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制图教程【第八章_第二讲】
第八章 零件图
第二讲
零件的工艺结构、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的标注(1)(一)零件的工艺结构
1.钻孔结构
用钻头钻盲孔时,由于钻头顶部有120°的圆锥面,所以盲孔总有一个120°的圆锥面,扩孔时也有一个锥角为120°的圆台面。
钻孔时,为使钻头垂直于孔的端面,无论是水平的、倾斜的、还是垂直的孔,都应制成与孔轴线垂直的凸台或凹坑,否则易将孔钻偏或将钻头折断。如图8—13所示。
图8—13 钻孔工艺结构
2.退刀槽和越程槽
在切削过程中,为使刀具易于退刀,并在装配时容易与有关零件靠紧,常1加工表面的台肩处先加工出退刀槽或越程槽。常见退刀槽和越程槽的结构及尺寸标注如图8—14所示。图中的数据可从有关的标准中查取。
图8—14 退刀槽和越程槽
3.铸件工艺结构
铸件各部分的壁厚应尽量均匀,在不同壁厚处应使厚壁和薄壁逐渐过渡,以免在铸造时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热节,p生缩孔。铸件上两表面相交处应做成圆角,铸造圆角的大小一般为R3- R5,可集中标注在技术要求中。铸件在起模时,为起模顺利,在起模方向上的内、外壁上应有适当的斜度,一般在0°30’-3°之间,通常在图样上不画出,也不标注。如图8—15所示
图8—15 铸件工艺结构
4.过渡线
两个非切削表面相交处一般均做成圆角过渡,所以两表面的交线表得不明显,这种交线成为过渡线。当过渡线的投影和面的投影重合时,按面的投影绘制,当过渡线的投影和面的投影不重合时,过渡线按;理论交线绘制,但线的两端要与其它轮廓线断开。如图8—16、8—17所示。
图8—16 过渡线(1)
图8—17 过渡线(2)
5.工艺凸台和凹坑
为了减少加工表面,使结合面接触良好,常在两接触表面处制处凸台和凹坑,其结构和尺寸标注如图8—18所示。
图8—18 工艺凸台和凹坑
(二)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1.尺寸的种类
零件的尺寸与零件的功用、性能有密切的关系,根据零件上尺寸的作用,尺寸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类:
(1)功能尺寸
保证零件在机器或结构中具有正确位置和装配精度的尺寸,这类尺寸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 。例如零件的规格尺寸、配合尺寸、连接尺寸、安装尺寸等。
(2)非功能尺寸
指不影响机件的装配关系和配合性能的一般p构尺寸。这些尺寸一般精度不高。例如,无装配关许的外形尺寸、不重要的工艺结构(如倒角、退刀槽、凸台、沉孔、倒圆等)的尺寸等
各部据零件几何特征,尺寸又可分为定形寸和定位尺寸。区分定形尺寸与定位尺寸有利于保证尺寸的完整性。
2.尺寸基准
零件图上标注尺寸,为了符合零件的设计和工艺要求,尺寸基准的选择是关键。
(1)尺寸基准
零件上用来作为标注尺寸起点的点、线、面,称为尺寸基准。零件的长度、宽度及高度三个方面均需选择基准。
(2)设计基准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用来确定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位置及零件上各部分相对位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3)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及测量和检验时,确定零件位置的一些面、线或点。
3.基准的选择
选择基准,就是在标注尺寸时,是从设计基准出发,还是从工艺基准出发。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如图8—19所示的轴承座零件。轴承孔的高度是影响轴承座工作性能的功能尺寸,图中尺寸40±0.02以底面A为基准,其他高度方向的尺寸,如58、10、12均以A面作为基准。长度方向以对称面B为基准,以保证底版上两孔的对称关系,如图8—19中的定位尺寸65。
底面A和对称面B都是满足设计要求的基准,是设计基准。
轴承座上部M8螺纹孔的深度尺寸,如果以底面作为基准标注尺寸,不容易测量。如果以顶面D为基准标注螺纹孔的尺寸,便于加工、测量,比较合理,所以顶面D是工艺基准。
在标注尺寸时,最理想的情况是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统一起来。这样,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能满足工艺要求。如图8—19中的基准A属于设计基准,但同时又是加工时的工艺基准。如果两者不能统一,一般要从设计出发标注尺寸,然后再考虑从工艺出发标注尺寸。
在选择零件的基准时,一般是以零件上主要的对称面、回转体的轴线、主要支撑面和装配面、主要加工面作为尺寸基准的。
图8—19 轴承座的尺寸基准
4.标注尺寸应符合要求
(1)零件尺寸标注的形式
标注零件尺寸,要考虑零件的设计基准,另外还要考虑零件的其他设计要求。零件尺寸标注的形式有三种。
1)链状法
按一定顺序依次连起来的标准形式称为尺寸链,如图8—20(a)所示。
图8—20 尺寸标注的形式
2)坐标法。
坐标法是把各个尺寸从一个选定的基准注起,如图8—20(b)所示。
3)综合法
综合法尺寸是链状法和坐标法的综合,如图8—20(c)所示。这样标注尺寸具有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当零件上一些较重要的尺寸,要求较小误差时,常用这种方法标注。
在标注零件尺寸时,要根据设计对尺寸的要求先取标注方法。实际上,单纯用链状法和坐标法一种形式标注尺寸是极少见的,用得最多的是综合法。
(2)功能尺寸要直接标注
功能尺寸影响产品的性能、精度,要直接标注出功能尺寸,同时可以直接提出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的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加工误差的积累,以保证设计要求。
(3)配合尺寸要直接标注
两零件有关表面有配合关系时,应直接标注配合尺寸。如图8—21所示。
图8—21 配合尺寸直接注出
5.标注尺寸应考虑工艺要求
尺寸标注要尽可能符合工艺要求。如图8—22所示,轴承盖的半圆孔是和轴承座配合在一起加工的,所以要标注直径。半圆键的键槽也要标注直径,以便于选择铣刀。铣平键键槽时,键槽深要以素线为基准。轴的长度尺寸考虑了加工时的顺序。
图8—22 尺寸标注的工艺要求
(1)应考虑加工顺序
同一工种的加工尺寸,要适当集中标注,以便加工时查找。
(2)考虑加工的可能性
标注"寸应考虑能否实现加工。有的尺寸若标注不合理,就无法加工。
(3)尺寸联系
毛坯面和加工尺寸应按两组分别标注,各个方向要有一个尺寸把它们联系起来。如图8—23所示。
图8—23 毛坯面和加工面尺寸分别标注
(4)要便于测量
标注零件尺寸时,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t应考虑便于测量。如图8—24所示。
图8—24 标注尺寸要便于测量
6.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光孔的尺寸注法见表7—1所示。
表7—1:光孔的尺寸注法
螺孔的尺寸注法见表7—2所示。
表7—2:螺孔的尺寸注法
沉孔的尺寸注法见表7—3所示。
表7—3:沉孔的尺寸注法
(三)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的标注(1)
1.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评定参数
在零件加工时,由于切削变形和机床振动等因素,使得零件的实际加工表面存在着微观的高低不平,这种微观的高低不平程度称为表面粗糙度。如图8—25所示。
8—25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实际使用时可选用Ra ,也可选用Rz或RY。参数值可给出极限值,也可给出取值范围。
参数Ra较能客观地反映表面微观不平度,所以在生产中优先选用Ra作为评定参数。参数Rz在反映表面微观不平程度上不如Ra,但易于在光学仪器上测量,特别适用于超精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2)表面粗糙度代号
GB/T131-1993规定,表面粗糙度代号是由规定的符号和有关参数组成,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画法和意义如表7—4所示。
表7—4: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画法
序号 | 符号 | 意义 |
1 |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当不加注粗糙度参数值或有关说明时,仅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 |
2 | 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如车、铣、钻、磨 | |
3 | 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如铸、锻、冲压、冷轧等。 | |
4 |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关参数或说明。 | |
5 |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可加一小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 |
6 | 当参数值的数字或大写字母的高度为2.5mm时,粗糙度符号的高度取8mm,三角形高度取3.5mm,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当参数值不是2.5时,粗糙度符号和三角形符号的高度也将发生变化。 |
(3)常用表面粗糙度Ra的数值与加工方法见表7—5所示。
表7—5:常用表面粗糙度Ra的数值与加工方法
表面特征 | 表面粗糙度(Ra)数值 | 加工方法举例 |
明显可见刀痕 | 粗车、粗刨、粗铣、钻孔 | |
微见刀痕 | 精车、精刨、精铣、粗铰、粗磨 | |
看不见加工痕迹,微辩加工方向 | 精车、精磨、精铰、研磨 | |
暗光泽面 | 研磨、珩磨、超精磨 |
(4)表面粗糙度代号的标注
在同一图样上,同一表面一般"标注一次表面粗糙度代号,并尽可能标注在反映该表面位置特征的视图上,表面粗糙度代号应注在看见轮廓线、尺寸界限、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时,可将最多的一种粗糙度代号统一标注在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国标规定代号中数字的方向和尺寸数字的方向一致,见图8—26所示。
图8—26 表面粗糙度代号的标注
该文章所属专题:机械制图教程- 浙大机械制图与CAD基础电子教程
- 工程制图基础电子教程
- 机械制图教程第2讲-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
- 机械制图教程第1讲——绪论
- 机械制图教程第25讲-读组合体视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26讲-视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27讲-剖视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3讲-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
- 机械制图-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几何作图
- 机械制图-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
- 机械制图-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平面图形的绘制
- 机械制图教程第29章-断面图
- 机械制图-第二章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 机械制图-第二章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 机械制图教程第31讲-机件表达方法综合运用举
- 机械制图教程第4讲-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几何作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5讲-几何作图
- 机械制图教程第28章-剖视图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