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历史沿革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19 属于: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大全

    技术图样是信息的载体。它传递着设计的意图,集合着加工制造的指令,是工程界共同的技术语言。技术图样的这一特性,是以技术标准的确定和实施为基础而实现的。旧中国,工业基础极其脆弱,没有自己的设计和生产系统,绘制图样的制图规则混乱不堪,甚至投影法体制也未能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即于1951年由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发布了13项《工程制图》标准,规定以第一角画法作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此结束了第一角和第三角两种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在此基础上,1956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发布了我国第一套《机械制图》部颁标准,共21项。
    此后,1959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我国第一套《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共20项。后又于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在全国试行。在试行的基础上,于1974年正式转正发布了新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1970年和1974年的国家标准分别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标准计量局批准发布的,前者共7项,后者扩充为10项(含一项形位公差注法和二项管路系统符号规定)。
    但是,自1956年起,灾1959年、1970年乃至1974年,历次颁布的《机械制图》标准,均属前苏联的9OCT标准体系。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1983~1984年,经原国家标准局批准发布的跟踪国际标准(ISO)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于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标准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