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正等轴测图的画法_5等轴测图_机械制图基础
§5.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一、正等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正等轴测图是用正投影法进行投影的,可用以下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 如图a)所示,首先使物体的正面与V面(可作为轴测投影面)处于平行位置,然后得出三面投影。从b)可知, 物体的上、下面在V面的投影有积聚性,故物体没有立体感。

a) 物体的三面投影图b) 物体的V面正 投影c) 物体的三面投影图d) 物体的V面正
投影第一步 物体的正面与V面平行 第二步 物体的正面与V面倾斜45°
第二步 如图c)所示,再使物体绕Z轴反时针旋转45°,这时从三面投影中的V面及W面投影可知,物体上、下面的投影有积聚性。再从图d)可知,物体的V面正投影由于上、下面有积聚性,故立体感也不好。
第三步 如下图所示,再使物体绕坐标系的X轴顺时针转45°,如图a)所示,再向V面作正投影。得出的投影图反映了物体的正面、水平面和侧面的形状,立体感强,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正等轴测图了。

物体经过刚才两次(第二步和第三步)旋转后,物体的X、Y、Z三根轴(上页图b)均与V面倾0相等,倾角都是35.27°。所以,如下图a所示,三根轴有如下特性:
1. 三根轴在V面投影的缩短系数(称为轴向变形系数)相等,都为:COS35.27°≈0.82
2. 三根轴的正等投影夹角(即轴间角)都相等,即∠X1O1Z1=∠X1O1Y1=∠Y1O1Z1=120°图a 物体的正等轴测图图b 轴间角及轴向变形系数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为了避免画图时进行大量计算,画图时可将变形系数由0.82放大为1,称为轴向简化系数,据此画出的正等轴测图如下图d所示。因此,这样画出的正等轴测图比原图放大了1/0.82=1.22倍。

例1:求作图a)所示长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解 作图步骤如下:
1.在投影图上加上坐标轴的投影,如下图a)所示。
注意:为了少画虚线,坐标原点O1一般放在物体上面的右上角。
2.画出坐标轴的轴测投影,如图b)所。
3.根据尺寸X、Y,作立体顶面各点的轴测图A、B、C、D,如下图b)所示。
4.分别从B、C、D点向下量取立体的高度Z,得出E、F、G各点。用实线将各点连结起来,完成的长方体的正等轴测图见下图c)。

解 作图步骤如下:
1.在投影图上加上坐标轴的投影,如下图a)所示。
注意=为了少画虚线,原点O1可放在六棱柱顶面的中心。
2.画出坐标轴的轴测投影,如下图b)所示。
3.根据尺寸L、R、S,作立体顶面各点的轴测图A、B、C、D、 E、F。要注意,由于直线AB、CD、DE和FA的轴测图不反映实长,所以BC要利用K点作出,因O1K反映实长。=样,AO1及O1D均反 映实长,如下图b)所示。
4.分别从A、B、C、D、F点向下量取立体的高度H,得出六棱柱底面上各个可见的点。用实线将各点连结起来,完成的六棱柱的正等轴测图见下图c)。

解 作图步骤如下:
1.在投影图上加上坐标轴的投影,如图a)所示。
注意:为了少画虚线,原点O1可放在块的正前面右下角。
2.画出坐标轴的轴测投影,如图b)所示。
3.根据尺寸L1、L2、L3和H1、H2、H3作立体正前面各点A、B、C、D、E、F、G、H、I、O1的轴测图。注意,点划线到Z1轴的距离 等于尺寸L1的一半,如图b)所示。
4.分别从A、B、C、D、F、G、H、I点向后量取立体的宽度S,得出V型块后面上各个可见的点。用实线将各点连结起来,完成的V型块的正等轴测图见c)。

a) V型块的两投影b) 根据尺寸作出前面的轴测图c) 向后量取宽度S并完成轴测图 V型块的正等轴测⒌淖魍疾街
三、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分别在三个投影面上的圆,其正等轴测图如图所示。这三个椭圆的长、短轴 有如下特性:
1. 在H面上的椭圆,其短轴与Z轴(垂直于H面的轴)平行;
2. 在V面上的椭圆,其短轴Y轴(垂直于V面的轴)平行;
3. 在W面上的椭圆,其短轴与X轴(垂直于W面的轴)平行。
三个投影面及其上的圆的正等轴测图
四、圆柱的正等轴测图画法分别在三个投影面上的圆,其正等轴测图如图所示。这三个椭圆的长、短轴有如下特性:
1.在H面上圆 的柱,其短轴与Z 轴(垂直于H面的轴)"行;
2. 在V面上 的椭圆,其短轴与Y轴(垂直于V面的轴)平行;
3.在W面上的椭圆,其短轴与X轴(垂直于W面的轴)平行。
三个投影面及其上的圆柱的正等轴测图例6:求作图5-18a)所示竖放圆柱的正等轴测图
解:作图步骤如下:
1.在投影图上建立坐标系(原点O在圆心上),如图a)所示。
2.绘出顶圆的正等轴测图,见图b)。
3.从顶圆的三个圆心O1、O3、O4及切点K1、K4向正下方量取高度H,求出画底圆的三个圆心O1、O3、O4及切点K1、K4。分别以圆心O3、O4 以及切点K3、K4画出四段弧(左、右两段只画一半),见图b)。
4.画全外轮廓线并粗,完成的正等轴测图如图c)所示。
a) 圆柱的两投影 b) 画顶圆及部分底圆 c) 完成圆柱的正等轴测图
竖放圆的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
例7:求作图a)所示竖放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解 作图步骤如下:
1.在投影图上建立坐标系(原点O在底圆心上),见图a)。
2.绘出底圆的正等轴测图,向上移动H画顶圆正等测图见图b)。
3. 作两椭圆的公切线,只加粗在公切线以外的部分椭圆,其余部分应擦去,加粗后即可完成圆台的正等轴测图见图c)。
a) 圆台的两投影 b) 画出上、下底圆的轴测图 c) 完成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竖放圆台的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
例9:求作图a)所示竖放正切圆柱的正等轴测图
解 作图步骤如下:
t 1.在投影图上建立坐标系(原点O在底圆心上),见图a)。
2.画出坐标系和底圆的正等轴测图见图b)。
3.在H面投影中将圆周分成16等分并得出在正方形上相应的点,再求出正等测图上相应的点并等分底圆。见图b)。
4.把投影图上过这些点的素线长t量到正等测图上,连结这些点即为圆柱切口的正等测图(椭圆),见图b)。
5.画出外形线,擦去多余的图线,加粗后即为正切圆柱的正等轴测图见图c)。
a) 正切圆柱的两投影 b) 画出等分底圆切面的轴测图 c) 完成正切圆柱的正等测图
正切圆柱的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
例10:求作图a)所示圆角平板的正等轴测图
/题分析--如图a)所示,平板由四个相等的圆角构成,因此,本题要采用快速画圆角法绘制。此法如图b~e所示。

a) 带圆弧平板的两投影 b)圆的轴测图 c) 椭圆的四个圆心及四个切点

d) 将绘画椭圆四个弧的圆心及四个切点分开 e) 绘<椭圆四个部分的要素及尺寸
快速绘画圆弧法绘画圆角轴测图的作图分析解 求作图a)所示圆角平板的正等轴测图作图步骤如下:
1.画平板外形(矩形)的轴测图,如图a)所示。
2.根据圆角半径找出平板四个椭圆的圆心及其相应的切点,并画出这四个圆弧的轴测图,如图a)所示。
3.根据板厚H,分别将各圆心及切点向下移动H,再按这些点画出底面可见轮廓的轴测图,如图a)所示。
4.作出各圆弧的切线,擦去多余的线条并加粗各图线得带圆 弧平板的正等轴测图如图b所示。
a) 用快速画圆弧方法绘画带圆弧平板圆角 b) 带圆弧平板的轴测图
用快速绘圆弧法画带圆弧板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
- 浙大机械制图与CAD基础电子教程
- 工程制图基础电子教程
- 机械制图教程第2讲-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
- 机械制图教程第1讲——绪论
- 机械制图教程第25讲-读组合体视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26讲-视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27讲-剖视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3讲-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
- 机械制图-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几何作图
- 机械制图-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
- 机械制图-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平面图形的绘制
- 机械制图教程第29章-断面图
- 机械制图-第二章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 机械制图-第二章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 机械制图教程第31讲-机件表达方法综合运用举
- 机械制图教程第4讲-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几何作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5讲-几何作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28章-剖视图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