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上书明帝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班超
  •   班彪去世时,只作了《史记后传》65篇。父死子继,班彪的长子,也就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的伟大史学家班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决意在有生之年完成 父亲的夙愿,他续写的皇皇巨著,就是史学鸿篇——《汉书》。在此期间,班固翻阅亡父的遗书和遗稿,心中发出无限的感慨,以感慨之余又继之以追慕,在追慕之 中,竟然动起笔来,对遗稿《史记后传》进行修改,想使它更加全面、充实一些。

      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班超29岁时,班氏一家平静 的生活被打破了。因为有人向汉明帝举报告发,说班固私修国史,其心可诛。因为《后传》已经被定为国史,不经朝廷允许,不能修改;如果有谁擅自修改,那便是 有意篡改,要受到严查法办,年轻的班固哪里知道朝廷的这个规矩呢?

      汉明帝接到举报后颜大怒。国史是要流传千古,留给后人看的,所以一向由官方专门的机构撰录,皇帝还要亲自审查把关,修史可不是开玩笑,班固一个民间儒生,怎能私自做这种事情!

       就这样,班固被地方官抓了起来,然后很快被移送京兆狱。班固居然不关在当地的扶风狱,而转交京兆大狱,这说明事态极其严重,连地方都无权过问了。而明帝 又一向以严责臣属、刑罚峻急著称。班固被关在京兆郡的牢狱后,家里的书籍全被抄走,班超很着急,怕大哥受到严刑拷打而致死。就在班固被抓不久前,扶风郡还 发生了一个案件,有个叫苏朗的被人告发伪造图谶,逮捕入狱后,旋即被处死,可见东汉帝国的文字狱何等盛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班氏全族惶惶不可终 日,生怕事情牵连到整个家族,他们彼此互相埋怨,后悔不该让班固私修国史,惹出这等大祸事来。

      在这种危急时刻,只有班超一人显得非常平静,因为他坚信兄长班固没有罪,只要好好解释清楚,事情应该完全能够平息下来。班氏家族为此忧心忡忡,无计可施。班超不顾族人劝阻,第二天一早找了一匹马,昼夜兼程,一路飞驰到京师洛阳,然后直奔宫阙,向汉明帝上书诉冤。

       因为班超坚信,危机也是转机,只要皇帝肯召见他,凭自己的口才,一定能为兄长昭雪冤情,并让班氏家族能堂堂正正的为国修史。他觉得这就是身为一个史学世 家的子弟必须要去做的事情。面对大哥蒙受的不白之冤,班超虽然知道为他鸣冤的行动非常冒险,搞得不好,就会与大哥同罪,但他还是壮着胆子,写了个奏章给皇 帝,替大哥申诉冤情。

      事实证明,班超果然见识非凡。魏文帝曹丕尝言:"明帝察察,章帝长者。"汉明帝这位皇帝最大的好处就是明察秋 毫。他看到班超的上书后,居然立刻召见了这位布衣学子。而班超面对汉明帝时,竟然毫无惊惧之色,只将父亲与兄长著述国史的前因后果详细道明,不卑不亢,据 理实言,那种流畅的口才,那雍容的气度,那强大的自信,给汉明帝和群臣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站在一旁的中郎将窦固,对班超这种大将之风非常欣赏。 他非常看好胆大心细的班超,认为他是栋梁之才,将来一定能朝朝廷有着大用处。

      明帝听完班超的陈述后,马上找来班固的书稿来看,谁知明 帝不看则已,一看竟然沉迷其中,整夜不忍释卷。汉明帝觉得班固文风醇正,辞章典雅,行文工整凝炼,论述严谨而又事备详赡,完全不似司马迁之文风直锐,真好 史笔也!这样的人才,就应该调到中央来,给他更充足的资源,让他好好著史,流落在民间,岂不可惜,也是当朝的一大损失。于是,汉明帝命人将班固立刻释放, 然后招聘他到校书部,担任兰台令史一职。

      兰台是汉代中央档案奠基库,位于宫中,隶属于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置兰台令史,"掌图书 秘书"。兰台典藏十分丰富,包括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国家重要率律令、地图和郡县计簿等。东汉明帝时任班固为兰台令史,以后一批著名学者先后任兰台令史, 他们在兰台管理档案,典教秘书、撰写史书。兰台对后世影响是很大的。由于班固曾任兰台令史,后世称史官为兰台。又因兰台是修史机构,后世把史官机构亦称兰 台。因兰台典藏档案最初为监察弹劾百官之用,故后世也称御史台为兰台。兰台常聘饱学之士至此校书或著述。如兰台即置令史十八人,秩百石,属御史中丞,专职 典校秘书奏章,或撰述传记。而班固,正是这十八人中的一个,虽然官职小得不能再小,却可以随心所以第翻阅所有官方资料,浮游当世藏书的汪洋大海。爱好史学 的班固自然是乐不可支。

      因祸得福的班固,当然很感激汉明帝,同时也很感激自己的弟弟。班固为报皇帝隆恩浩荡,在撰述之余,与别人合 作,写成了有关汉光武帝的当代史传记,篇名叫《世祖本纪》,文中大书特书了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丰功伟绩。汉明帝知道以后,要去看了一遍,览之大悦, 认为班固很有学问,便于永平五年(公元62年),提拔班固为朝廷校书郎,负责校对秘藏古书,全面主管兰台秘书典校工作。班固的这二次任职,都给班超创造了 很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东汉尊儒重文,文学郎官比之武职郎官升值潜力更为巨大,可以说,大好前程已展现在班固面前,未来的三公九卿,文化翘楚,似乎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班超听说班固官升三级,做了校书郎,觉得自己闯天下的时机已经成熟,又因妹妹班昭已经出嫁,遂变卖家中田宅,同母亲随着哥哥一道来到了东汉帝国的都城洛 阳。哥哥做校书郎所得的俸禄微薄,全年只有一百石谷子。而洛阳的物价水平却很高。班超来到帝都洛阳后,班固就开始四处活动,为弟弟班超谋职。但他很快发现 这事难度很大,因为班超一无学历,二无名望,而洛阳在天子脚下,哪个官府都不好进,没有达官显贵的推荐,求得一官半职难上加难。班氏全家一门老小几十口 人,如果仅仅靠班固那点微薄的薪俸,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看到班固以及全家人为此而心焦,为了缓解家庭紧张的经济状况,班超只好凭借大哥的关系, "为官佣书",即接受官府雇佣,从事抄抄写写的工作,用抄写的薄酬来添补家用,以减轻大哥的负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