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50年的车路历程
50年代生人的"车路历程"
拂晓(网名)居住在南方的一个小城市里,前几天给女儿的Email中说,他的交规考试才得了89分,气得直想跳楼,可是怕砸坏地球也就作罢。
这位出生于1951年,现在快步入老年的拂晓为什么还要去学车呢?他说:"还不是被女儿给气的"原来,他看到自己的女儿开上了车,心里痒痒。
说起中国汽车的历史,他没有摆老资格,说那都是最近几年去关注了才知道的。记者问他1953年毛泽东亲手铲起一锹土为中国汽车工业奠基的那一瞬间,他在干什么?拂晓开玩笑说,当时也许正哭着呢! 拂晓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曾非常积极地从家里搬出仅存的铁锅去炼钢,但怎么也无法把这个举动和当时中国一汽与红旗轿车挂上一丝联系。而当时中国一汽在生产红旗轿车时非常痛苦,因为薄铁板生产不出,做V8发动机,废品率高达98%。
拂晓只记得从公社吃饭回来的路上,脑里闪现更多的是明天怎样才能多吃到一点。而汽车,那只是露天电影里偶尔出现的一道风景,这道风景从来也没有在他的心里掀起任何涟漪。
知青成为他们那一代人的代名词,在边远地区想爸想妈的漫漫长夜里,拂晓总是做着同一个梦:哪怕是坐着马车或者驴车,只要能返城那就是万事大吉。
拂晓的父亲因为平反得比较早一点,所以他比其他人也早一点回到家乡,并被安排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结婚、生孩子、分房子。等这一切都稳定了,一辆28寸的自行车成了全家人的骄傲。周末,前面坐着小孩,后面载着媳妇。当初有"车"的日子还挺优哉优哉的。
现在,拂晓才知道,1983年4月11日,中国就已组装成功了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1985年3月,中德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但当时,他哪儿顾得上这些?这些消息怎么会有他的职称重要?对当时将跨入中年行列的他来说,更多的现实问题残酷地摆在面前,令他无暇他顾。
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孩子比较省心,读书、工作都顺顺当当地解决了。突然有一天,拂晓发现,原本拥挤的房子里一下子变得空落落,当他学会了用QQ和出门在外的孩子聊天时,看见网上有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汽车,不得不承认,即便是到了这把年龄,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困惑,甚至是更多的诱惑。于是,才有了本文的开头一段。也只有到这个时候,和中国汽车工业差不多同龄的拂晓,似乎才和汽车真正地挂上了钩。
60年代生人的"车路历程"
中国汽车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建树是最少的,于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夸夸其谈,说什么60年代出生的人也是最无建树的人。1966年,这边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首批20辆红旗轿车被送往北京,那边他们在眼巴巴地看着哥哥姐姐们戴着红袖套、悄悄跟着看热闹还要遭受被轰走的怒斥。等到哥哥姐姐们都考上了大学,这些60年代生人才发现,自己认识的字都很有限。
当然,也有另外一批愤愤不平的人说,60年代的人其实是最有建树的,1978年改革开放时,他们一没有年迈父母的牵挂,二没有抚养小孩的重任,拎着简单的行李去了南方。多年后,他们都挺着胸膛来到了众人面前。
这当然是两个极端,张亚军一直很反对这两种说法。出生于1965年的他,和很多6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上学、毕业、工作,在他们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候,面前一下子多了更多的选择,他就是在那时辞去了警察工作,创建了越野者俱乐部。
张亚军很早就拥有了自己的车,如今的这辆切诺基外表很普通,经过改装,性能却又不那么普通,其中的音响就价值10万元。说起自己的车,他像一个骄傲的父亲炫耀他聪明漂亮的女儿一样,一点都不谦虚。
但说起他那些哥们儿,又开始长吁短叹起来:不能和他们比,他们的车动不动就是宝马奔驰奥迪A8的,谁让他们都是公司的老总。
70年代生人的"车路历程"
70年代的人刚一出生,就被所有的人喻为最幸运的人,尤其是70年代后期出生者。
肖迪刚好赶在文革结束那一年出生,前不久,她买了辆威姿,只会开车不会泊车的她(她要是看见这篇文章肯定骂我揭她老底)自己却懒得开,平时总是让她未婚夫代劳。
她能记起的最早关于车的概念,应该是父母带她上街的情景了,他们总是指着迎面驶过的汽车怜爱地问这是什么,然后自豪地听着她"嘀嘀叭叭"的回答。那应该是她关于汽车的启蒙教育。
1979年,试制成功的第一辆嘉陵摩托做梦也没有想到,它会影响一些人的婚嫁观念。肖迪清楚地记得,她上小学时,待嫁姑姑的聘礼还只是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到了中学,听说要是没有摩托车,都有可能娶不到媳妇。
高中时,马路上的汽车日渐增多,但与汽车的亲密接触还得求助于一本本国外精美的汽车画册或者摩托车画册。那时班上有一男生对汽车特别狂热,带着国外亲戚给他带回来的画册,然后专家般地向同学介绍各种车型的历史和特性,围在他身边看的那些同学的眼神带着一种神圣的光和一种憧憬的美,肖迪也是其中之一。
大学时,社会上已经开始流传"三个证书"了(会英语、电脑、开车)。肖迪那时就想着是否应该在某一个暑假去学车,结果却遭到父母"不务正业"的训斥。没想到,大学毕业没过多久,父母却催促她去考个本,因为开车的梦想就在咫尺之遥。现在,肖迪身边拥有小车的同龄人早已不是"稀有动物"了,大家聚会的话题除了丁丑寅卯之外,就是刚下线汽车的种种和计划开车到哪里去耍耍。
80年代生人的"车路历程"
80年代诞生了中国最幸福的一代,他们基本上都已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当大家还在猜想这些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看着日剧、韩剧长大的小毛孩,将会以一种什么样子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其实他们有些人也都已到了婚嫁年龄。而他们也真正走出了4+2的包围之中,走向自己的生活。
颜研就是其中的一颗小太阳,她的外语很好,上大学时正是中国汽车繁华和网络发展时期,她总是不满足于中国下线的那几款车,经常自己在网上搜寻国外汽车的最新动态。拥有自己的车还没提到日程上,但拥有驾照却有好几个年头了,在大学时就考了,简单得如同参加期末的一门最轻松的考试。
新世纪生人的"车路历程"
某一天要是看见新世纪出生的小孩都能开车了,年轻的你大可不必像第一次看见别人家才一岁的孩子就能拿着遥控器熟练地选择电视频道那样吃惊。记者的一位同事,年前刚生了个小孩,前一段日子一直在询问关于在后座加装安全带的事,被告知不能装后,就计划着换一辆后座有安全带的汽车。对于这些从小就沐浴在汽车文化中的还没有取名字的新世纪婴儿,在父母的熏陶下,过早学会开车也就理所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