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程(1.4)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
1.4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
平面图形一般包含一个或多个封闭图形,而每个封闭图形又由若干线段(直线、圆弧或曲线)组成,故只有首先对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进行分析,才能正确地绘制图形。
1.4.1平面图形纬叽绶治
图1-34 手柄
尺寸按其在平面图形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两类。现以图1-34手柄的图形为例进行分析。
(1)定形尺寸 确定平面图形上几何元素大小的尺寸称为定形尺寸,如直线的长短、圆弧的直径或半径以及角度的大小等。如图1-34中的Ф11,Ф19,Ф26和R52等。
(2)定位尺寸 确定平面图形上几何元素间相对位置的尺寸称为定位尺寸,如图1-34中的80。
(3)尺寸基准 基准就是标注尺寸的起点。对平面图形来说,常用的基准是:
对称图形的对称线,圆的中心线,左、右端面,上、下顶(底)面等,如图1-34中的中心线。
1.4.2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平e图形中的线段(直线或圆弧)按所标尺寸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已知线段 有足够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能直接画出的线段,如图1-34中的直线段14,R5.5圆弧等。
(2)中间线段 有定形尺寸,但缺少一个定位尺寸,必须依靠其与一端相邻线e的连接关系才能画出的线段。如图1-34中的线段R52。
(3)连接线段 只有定形尺寸,而无定位尺寸(或不标任何尺寸,如公切线)的线段,也必须依靠其余两端线段的连接关系才能确定画出。如图1-34中的线段R30。
1.4.3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在对其进行线段分析的基础上,应先画出已知线段,再画出中间线段,后画出连接线段,具体作图步骤见表1-7。
表1-7手柄的作图步骤
① ① 定出图形的基准线,画已知线段。
| ② ② 画中间线段R52,分别与相距26的两根平行线相切,与R5.5圆弧内切。
|
续表1-7
③ ③ 画连接线段R30,分别与相距14的两根平行线相切,与R52圆弧外切。
| ④ ④ 擦去多余的作图线,按线型要求加深图线,完成全图。
|
1.4.4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图形和尺寸的关系极为密切。绘制平面图形时,要根据所给尺寸分析其各类线段,因此,能否正确绘出图形,要看所给尺寸是否足够或有无多余;而在为所画图形标注尺寸时,则首先要根据所画图形的特点选定尺基准,把构成该图形的主要轮廓线定为已知线段,注出相应的定形、定位尺寸;然后根据线段类别,定出中间线段与连接线段,注出相应的尺寸。此时应特别注意不能有多余尺寸。表1-8为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供读者参考。
表1-8平面图形尺寸标注举例
|
该文章所属专题:机械制图教程
- 浙大机械制图与CAD基础电子教程
- 工程制图基础电子教程
- 机械制图教程第2讲-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
- 机械制图教程第1讲——绪论
- 机械制图教程第25讲-读组合体视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26讲-视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27讲-剖视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3讲-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
- 机械制图-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几何作图
- 机械制图-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
- 机械制图-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平面图形的绘制
- 机械制图教程第29章-断面图
- 机械制图-第二章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 机械制图-第二章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 机械制图教程第31讲-机件表达方法综合运用举
- 机械制图教程第4讲-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几何作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5讲-几何作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28章-剖视图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