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天文台
相传在夏代的时候,中国就有了天文台,那时候把它叫做"清台";商代叫做"神台";周代叫"灵台"。从很早以前开始,中国的帝王就认为他们是上天之骄子,受命于天来统治天下,只有他们才有权知道上天的意旨。因此,只有天子所在的都城才有天文台,"天子有灵台,以观天文,……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灵台"。早期的灵台不仅进行天文观测,还是祭祀和每月初一举行告朔仪式的地方。后来,随着天文工作和祭祀活动日益扩大,灵台成为专门进行天文观测的场所,而祭祀和告朔则在社坛神庙和明堂进行。
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县境内,是在东汉中元元年(56)建造的。这座灵台在当时属太史令管辖,设有一个灵台丞主持全台的工作。全台共有四十二名工作人员,其中十四人负责观星,两人负责观测太阳,其它人则分别负责对风、气、晷影和钟律进行观测和测量。这座天文台从管理和组织上都已经相当完备,对后世官方天文台的建立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汉代以后,历代均有天文台,其规模和人员编制更为宏大,管理和组织更加完备,成为天文观测和历法编制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