.1.6  剖视图中再剖视的画法
在剖视图的剖面中可再作一次局部剖,采用这种表达方法时,两个剖面的剖面线应同方向、同间隔,但要互相错开,并用引出线标注其名称 。
2.1.7    化画法
1) 对于装配图中若干相同的零件组如螺栓连接等,可仅详细地画出一组或几组,其余只需用点画线表示装配位置。
2) 在装 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小圆角、倒角、退刀槽等可不画出。
3)在装配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的某个部件为标准化产品或该部件已由其它图形表示清楚时,可按不剖绘制。
4)在装配剖视图中,当不致引起误解时,剖切平面后不需表达的部分可省略不画。

2.2装配图的视图选择
2.2.1  选择主视图
选主y图时,应充分表达部件或机器的主要装配干线,并尽可能反映部件或机器的工作位置。

2.2.2   选择其它图形
y配图中是将零件形状的表达放在次要地位。一般情况下,每个零件应至少在某一个视图中出现一次,以便于了解其所在的位置和进行编号。对某些影响部件或机器工作性能的重要零件,必要时应将其形状表达清楚 。
例:求阀装配图
求阀有二条装配干线:
(1)水平装配干线;
(2)垂直装配干线;

§3 装配体结构构型设计
3.1 功能要求与整体构型
3.2   按装配结构构型
两零件应避免在同一方向上同时有两对表面接触,孔或轴上带有倒角或退刀槽、越程槽,可保证装配时有良好的接触。
机械装配图的画法 title=
长度方向:                 

;          
轴线方向:
半径方向:
密封装置:填料箱密封,橡皮圈密封,毡圈密封。
防松装置:双螺母防松,弹簧垫圈防松,止退e圈防松,开口销防松。
滚动轴承的固定:用端盖的凸缘固定外圈,用螺母和止退垫圈固定内圈。
定位销的安装:圆柱销定位。圆锥e定位。
为便于拆装,必须留出装拆螺栓的空间与板手的空间或加工孔和工具孔。
机械装配图的画法 title=


机械装配图的画法 title=

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开槽螺母,双螺母,轴端挡圈,锁紧挡圈,弹性挡圈。

3.3 构型要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指装配体各部分之间前后左右的相对轻重关系。
稳定是指装配体上下部分的轻重关系。3.4   外形的和、主从与呼应 组成机器或部件的各部分,应尽可能在形、质等方面突出共性,减少差异性。 如比例关系的调和,即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应尽量相等或接近。 §4  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4.1  尺寸标注
装配图上不必注出全部结构尺寸,而仅需要标注以下几类尺寸:
1)规格尺寸
      也叫性能尺寸,它反映了该部件或机器的规格和工作性能,这类尺寸在设计时要首先确定。
2)装配尺寸
      表示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和重要的相对位置,用以保证部件或机器的工作精度和性能要求的尺寸。
3)外形尺寸
      表示部件或机器的总长、总宽和总高。
4)安装尺寸
      将部件或机器安装到其它部件、机器或地基上所需要的尺寸。
5)其它重要尺寸
    除以上四类尺寸外,在装配图上有时还需要注出一些其它重要尺寸,如装配时的加工尺寸,设计时的计算尺寸。

4.2  技术要求的注写
装配图上一般应注写以下几方面的技术要求。
1)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装配后应满足的要求。
2)检验、试验的条件和规范以及操作要求。
3)部件或机器的性能规格参数,以及运输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涂饰要求等。
§5 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
5.1  零件、部件序号
装配图中所有零件、i件都必须编号,编号时应遵守以下各项国标的规定:
1)相同的零件、部件用一个序号,一般只标注一次;
2)指引线(细实线)应i所指零件的可见轮廓内引出,并在末端画一圆点。
机械装配图的画法 title=

3)序号写在i线上方或圆内,序号字高比图中尺寸数字高度大一号或两号。
同一装配图中,编号的形式应一致。
4)各指引线不允许相交。当通过有剖面线的区域时,指引线不应与剖面线平行。
5)一组紧固件或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可采用公共指引线

6)编写序号时要排列整齐、顺序明确,因此规定:
      按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在直线上,并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序排g。
机械装配图的画法 title=



5.2   明 细 栏
机器或部件中全部零件、部件的详细目录。
明细栏中序号必须与图中所注的序号一致。 明细栏一般配置在装配图中标题栏的上方,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填写。当由下而上延伸位置不够时,可紧靠在标题栏<左边再由下向上延续,注意必须要有表头。§6  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的画法
6.1   部件测绘
6.2  装配图的画法
6.2.1  确定视图方案
6.2.2  确定比例和图幅
确定图幅时,除了要考虑图形所占的面积外,还要留出注写尺寸和技术要求、明细栏、标题栏的位置等,并选用标准图幅。
6.2.3  画装配图的步骤
1.布置图面:画出各视图的中心线或基线。并将明细栏和标题栏的位置定好
2.画主要零件的轮廓:一般从主视图开始,几个视图结合起来画。
3.画其它零件:画图时沿

装配干线按定位和遮挡关系依次将各零件表达出来。
4.完成装配图:标注尺寸,并编写零t、部件序号以及明细栏,标题栏,技术要求。
§7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7.1  读装配图
(1)概括了解
对照说明书等资料了解部件或机器的名称、用途,各零件的名称、数量和在图上的大致轮廓。了解图中采用哪些表示方法,找出剖视,断面:剖切位置 。
(2)分析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
按各条装配干线分析部件的装配关系及工作原理,搞清各零件的定位关系,连接方式,配合要求,密封结构等。
(3)分离零件
根据零件编号,投影关系,剖面线的方向和间隔等,分离出零件。用形体分析、线面分析,结构分析方法,想清楚各零件形状。
(4)看懂全图
在得出总体形状和各零件的形状后,结合图上所注尺寸,技术要求,对全图有一综合认识。
7.2 拆画零件图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是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在读懂装配图的基础上进行,一般可按以下步骤:
7.2.1  确定视图方案
确定零件的视图方案时,可以参照装配图中该零件的表达方法,但绝不能照搬,而应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重新选择或适当调整。
7.2.2  画出零件图形
1)对分离出来的零件投影,不要漏线、应画全原图中被遮的线条。
2)不要画出其它零件的投影。
3)在装配图中被省略不画的工艺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等,在零件图中一般均应画出,其尺寸(如圆角等)可在技术要求中加以说明。
7.2.3   确定并标注零件的尺寸
1)首先确定主要尺寸和选择尺寸基准。
2)对装配图中已注明的尺寸,按所标注的尺寸和公差带代号(或偏差值)直接注在零件图上,如50H7。
3)与标准件或标准结构有关的尺寸如螺纹、销孔,键槽等)可在明细栏及相应标准中查到。
4)其它结构尺寸在装配图中标注较少,可从图上直接按比例量取,一般取整数。
7.2.4   标注表面粗糙度
零件上各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根据其作用和要求确定:
1)接触面和配合面的粗糙度数值较小,Ra可取 6.3μm和12.5μm;
2)有相对运动的表面或配合面&a可取 0.8μm或1.6μm;
3)而有密封,耐腐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数值也应小些,通常Ra取0.4μm或0.8μm左右。
4)自由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较大,Ra可取12.5μm或25μm。
7.2.5   注写技术要求和标题栏
技术要求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和使用要求,可参考有关资料和相近产品图样注写。标题栏应填写完整,零件名称、材料、图号等要与装配图中明细栏所注内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