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已灭绝1万年披毛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28 属于: 科普博览

披毛犀是已绝灭的一种哺乳动物,归于奇蹄目犀科额鼻角犀亚科腔齿犀属。曾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对象。根据在西伯利亚发现的披毛犀冻尸,在波兰发现的浸泡在沥青沉积里的尸体,以及法国旧石器时代洞穴中的壁画,现代人得知披毛犀体表披有御寒的长毛和浓密底绒毛。这类动物头骨长而且大,头部和颈部向下低垂,额上和鼻上各长有一支犀角,鼻角尤其长大,向前倾斜伸出。一般认为是在更新世冰期气候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气候温和的草原环境的沉积里也发现过披毛犀的化石。生活时代大约距今12000~4000年之间。中更新世之前披毛犀一直受到另一种比披毛犀大出一倍的巨型犀板齿犀的生存竞争而未能兴盛,中更新世之后板齿犀数量减少,披毛犀才得以有了兴旺发展的机会,但体型和现生印度犀并没有多大差异,体型小于白犀牛。

 

1.jpg

 

披毛犀约长3.5米,平均体重1.8吨,但最大的个体重量可达3吨,体型和印度犀牛差不多,比现存的白犀牛要小。头部和颈部向下低垂,它的鼻端有两只角,前端的角离眼睛之间的角大约长90厘米。它的毛长、耳细、脚短厚及敦实的身体。它的臼齿齿冠很高;釉质层厚,有许多褶皱;齿凹内充填了致密的白垩,适合于咀嚼质地干燥地的草本植物。

与大部份犀牛一样,披毛犀与始新世最原始的犀牛有着相似的体形及形态,可见犀牛类是一类血统原始的哺乳动物。

生存空间

已知披毛犀的化石分布范围,几乎遍布欧亚大陆北部,最北界限大约在北纬72°,最南到北纬33°。中国的披毛犀化石较集中的分布在东北平原,在华北、西南、西北也偶有发现。

披毛犀是更新世犀牛分支中最后及衍生的成员,非常适应其生活环境。坚实的四肢及厚毛皮使它能适应当时古北区的草原冻原环境。它们的分布亦按冷暖气候的循环而扩展及收缩,数量亦因冰河时期过去而迁徙及消失。

饮食习惯

披毛犀食性一直被受争议。气候重组发现披毛犀喜欢寒冷及干燥的草原冻原环境。另有分析显示披毛犀喜欢吃草及莎草等植物。

对一个在斯塔福郡发现的披毛犀标本的头颅骨、颚骨及牙齿而进行应变向量生物化学研究,发现其肌肉及牙齿特征适合吃草。它的颞及颈部肌肉亦适合对抗当吃地上植物所造成的大拉力。而披毛犀有大的间隙亦支持这个说法。

与现存的奇蹄目比较,披毛犀是后肠发酵动物及只有一个胃,故此它较喜欢有丰富纤维素而较小蛋白质的食物。这种消化方法需要大的食物通过量,故此支持了披毛犀大口的吃草及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