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邓禹为什么能列居守卫?原来是这个原因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3-03-04 属于:邓禹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被后人称为“中兴之主”。这一切离不开所谓的“天人之所辅赞”,但最关键的是他善于识人用人、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随同刘秀打天下的28位将领的画像曾被放在南宫云台,史称“云台二十八将”。其中,排名第一的邓禹,原本是一个普通的书生,游学长安时同刘秀相识。刘秀经略河北,邓禹同他纵论当时的天下大势:首先,分析了对手的情况;接着,分析了刘秀的情况;最后,提出建议,“为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一番话,把未来谋划得明明白白。

image.png

  有人对邓禹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颇有微词,其实,邓禹主要的贡献不在于战功,而是他的政治远见。刘秀称帝后,拜邓禹为大司徒,封酂侯,食邑万户。酂侯是当年刘邦萧何的封号,可见邓禹在刘秀心中的地位。正如后人所评论的:“(刘秀)恃之以为萧何者,以其言足以就大计,其智足以定大业,且非群臣之等夷也。”这一年,邓禹才24岁。

  邓禹不光有政治远见,而且慧眼识人。经他推荐的人,都“皆当其才”。“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吴汉,就是邓禹引荐的。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不善言辞,后被任命为大司,在扫平各路群雄的战争中立下头功。

image.png

  刘秀不仅识人用人,而且还有大胸怀。朱鲔与刘秀曾经同为刘玄的部下,刘玄杀了刘秀的哥哥,正是听从朱鲔等人的建议。后来,刘秀攻打洛阳,打了几个月打不下来,守城的正是朱鲔。刘秀派人去劝降,朱鲔对来人说:刘秀的哥哥被害时,自己参与了,而且还劝说刘玄不要派刘秀去河北,以免放归山,“诚自知罪深,不敢降”。刘秀再派人对他说:“举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最终,朱鲔决定放下心理包袱投降,被拜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传封累世”。刘秀不念旧怨的这一做法,对于迅速平定各方势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东汉的中兴,不仅复兴了汉室,而且稳定了政局。从西汉历史来看,政局的稳定与否,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一个是功臣,一个是外戚。刘邦就是没有很好地处理二者关系,诛杀功臣,而招致了后人的批评;外戚吕氏专权,差一点就颠覆了西汉王朝。在这方面,刘秀没有重蹈覆辙,所以才有了中兴的局面。

  先看功臣。各地平定后,刘秀大飨将士,功臣增邑封侯者365人。为了防止功臣拥兵自重、干预朝政,刘秀解除了他们的兵权,也不让他们担任行政职务,“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奉朝请”,并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诸侯,而太官无余,故皆保其福禄,无诛遣者”。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学的就是这一招。

  再看外戚。皇后阴丽华的哥哥阴识、弟弟阴兴同刘秀一起打天下,立下了赫赫功劳。阴识因随从征伐的军功被增封食邑,但阴识拒绝道:“将帅有功者众,臣讬属掖庭,仍加爵邑,不可以示天下。”过了几年,刘秀又打算封阴兴为关内侯,大印都放在面前了,阴兴却坚决推辞。他的理由是:外戚若不知进退,就会招来灾祸,“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后来,两人都以舅舅的身份辅导太子,但能做到严格自律,不干预朝政,“是以世称其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