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归政辽圣宗
了解辽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辽国的第六位皇帝辽圣宗是辽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正是在他的统治时期,辽国国力达到鼎盛。其实,辽圣宗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君主,这与其母萧太后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史称辽圣宗为"辽朝盛主",萧太后之"教训为多"。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一月,已当国摄政达二十七年之久的萧太后将辽国的军政大权交于辽圣宗,同年十二月,萧太后因病去世,撒手人寰。辽圣宗从此开始亲理国政,真正君临天下。
辽圣宗名隆绪,字文殊奴,是辽景宗和萧皇后的长子,他生于保宁三年(971年)十二月。乾亨二年(980年)正月被册封为梁王。其继承父位时,年仅十二岁,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因其年幼,不懂政事,由其母萧太后临朝摄政。
据史料记载,辽圣宗自幼喜欢读书,很小的时候就能写诗,长大之后,热爱锻炼,精于骑射,此外还通晓音律,喜好绘画,十足一个文武全才。
萧太后认为,辽圣宗身为契丹人的后代,必须要精通骑射技能才行,强健的体魄更是行军打仗、治国理政的根本。鉴于此,在辽圣宗很小的时候,萧太后就让其与诸王、大臣学习校射、击鞠之技。
为了让他学习行军作战的经验,萧太后常常在御驾亲征时,让其跟随左右。统和六年(988年)下半年,萧太后挥军南下。这年十一月,辽军攻打长城口,宋军 被困。大将耶律斜轸派人前去招降,遣使招降被拒。于是,萧太后便特命年已满十八岁的辽圣宗统军前去与宋军作战,并派韩德让跟随在侧,在韩德让的指导下,辽 圣宗全歼这支宋军。此战,辽圣宗积累了指挥战斗的才能和经验。
击鞠、狩猎是契丹人传统的体育活动,深受契丹人喜爱,辽圣宗自然也不例外。有一段时间,辽圣宗整日沉溺于击鞠、狩猎之中,为防辽圣宗继续沉溺于此,很多大臣都纷纷劝谏。起初辽圣宗接受了大臣们的意见,然不久之后又玩了起来。萧太后得知后,十分担心。
一次,辽圣宗率领随从又去狩猎,萧太后闻讯后,便告诫他:"前圣有言,欲不可纵。吾儿为天下之主,却驰骋田猎,万一有失蹄之事变,正遗我以忧虑。其深戒之!"辽圣宗向来听母亲的话,见母亲如此忧心,深感惭愧,连连点头称是,此后变得收敛了很多。
除让辽圣宗学习骑射之外,萧太后还十分注意培养辽圣宗治国理政的能力。为此,她常通过推行汉法教诲辽圣宗改革经营之道。同时,还劝导其"宜宽法律",唯 有如此才能使辽国社会治安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对于母后的教诲,辽圣宗悉以听之,铭记在心。至其成年后,"益习国事,锐志于治",终成一代名君。
1009年11月初一,卧床已久的萧太后自知时日无多,便归大政于辽圣宗,辽圣宗遂举行"柴册礼",正式亲政。"柴册礼"是契丹部落联盟选举可汗时,所举行的一个重大仪式。契丹所有国君只有举行此礼之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君。
虽然母后已经去世,但亲政之后的辽圣宗始终牢记母后对自己的谆谆教诲。他审理冤、滞之狱,荐举才干、德行之士,纠察贪官酷吏,抑制奢靡僭越的风习,力图做到刑赏必信,内外修好,部族安抚。
辽圣宗是一个汉文化修养极高的君主,这也是萧太后着意培养的结果,史称"道、佛二教,皆洞彻其宗旨"。此外,他还喜好吟诗,尤其推崇白居易的诗,为表示对白居易的崇拜之情,他还亲自用契丹文翻译白居易的《讽谏集》,诏众大臣吟诵。
受母后影响,辽圣宗在治理朝政时,也十分注意吸收中原王朝的管理经验,尤其推崇《贞观政要》一书,视唐高祖、唐太宗为榜样,时常摘录其言行以自勉。
为促进辽国社会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辽圣宗多次开科取士,选拔人才;并在东京设京学,在中京设国子监,同时还诏令诸州郡设置孔子庙和官学,以儒家《五经》作为教材等。
一向对汉文化推崇备至的辽圣宗,大力倡导契丹人努力学习汉文化。史书记载:"蕃汉官子孙有秀茂者,必令学中国(此指中原)书篆,习读经史。"这便使得辽朝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东北地区的文化思想中心。
辽圣宗承萧太后之后当国政,继续踏着母后的足迹,锐意于契丹封建化的变革,使辽国进入了全盛的时期。
上一篇:《铁马红颜·萧燕燕》全文在线免费阅读
下一篇:第八节 崇信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