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离间计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范蠡
  •   要想灭掉吴国伍子胥是一大障碍。他赤胆忠心,性格坚毅,是一个不可腐蚀的人。虽说夫差不太喜欢他,但遇事也要让他三分。因此,伍子胥就是越国灭吴的最大障碍。范蠡的主要对手就是伍子胥。

      范蠡打对了一张除掉伍子胥的必胜之牌,那就是吴国的权臣伯嚭

      在解会稽之围的时候,他就选中了贪财好货,而又在吴国颇有权威的太宰伯嚭,对其进行收买与利用。这是范蠡与伯嚭的第一次"愉快合作"。伯嚭得到了为数不少的财货与美色,而范蠡则得以在越国死地重生。

      之后,范蠡就盯住伯嚭不再放松,极力拉拢与利用他,以求最终达到二相争、铲除伍子胥的目的。

      因为伍子胥对吴国的特殊贡献及崇高地位,吴王夫差一开始对他非常信任,言听计从,视他为股肱之臣,十分倚重。

       但时间一久,伍子胥不免与夫差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可怕的是,随着夫差的自信心越来越强,矛盾变得越来越多。在会稽之围的时候,伯嚭得了越国的好处,帮 越王说话,认为越国既然已经诚心降服,要做夫差的臣仆,若能赦免越王的话,对吴国大有好处。而伍子胥则对夫差进行了劝谏,认为勾践君臣一旦回到自己的国 家,日后必为吴国大患。

      最终,夫差还是听了伯嚭的话,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告。他与越国讲和,罢兵而归。

      这就是夫差不再事事听信伍子胥意见的开始,也正是范蠡的计谋施展的开始。

       因劝谏吴王夫差诛杀勾践,夫差不从,伍子胥气得大病一场,抱病回家。此后,伍子胥不奉诏不入宫。夫差念及伍子胥有大功于吴国,又是先王托孤的老臣,于是 命人将越国进贡珍宝的一半送给伍子胥。可是,珍宝送至伍子胥府上时,被伍子胥谢绝了。夫差也没有生气,反而命大夫华元传命,让伍子胥安心养病,不必再过问 国事了。

      这很明显是吴王夫差在疏远他。伍子胥知道是伯嚭在从中搞鬼,不禁叹道:"大王专宠伯嚭,疏远我伍子胥。国之将亡,忠言难进,人力不可为也。我痛悔当初没有听从孙武之言,早点诛杀奸贼伯嚭,以致吴国将有亡国之祸也。"

      伍子胥将官印委托华元奉还给吴王夫差,举家搬出姑苏城内的相府,居于城外郊郭,深居简出,专心著述兵简《水师兵法内经》。

      这次较量,伍子胥完败。

       越王勾践和范蠡等人入吴为奴的第三年,由于范蠡的计策,让勾践亲自尝夫差的粪便来为他"诊病"。吴王十分感念勾践的一片真情和忠心,又加上伯嚭的谗言劝 说,决定释放勾践君臣回国。伍子胥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是怒不可遏,赶紧劝阻夫差,让夫差千万不要上了勾践的当。可是,夫差依旧没有听从,如期释放勾践回 国。

      大夫华元是伍子胥的挚友,他也不是吴国人,但也同伍子胥一样热爱吴国,不愿意看到吴国面临灭亡。华元听到吴王夫差打算释放勾践回 越国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但华元深知吴王根本就听不进他的劝言,能说服夫差不放勾践的只有伍子胥一人。伍子胥于吴国有大功,又是先王阖闾的挚友,夫差能登 上吴国的王位,也亏得伍子胥当年在阖闾面前保举。

      华元乘车来到伍子胥居住的城外田庄。伍子胥盛情接待华元,华元深感歉意道:"太师养疾三年,百官无不惦记太师,皆欲探望,都被下官劝阻。大王被伯嚭所惑,对太师既惧又恨。我等若是私访太师,恐怕会被伯嚭借题发挥,凭空增加大王对太师的猜忌,给太师招来灾害。"

      伍子胥笑道:"大夫今日私访,就不怕替老夫招来灾害了吗?"

      华元叹气道:"太师难道没听说过‘国难思贤臣’嘛?下官昨日闻讯,大王欲释勾践夫妇及越国罪臣范蠡归国。下官为吴国担忧,特来禀告太师啊。"

      伍子胥沉思半晌,方叹道:"夫差亲伯嚭,疏百官,荒废朝政。今日又要放虎归山,实乃自取灭亡也。可是,老夫既然已经奉还了爵印,如今只是徒有太师的虚名而已。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况且,夫差被伯嚭所惑,对忠言很难听进去啊。"

      华元愤怒道:"太师难道就眼看着勾践归国,复国兴兵,找吴国报仇吗?"伍子胥说:"这不是老夫坐视不管,实在是大王听不进老夫之言啊。"

      华元道:如今,大王骄纵自傲,百官皆不敢言政。太师有大功于吴国,有大恩于大王,前为先王挚友,今为大王辅臣。如今这情况,只有太师您能劝谏大王了。下官恳请太师人宫劝谏大王,尽人事而听天命。

      伍子胥被华元说动,苦笑道:"为了吴国不亡于越国,我伍子胥再卖一次老脸吧。"

      伍子胥欲人宫觐见吴王夫差,却不穿爵服。华元劝道:"太师虽然退还官印,大王却未夺太师爵职。太师觐见,还是穿爵服为好。"

      伍子胥说:"太师虽然为百官之长,却是吴王的臣下。穿爵服觐见,必然使夫差以君上而下视,难以听进去忠言。我还是穿着布衣觐见大王吧,希望他能以先王之友而敬我,老夫方能言而无忌,事半功倍。"

      于是,伍子胥身穿布袍葛衫,脚穿一双麻履,发髻上别一根竹簪,俨然一个农夫模样,随同华元进了宫。

      这实在是明智之举。

      这夜,吴王夫差情绪还不错,听闻伍子胥觐见,"扑哧"一乐,笑道:"这个倔强的老头儿,将官印一扔,归田养疾。寡人这三年不见他,耳边少了他聒噪,心里反倒有些憋闷,有些想念。"

      于是,夫差传伍子胥去青阳宫候见,那是吴国两代君王议政的地方。

      夫差驾临青阳宫,这座按照河图洛书建造的宫殿,是伍子胥当年筑造姑苏城的杰作之一。夫差见伍子胥稽首,慌忙伸手搀扶,连声道:"太师请起。"

       但见伍子胥布衣麻鞋,竹簪别顶,怜悯之心顿生。往日的一幕幕重现眼前:就是这位布衣老人,昔年曾使专诸刺杀王僚,命要离庆忌,为先君阖闾登上吴国王位 立下赫赫功勋。也正是这位老人,当年与孙武联手,领三万之师,转战千里,六战人郢,让楚昭王仓皇去国,其威名旷古烁今。

      可是,眼前的他,只是一位老人,白发银须、老态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