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兴土木焚书坑儒
秦始皇在南北两疆拓展成功后,志得意满,以为天下都是他们的。因而,开始大兴土木 工程——既然在功业上超过前人,那么,使用的宫殿规模也要超过前人,够其气魄才行。大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来咸阳求仕,愿为他奔走的人十分多,因而他的朝 堂可谓济济多士,至少他的官宦队伍里比前代就得多设方士神仙的职位,令他感到咸阳人多,先王给他留下的宫庭太小了。
因此,他要建一个新的、与其皇帝身份相称的宫庭及举行朝会、庆典、决事之所。他说:"听说周文王都丰、周武王都镐,丰镐之间是帝王所都之地。"按周文王所都的丰邑在今陕西长安西北的沣水西岸,周武王所都的镐京位于丰东,在秦时都属于秦始皇的上林苑范围之内。
所以秦始皇便决定在上林苑中先建造阿房宫前殿,作为朝拿之所,从而开始了大规模营造阿房宫的工程。
秦国的都城原在雍,迁至咸阳以后历代秦王便在这里开始了规模庞大而永无停息的营建宫殿的过程。中国传统的建筑是土木建筑,由于木构架技术还没有成熟到支 持建造大型建筑的程度,因此,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正盛行着高台建筑。所谓高台建筑,是指将宫殿等大型建筑物建造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并在土台的周围建造一 些小跨度的低层建筑,因此而形成了气势雄伟而又层次丰富的建筑景观。
秦都咸阳的宫殿也都是建筑在巨大的夯土台上。在布局上,咸阳宫殿群采用了传统的左右对称的形式。这样的布局虽然比较呆板,在整体感上缺少变化,但比较容易突出主要的建筑物,使整个宫殿群呈现出庄严、肃穆的风格,从而有力地烘托了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
如果说咸阳是当时华夏西部地区一轮皎皎的明月,那么,齐都临淄就是东方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当年纵横家苏秦曾十分称赞临淄的繁华,说"临淄甚富而实,车毂 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位于临淄小城区的齐王宫殿群,就是建筑在这种经济富裕繁盛的基础之上的。小城中最为著名的夯土台是所谓的 "桓公台",为椭圆形,高十四米,南北长达八十六米。当时就是以桓公台为主体,兴建了一大片令齐王室自豪的楼台观阙。
地处中国东北方的燕都,位于易水流域。燕都城内最高大的夯土台为武阳台,东西长一百四十米,南北宽约一百一十米。燕人在武阳台和其他一些比较大的台基上建起了规模庞大的宫殿群,以大型建筑居中,周围环建了一些较小的建筑,形成主次分明,好似众星捧月似的格局。
考古发掘表明,燕都宫殿的建筑构件较之其他诸侯国的建筑构件更为精致,更讲究艺术性。例如其饕餮纹的瓦当制作得较为形象,以饕餮的威猛象征着燕王的权威。
此外,在楚国都城郢,赵国的都城邯郸,魏国的都城大梁等地,也都矗立着许多高大宏伟的宫殿建筑。从整体上说,这些宫殿基本上都采用了高台建筑的形式,然而又都融进了各自地区的文化特点,使当时的华夏大地建筑文化百花齐放,异彩缤纷,辉煌灿烂。
秦始皇在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面对着一片锦霞般壮丽的宫殿犹嫌不足,计划着要再建更加壮丽的楼台观阙。因此,每当他的军队消灭了一国,秦始皇便下 令在咸阳的北坂仿建一座该国的宫殿。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于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如此,数年之间,秦都咸阳又耸起一片富丽堂皇的楼台观阙,它既是对战胜六国实现统一的一个纪念,更是始皇帝骄奢淫逸生活的真实写照。
兴建了这么多豪华巨大的宫殿,秦始皇依然觉得不足,又下令扩建秦国时期建造的咸阳宫。在大台的中央有板筑厚墙所围护的主体宫室,东西长大概十三米,南北 宽约十二米,墙上共开有四门。中央有六十多厘米直径的都柱遗迹;地表颜色为朱红色,也是当时所谓的"丹地",证明这里是皇帝专用的厅堂。
厅堂之东是卧室,内部安装有壁炉,厅堂之西有慢道通往厅堂的楼层。大台西侧还有供妃嫔们使用的卧室、浴室和贮藏室。朝北有非常宽敞的厅堂,朝南也有宽敞的大露台,从这里不仅可以俯瞰咸阳城的全景,就连渭河和南山的风光也可以尽收眼底。
咸阳宫中装饰和陈列的金玉珍宝淋浪满目。《西京杂记》卷三称其中最令人称奇者为"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为蟠螭之形,以口衔灯,点燃后,鳞甲皆动,闪烁不定,若夜空之群星,光照满室。可谓奢侈之极。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大兴离宫别馆。关于梁山宫,《汉书 ·地理志》明确记载道:"右扶风好畴县,梁山宫,秦始皇起。 "《古今图书集成 ·职方典?西安 府?山川考》引《通志》说梁山官为秦始皇所建,十分华丽,"城皆文锦,一名织锦城"。甘泉宫是秦始皇的一座著名的行宫,为秦始皇经常往来之地。
《括地志》称甘泉宫距长安三百里,和遗址至西安的实际距离相差不大。经过发掘,梁山宫和甘泉宫同咸阳的秦皇宫殿一样,也是高台建筑群,体现了秦朝统一以后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
然而,秦始皇的离宫别馆决不仅限于咸阳附近地区,尽管"东西八百里,离宫别馆相望属也"已经够骇人听闻的了。
秦始皇十分爱好巡游天下,离宫别馆也随着其车驾滚滚的车轮修到了海滨、辽东等地。
史籍上记载,山东成山上有秦皇宫的遗址,是秦始皇东巡时所建。近些年在河北省北戴河和辽宁省绥中县也均发现了秦始皇行宫的遗址。
应当承认,有些行宫别馆修筑在通往北部边塞的交通要道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军事和政治意义,不过,总的说来,秦始皇滥用民力,挥霍无度,大兴土木,造成了对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也使人民背上了无力载负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秦始皇的扩建咸阳宫、修建北阪区的妃嫔宫殿群,毫无疑问都是浩大的工程,其所耗民力与财力可想而知。
然而,秦始皇并不就此满足。特别是秦始皇的晚年,寻仙求药、自我神化以及滥用民力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恶性膨胀,于是他下令进一步扩建咸阳宫殿,建立规模恢宏的阿房宫。兴建阿房宫的指导思想,同扩建咸阳宫一样,旨在体现帝国都城的雄伟气魄及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212),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始皇帝下令在九原(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至咸阳以北的云阳之间修筑一条直道。这个命令很快被执行了。
于是,数十万瘦骨嶙峋满面菜色的民夫被雪亮的刀矛逼迫着,开始在长达一千四百里的筑路线上筑路。他们将高山挖低、铲平,再将洼地填平、垫高,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造就了这条九原直道。
无论筑路的过程如何让人心内伤痛,无论当时的人民为此而遭受了多么大的损失,九原直道的修筑,毕竟在军事和政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巩固秦朝北部的边防,保护内地的农业文明,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对这项工程不可妄下结论。
然而,九原直道的修筑还刚刚开始,精力充沛的秦始皇又下达了一道令人目瞪口呆的命令:兴建阿房宫。
以家天下为本质的中国封建社会,令所有的帝王无不将整个国家看作为自己的私产,他们之所以有时候也会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轻徭薄赋,虚心纳谏,都是为了 将天下的一切牢牢握于手掌之中,都是为了能够尽情恣意地役使民力,都是为了使自己的意志能够顺顺当当地实施于四方,都是为了让自己和本家族世世代代地享受 荣华富贵。
在这方面,曾经由于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几百年分裂割据的历史而名震青史的秦始皇,与中国历史上最无能、最昏庸的帝王,并无 不同。他们都是贪得无厌;为了占有世上所有的金钱、田土、美女,他们会利用一切手段,软的、硬的,巧取毫夺,而丝毫不顾人特别是平民百姓的心理情感和物质 承受能力。不是他们与生俱备这种贪婪淫逸的罪恶本性,而是社会赋予了他们藐视一切、占有一切、役使一切的帝王之性。
因此,过去的那个所谓励精图治的始皇帝与现时贪婪淫逸的秦始皇并不矛盾,正如秦始皇的统一天下与建立他"至于万世"的家天下的封建统治并不矛盾一样。
阿房宫就这样开始兴建了。阿房宫也叫阿城,本为秦国的惠文王所建,宫未建成即一命呜乎。后来,"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秦始皇在上林苑中建造朝宫,"先作前殿阿房"。
这是说朝宫的前殿叫作阿房宫;可能因为阿房宫的名气很大,人们逐渐将整个朝宫也称作阿房宫。所谓阿,就是近的意思;所谓房,就是"旁",阿房即近旁的意思。因为阿房宫建立在首都咸阳附近,因此暂时取了这个名字。
作为中国古代的著名建造,阿房宫令人吃惊的,首先是它的庞大的规模。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宫中可容万人。殿宇之高,足够使五丈高的旗子竖于宫中,周驰阁道,直达南山。
秦始皇还下令在南山上的峰顶修筑了门阙(一说以南山之巅为门阙)。这是一种通常建在宫殿之前的建筑物,立于高台之上建立楼观,一般左右各一座。另外还建 设了复道,由此出发,渡过渭水,直抵咸阳,像天极、阁道这些星宿穿过银河到达营室(星名)一样。然而,关于阿房宫的记载,史籍所述未免太过简单了。
所以,若想比较详细地了解阿房宫的具体情况,还是欣赏一下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所写的脍炙人口的名篇《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 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 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午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上一篇:第六章 制刑律重赋役的策略
下一篇:第二节 尉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