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身处乱世,位卑不忘忧国
咸丰四年,春寒袭人,湖南湘阴的白水洞。这里千百年来都是宁静的,如同世外桃源。如今却也不再宁静了。为了躲避太平军的骚扰,成群结队的人都躲进了这深山老林。
左宗棠一进山就忙于安身,他将棚子屋草草搭成,顶上盖的是高梁秆叶加茅草,墙壁是用竹片卷着稻草扎成的,然后胡乱拌些泥浆,留个气孑L当窗,开个缺口当门,左宗棠把一家老小就安顿在这种陋室里。兵荒马乱的年代,实在讲究不了许多。
在白水洞一带崇山峻岭的山沟里,这里二三家,那里三五户,炊烟四起,鸡犬相闻。其中有一户是左宗棠的至交虞绍南的亲戚,也多亏了虞绍南,左宗棠才算能在 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找到这么一个万无一失的避难之所。隔不几天,绍南不是送柴送草,就是送米送菜。而更要感谢虞绍南的还在于他每次都带一些山外的情况来告知 左宗棠。要不然这"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漫长日子就更难熬。
在这深山洞里居住的几户人家,的确如同桃花源中的人一样,世世代代与外面隔绝,从来不受外界干扰。世事的兴衰,朝代的更替,没有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痕迹。就连流落街头的乞丐,偷鸡摸狗之辈,也都从来不光顾这深山野岭,真算得上夜不闭户哩。
躲进了这块风水宝地,让人有一种身心陶醉、高枕无忧的感觉。左宗棠这个"湘上农人",这几年有了田园耕作的习惯,到山中安置好了以后,也在山坡上整出几块火烧地,种上几种早春菜,似乎有起码住上一年半载的打算。其实,他也只是为了活动一下筋骨而已。
左夫人贻端从来没有穷到这步田地,连灶台都是用三块土砖架起来的,做起饭来满屋是烟,她不会烧这种现砍现烧的树枝柴,如果不是那几户人家百般照顾他们,总是把一捆一捆的干柴禾送给她烧,她就真的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这时候的贻端,最怕的就是做饭,做一次饭就是受一次罪,屋子里浓烟滚滚,呛得人难以忍受,左宗棠总是让大儿子孝威带着弟弟、妹妹到外面去玩。他两口子就只好在烟灶旁受呛了。贻端夫人掌铲,宗棠生火。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也不知道山外天翻地覆到了怎样的程度,当然,他也不想知道,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要躲避外面的天翻地覆。左宗棠带着自己研读的 书籍:《海国图志》、《西域释地》、《圣武记》,还有老友王柏心的著作《枢言》,于考场上结识的学者徐松著的《西域水道记》等等。在所带的行囊中,他总是 宁愿少带一两件御寒的衣服,也不愿从中精简出这些书。虽然他身居这深山野岭,但是他仍然没少看书,没少想事,想的还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想的是世事苍桑, 民族社稷的安危与存亡。
这一天,刚刚吃完野菜煮饭,左宗棠正想读一读顾炎武的《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的《方舆纪要》,在他心目中,明 清之间的这"二顾"堪称超人、学者。读他们的书,他总是圈了又圈,点了又点,每一本都通读了几遍。他的读书札记里更是记下了很多二顾的见解。临出门时,贻 端夫人为了轻装,偷偷地将包括这两本书在内的好几本厚书从行囊中抽掉,左宗棠也佯装不知,待夫人一转身又悄悄地将书塞进了衣包。没有书的日子实在难熬。现 在他把书取出来,想起能多带几本书,尽管自己在路上多流几滴汗,他也心甘情愿。
读书人都喜欢清静,左宗棠也是一样,外面孩子们玩疯了,笑呀、叫呀、追呀、打呀、闹呀,实在难得安静,他便端了条矮凳往后山竹林里去,打算这一天看完平常三五日还看不完的书。逃难逃出了这绝好白g读书场所,他心里倒有几分惬意。
而贻端夫人心里却挺着急的,因为米筐里剩下的米只能勉强维持一两天,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呢?左宗棠似乎并不太操心家务,成天泡在书堆里。贻端夫人既有对丈 夫的怨恨,又有对丈夫的理解,因为她自己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女性,但她想对书再怎么痴迷也不能饥饿着肚子读书呀!在这孤山野岭必须能首先生存下来,才能谈 得上读书。她房前屋后到处找这位一家之主,来到后山才发现他对书出神入化的痴迷样子,出于无奈,不得不打扰他的雅兴,说道:"季高,明天就没有米下锅怎么 办?"
对于家庭的责任,左宗棠还是非常明确的,自己毕竟是一家之主。眼看没有米下锅还能安然读书,那是因为他早已安排好了。听妻子这 么一问,不动声色地在心里算了算日期,便宽慰妻子道:"不用你着急,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全是我操心的事。虞绍南就住在这低华岭,他早已说好了,就这两天送 米来。绍南和我胜于手足之情,你就放心好啦!"
正是这几天,湘阴东乡来了一群人要"请"左宗棠。这天,来"请"左宗棠的人快走近界头铺了,一个兵丁阴阳怪气地说:"老百姓都管我们叫粮子"大兵‘,我们哪里是什么兵呢?这真是活冤枉,我们也不吃皇粮,怎么就叫我们’粮子呢?
一个卒长模样的人,听了这个兵丁那傻乎乎的话,冲他说:"那你要人家管你叫什么呀?真是傻小子!"
兵丁们听了卒长这么一说,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了:"怎么不好叫?我们头戴红巾,叫我们‘红巾军’不是很好么?我们都信洪大哥洪天王的教,叫‘教门佬’也行吧?你是当官的,管你叫‘官老爷’不也是可以的吗?"
"乡绅们见咱们就跑,那是他们怕财产被我们掠了,干嘛穷老百姓见了咱们也躲呀?"
卒长说:"怕你傻,傻兵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穷老百姓跑,这位左宗棠怎么也跑起来啦?咱们大帅不是说过,这‘太平天国’的太平二字还是左宗棠上次在长沙大营给叫出来的哩!"
卒长说:"什么真的假的,真的与我们无冤无仇,我们移花接木把他给请去,哪儿请来的还送回哪儿去。这假的遇着我们了,假的也就真了。可东山这么大,到哪儿去找呀?"
他们一边走一边说着,到了路口的大树下。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将斜靠在路边大树下打盹的一个汉子惊醒,这汉子就是躲避官兵追捕的彭老七,一见是当兵的,他也本能地抓起衣服就要跑,却被几个兵丁拦住了。
上一篇:第十章 幕府充满戎机,主政尽显才华
下一篇:第五章 拜见陶澍、林则徐,广交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