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兵迫澶渊,签订和约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7 属于:萧燕燕

  •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辽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一直以来,任何人在谈论辽宋历史时,都势必会谈及于此。那么"澶渊之盟"到底有着怎样的来去脉呢?话要从宋太宗去世、宋真宗即位时说起。

      前面提过,宋太宗赵光义于979年率军伐辽,宋辽两军在高梁河展开大战。结果辽军获胜,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宋太宗大腿处中了两箭,慌乱中乘驴车逃走。从那以后,其箭伤每年都会复发。997年,宋太宗箭伤再次复发,不治身亡。

      国不可一日无主,在安葬了宋太宗之后,众臣拥立太子赵恒即位,他就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

       宋廷发生了如此重大之事,身在辽国,并且时刻关注宋朝动向的萧太后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她认为值此宋朝天子交替、新君即位之际,时局必有动荡,当是辽国举 兵南侵的最佳时机。而和宋朝相比,此时的辽国不仅内政稳定,而且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便使得萧太后再次南征之心变得更加坚定了。

      于是她开始部署战略,调兵遣将,准备辎重,于1004年,也就是宋景德元年亲率大军统兵南侵。

      是年9月,萧太后扬言欲收复当年被周世宗所占的河北瓦桥关南十县土地,与辽圣宗共率大军二十万出征。为确保后方安全,临行前,萧太后命其三子楚国王耶律降裕为南京留守坐镇后方。

      很快,辽军兵抵固安,萧太后在此以青祭告天地。与此同时,辽军前锋已与宋军在唐兴遭遇而战,结果大败宋军。辽统兵先锋萧挞凛乘势率军直奔遂城,再败宋军。得知战报,萧太后立即率军出征,直抵望都。此消息一经传出,河朔大震,兵民惶恐不安。

      其实,对于辽军此次举国南征,宋廷也早就有所察觉。早前,宋军就发现一些辽军轻骑屡次深入到深州、祁州等地,然而他们似乎并无久战之心,只是掳掠一些财物便扬长而去。

       当情报传至时任宰相寇准处时,寇准分析认为,辽军此举乃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目的是侦查北宋的形势。于是,他立即奏报宋真宗,谏言其不要掉以轻心,而 应立即派遣精兵强将加以防备。宋真宗向来对宰相寇准十分信任,听寇准这么一说便当即做下部署:令屯驻镇州等地的河东广锐军以及其他屯兵并赴定州;遗使臣前 往河北、河东地区,征召民间强壮者举行操练,以坚守城池,抵御强敌;调集河北南部诸州军士屯守澶州,以为后援,随时受命北上御敌;诏令河北、河东诸路宋军 提高警惕,谨慎边备;同时,调令精兵北赴忻州(今属山西),分守各要害之地,以防辽兵自此突人河东腹地。随后,又令宋北面都部署王超等人领兵在唐河一线驻 兵,修建营寨,以御辽军南下。然而,就在宋廷还未准备就绪之际,辽军已浩浩荡荡直奔宋境而来。

      是月22日,辽将萧挞凛协同萧太后、辽圣宗所率辽军主力进逼定州。此时,屯兵于唐河沿岸的宋军主将王超乃贪生怕死之徒,听闻辽军已兵临城下,不但不率军出战,反而是按兵不动。于是未遭阻截的辽军士气大振,屡屡攻打宋军营寨。终因宋军严防死守,而未能得利。

      萧太后见宋军誓死抵抗,便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率军屯驻阳城淀(今河北保定西南),然后下令各路辽军向南行动。

       起初萧太后对这次南征信心十足,但在遭遇宋军的顽强抵抗后,便有了厌战之意。恰在此时,已归降辽国的前宋将王继忠一再向萧太后陈说与宋和好的众多好处, 结果使得萧太后更加心动了。精明的萧太后十分清楚自己此次出征的目的,无非也是想通过战争为辽国夺取更多的好处。既然此时辽军进展不利,那么及时与宋停战 修好,也未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于是,她便采纳王继忠的建议,遣人持信件赴宋莫州部署石普处,请求其将信件上报给宋真宗。宋真宗看到信后,半信半疑,犹豫 不决。而就在此时,萧太后又率军自阳城淀东去,兵围瀛洲。萧太后本想可以速战速决,不料却再次遭遇宋军抵抗,死伤惨重,无奈只得引兵而去。

       而此时,辽将萧挞凛和萧观音奴已率军攻克祁州,辽将耶律课里亦在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大败宋军,于是,势头正旺的辽军便一起向大名府进发。危急之际,王 继忠再次给宋真宗写信,力陈和好之意。宋真宗担心辽军如果继续深入,势必会威胁到黄河北岸,其首都开封也将不保,于是便派使臣手持信和箭赴萧太后处求和。 然而,萧太后一面答应同宋使会谈,一面又下令辽军主力继续南下,向河北重镇大名城开进,随即将其围困。

      11月,气势汹汹的辽军开始正式向大名城发起猛攻,并将主力军置于城东门。但因强攻久攻不克,于是即改变战术,趁深夜将主力悄悄撤离城东门然后绕行至城南,同时置精兵于狄相庙埋伏,主力则转而进攻驻扎在德清(今河南清丰)的宋军。

      宋镇守大名城主将王钦若获悉辽军已绕城而过,遂急遣精兵前去追击,不幸却在半路遭遇辽军伏击,损失过半。无兵支援的德清守军根本不是辽军对手,一战即溃,守将张旦被杀,德清城归辽军所有。

      而此时的萧太后则趁势统军向位于黄河边上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城进发。宋军得知辽军直奔黄河之滨,大有进逼都城开封之势。一时间,宋廷上下大为惶恐,群臣手足无措。

       情急之下,一些大臣趁机劝宋真宗向南迁都避难,但却遭到了以宰相寇准等少数主战派大臣的极力反对。寇准以为至此危难之际,宋真宗只有亲临前线督战,才能 振作宋军的士气。起初,宋真宗犹豫不决,但在寇准的极力劝说下,最终决定御驾亲征,率军向澶州前线奔去。同时,他还不忘催促滞留在大名城中的曹利用尽快前 去和辽廷议和。

      当时的澶州城因有黄河流过,而被分为南、北两城。辽军在抵达澶州北城之后,便立即开始从三面展开围攻。恰在此时,辽先锋大将萧挞凛在前去观察地形时,突然被宋军的床子弩射中头部,不治而死。这一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辽军各营,众军士气随即低落,无奈辽军只好稍作退却。

      萧挞凛是辽国名将,更是萧太后的左膀右臂,屡次为辽征战,所立战功无数。一直以来他都是坚决支持萧太后南征的推动者,得知萧挞凛暴亡的消息,萧太后悲恸欲绝,整个辽军上下更是大为沮丧。虽然此时辽军又攻下了宋通利守军(今河南浚县),但战局发展已开始对辽军不利。

       宋真宗所率大军已抵达澶州北城,宋守军见皇帝御驾亲征,士气大增;与此同时,坚守河北诸城的宋军也开始展开反攻,并不时深入辽境作战,严重威胁到了辽军 后方的安全,从而逐渐对辽军主力形成了合围之势;在山西战场,负责攻击山西诸州以牵制河东宋军的辽军偏师也被宋军打败,而河东宋军在重创辽军后,随即开始 东出太行山驰援河北战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