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崇祯接位
天启的儿子都已夭折,有些后妃怀了孕,也都被客氏和魏忠贤设法弄得流产,所以没有儿子。由他亲弟弟信王朱由检接位,年号崇祯。
朱由检当时虚岁是18岁。他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其实只有16岁零8个月。这个17岁的少年皇帝不动声色的对付魏忠贤,先将他的党羽慢慢收拾,然后逼得他自杀。将这场权力斗争处理得十分精彩。
魏忠贤死后,附和他的无耻大臣被称为"逆党",或杀头,或充军,或免职,人心大快,在"宁锦大捷"中冒功的人也都被铲除了。
崇祯想到了辽东残局。辽东经略、巡抚王之臣,蓟辽总督阎鸣泰都是阉党分子,自然在铲除之列。由谁来掌管辽东军务呢?这时,被魏忠贤逆党排挤罢官的大臣又 再起用,他们都主张召回袁崇焕。天启七年十一月,升袁崇焕为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祯元年四月,再升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 督登莱天津军务。兵部尚书是正二品的大官,所辖的地域,名义上也扩大到北直隶(河北)北部和山东北部沿海。不过蓟州、天津、登莱各地另有巡抚专责,所以袁 崇焕所管的实际还是山海关及关外锦宁的防务。
明末军制,在外带兵的文臣,头衔最高的是督师,通常以大学士兼任,宰相出外带兵,才称督 师;其次是总督或经略,由兵部尚书或侍郎兼任;更其次是巡抚;巡抚之下才是武将中最高的总兵官。袁崇焕不是大学士,却有了大学士方能得到的军事最高官衔。 以前辽东历任军事长官都只是经略或巡抚。那时距他做知县之时还只六年。
袁崇焕在广东休养这几个月中,与文人们诗酒唱和,其中最著名的朋友是陈子壮。
陈子壮是广东南海人,和袁同科中进士,陈是探花。他在作浙江主考官时出题目讽刺魏忠贤,因而被罢官。袁陈两人同乡同年,又志同道合,交情自然非同寻常。 陈子壮在崇祯时起复,做到礼部侍郎,后来在广东九江起兵抗清,战败被俘,不降而死,也是广东著名的民族英雄。当时与袁时常在一起聚会的,还有几个会做诗的 和尚。
袁崇焕应崇祯的征召上北京时,他在广东的朋友们替他饯行。画家赵惇夫画了一幅画,图中一帆远行,岸上有妇女三人、小孩一人相 送。陈子壮在图上题了四个大字:"肤公雅奏","肤公"即"肤功",祝贺他"克奏肤功"的意思。于是就有了《东莞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这一历史文化古卷的 产生。图后有许多人的题诗,第一个题的就是陈子壮。这幅画本来有上款,后来袁崇焕被处死,上款给收藏者挖去了,多次易手流转,到光绪年间才由王鹏运考明真 相。
赵惇夫,明末广东著名的书画家,被清初的屈大均称赞为画家中的高手。他不仅作画,也攻诗词。是明末广东南园诗社十二子之一。著有《草亭集》。清朝建立全国统治政权后,他以明遗民自居,拒绝承认清王朝。
"肤公雅奏图"上的题诗,大都是称誉袁崇焕的抗清功绩,预料此去定可扫平胡尘、燕然勒石,麟阁题名等等。好几人诗句中都提到袁崇焕的"谈锋"、"高谈"、"笑谈"。喜与朋友们高谈阔论,一定是他个性中很显著的特点。
在这幅画上题诗的共有19人,其中有高僧3人,有几个是袁的幕僚。值得注意的是,有8个人在十处地方提到了黄石公、赤松子、圯上、素书的典故,这绝不会 是偶然现象。这典故是说张良立了大功之后,随即退隐,才避免给猜忌残忍的刘邦所杀。在这次饯别宴中,袁崇焕的朋友们一定强调必须"功成身退",大家对于皇 帝的狠毒手段都深具戒心,所以在诗中一再警戒。
在《东莞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中,位列第一的饯别诗作者是陈子壮,他是明代广东诗社运 动的活跃分子,重建了广东明朝初年所建立的南园诗社。后来官至礼部尚书,天启年间曾弹劾势力极盛的魏忠贤,导致与其父一起被削官回家。他是明清之交广东历 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能干、政治家和诗人。
赋诗的这些人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当时诗坛的佼佼者。这些名人分别是:陈子壮、赵惇夫、梁国栋、黎密、黎遂球、屈大均、欧必元、区怀年、邝瑞露、傅于亮、陶标、吴邦佐、韩暖、戴柱、吕非熊、邓桢、梁稷等人,还有三位高僧释通岸、释超逸、释通炯。
临别时,袁崇焕也写了一《到家未百日即为崇祯元年诏督师蓟辽拜命入都》的诗。
到家未百日即为崇祯元年诏督师蓟辽拜命入都
耳边金鼓梦犹惊,又荷丹书圣主情。草野喜逢新雨露,河山重忆旧功名。
痛心老母牵衣泣,挥手全家忍泪行。只有君恩辞不得,未曾百日事躬耕。
这首诗充满着袁崇焕被重新启用的欣喜和忠君爱国和孝亲恋家之情,正是带着这种欣喜与爱国之情,袁崇焕再次投身于抗金的前线。
而这位立志中兴的新皇帝崇祯接下的是一个烂摊子,朝廷内外都被阉宦魏忠贤及其党羽所控制。崇祯不露声色,即位未久便粉碎了阉党,臣民赞颂不已,誉为"神 明自运,宗社再安"。既而又下诏,撤罢各镇内臣,以杜绝宦官乱政之门。在位17年,他一直勤政理事,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 往往积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讲励精图治,崇祯是朱元璋以后明代16位君主中最突出、最言行一致的一个。崇祯继位没多久,17岁的时候,能够以相当 的老练和果断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十分不容易,丝毫不比康熙铲除鳌拜逊色。崇祯的勤勉是中国几千年皇帝史上罕见的。虽然皇帝不是只靠勤勉就能当好的。他面 对局势严重时,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天下发"罪己诏",反省错误招纳贤才,哀叹"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自杀殉国是的遗书写道:"朕自登基十七年, 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样一个皇帝是 怎样失败的呢?他对面临的问题开展怎样的战略呢?
其时崇祯面对三大难题。
上一篇:第十五章 欲速则不达
下一篇:第十二章 解甲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