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加固城池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范蠡
  •   勾践见状,认为机不可失,立刻召开秘密会议,积极准备对吴作战事宜。为了感谢范蠡在患难中坚贞相随,帮助自己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勾践一直很想让范蠡拥有更大的权力,但范蠡总是兴趣不大。不过,他并不推辞重整,战备的工作,反而当仁不让地表示愿承担这项重大责任。

       勾践身旁的大将和部落长老,会打仗的固然不少,但真正懂得战略战术拟定、编组训练、后勤管理以及武器配置的军事将才并不多。因为这是具备高度智慧、头脑 清楚的大将才可以胜任的。范蠡的确够内行,而且见解独到,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汉书·艺文志》所列的权谋十三家中就录有《范蠡》二篇,相信是范蠡在这方 面的重要著作。

      范蠡在掌握越国军权后,所做的第一项规划就是重建越国都城。早年的越国都城在会稽山中,勾践即位时,为了拓展对外势力,展示自己的野心,便将都城迁到沿海一带的平原地区。

       自吴归国后,勾践有意将都城再度迁往山中,以减轻吴国对王城的威胁,但又怕夫差起疑心,一直不敢付诸行动。决定调整治国方略后,勾践找来范蠡、文种两人 商议:"寡人不能继承先王的遗志,修德自守,以致兵败几乎亡国于会稽山上,结果不得不向吴王乞求饶命,备受各种奇耻大辱,甚至被囚于吴宫做奴仆。今日幸得 归国,吴王又追封百里之地,寡人将遵循先王之意,复国都于会稽山上,放弃建都于吴所封之地的念头。"

      范蠡却强烈反对,他说:"从前,公刘在夏朝末年率领族人离开邰而迁徙至豳,功德因此彰显;古公谭父躲避戎狄的侵夺,举族迁至岐山下而扬名。现在,大王想要重振国威建立都城,兼并敌人的国境,如果不立都于地势平坦开阔、交通四通八达的地方,将如何能够创建霸王之业?"

      勾践认为范蠡言之有理,便全权委托他着手强化地处平原的国都的防卫力量。范蠡将建都计划分为大城、小城两阶段进行。防卫的主力设在大城,将敌人彻底遏止于城外。因此,大城城墙的规划设计较难。于是,范蠡决定先兴建小城,避免引起吴国君臣的疑虑,待时机成熟再兴建大城。

      大、小两城的结构是先做整体的规划、设计后,再分期施工。小城周长二里二百二十三步(此数据来自《越绝书》),是为"勾践小城"。主要是让勾践和宫内人员居住的。身为一国之君的勾践,拥有的城邑却这么小。如果夫差知道了,大概也会表示同情吧。

      小城共有陆门四个、水门一个,城中建有一个简单的宫台,周长六百二十步,宫柱高三丈五尺三寸,屋檐高一丈六尺,也是仓库所在。越国一定要等到夫差将注意力和兵力全部转移到北方时,才开始在小城周围兴建大城。

       大城周长二十里七十二步,设有三个陆门、三个水门,是现在绍兴城最早的雏形。这座城池完全由范蠡规划设计,并亲自主持修建。因此,当时人们称之为"蠡 城"。在大城准备开始动工前,范蠡派遣特使向夫差提出解释:"大王即将北伐,保护越国的力量稍微减弱,我们很担心西南方的蛮夷会趁机蠢动,前来骚扰,可能 会危及越王的安全。所以,我们想要建造城池防备这样事情的发生。如今特别先来向大王报告,希望获得允许。"

      为了证明越国绝对没有反叛的意图,大城筑起了城墙而空下了西北角,表示对吴国的臣服,而不敢堵住通道。实际上,在范蠡的计划中,是想凭借它来攻取吴国,才空下了这西北角。

      范蠡还派人到处宣扬说:"如今越国已经臣服于吴国,怎么能阻塞通往吴国进贡纳献的道路呢?"

      吴国恰好在会稽城的西北方向。吴王夫差听说了这样的传言,心里觉得十分宽慰,以为越人真心臣服。实际上,越人是为了不忘耻辱,为出兵伐吴做准备。

      此外,为了感激夫差对勾践所施的恩惠,范蠡特别规划在大城西北面的卧山上,建筑一座很高的楼台,取名"飞翼楼",以纪念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以范蠡的精明,这当然不是真的纪念物这么简单。

      这"飞翼楼"其实是个嘹望台,用以监视吴军的行动,从嘹望台可以看到很远的边境。只要吴军越过边界,楼上的哨兵很快就会发现,越国便可以迅速聚集军队和吴军决一死战。这一玄机,即便是精明的夫差也万万想不到。

      "飞翼楼"的遗址据说是现在绍兴市的望海亭。此外,范蠡还在钱塘江附近偷偷构筑了不少防御工事,并精心伪装保护,即使是吴国的间谍也不容易侦测出来。

      范蠡先是在"飞翼楼"的东南方向造了司门,又建起了楼房加在它的山顶上作为观测天象的灵台。在淮阳里造起了离宫,在高平里造了中宿台,在成丘造了驾台,在乐野建立了射猎游乐的场所,在岩洞中建立了燕台,在稷山建造了斋台。

      这些工事的设计颇为巧妙。一旦吴国军队大举渡河,工事即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发挥遏阻的作用。范蠡将此秘密机关称为"国陵"。

      从外围来看,会稽城北临大海,隔着蓬莱山、涂山、蜀阜山;两条人海的河流,一条为江,一条为浦阳江,将山城回绕环抱。其山川城邑,犹如众星拱月一般。这些建筑显示出范蠡深谙风水地理之道,别具经天纬地之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