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短暂求学,仕途无望归故乡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邓禹
  •   天凤元年(14年),邓禹刘秀到了长安,投书国师公刘歆,顺利地进了太学。太学生的履历很简单,要么是当朝廷臣的子弟,要么是由郡县推荐来的官宦子弟。在太学里读几年书,出去便可以做官。

       当时,凡天下有益的经书都汇集于太学,太学不仅经典极多,而且课业也五花八门,每一门都有名师主讲,什么《》、《书》、《礼》、《乐》,什么天文图谶 等,其中尤以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最受欢迎,称为显学。刘秀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习学《尚书》;邓禹拜博士江翁为师,习学《诗经》。在太学里,刘秀又 结识了钻研谶讳之学的强华,钻研《春秋左传》的严光,四人同住一舍,很是投合。

      在太学中,除了按时听经师授课外,其余的时间为业余。太学生的业余生活非常丰富,可以投壶、格里、六博、蹴鞠,也可以弈棋、书画。在这些场所里,几乎看不到邓禹、刘秀的身影。他们听课、访师、作文,常常忙得错过饭时。

      稍有闲暇,邓禹和刘秀喜欢在绿荫掩映的学宫庭院中散步。庭院深深,花木错落有致,林间错落着象征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的神态各异的石头狮子。在这里散步,思考问题,思路格外敏捷。一天午后,刘秀、邓禹、强华、严光四人相伴,遍观京都长安。

       汉高祖创业,定都长安。长安经过惠、文、景、武、昭、宣、元、成等八帝的修建,规模巨大,建筑宏伟。仅就长安街而言,本已十分宽阔,可以同时跑、跑 车。王莽为了表示功劳高过汉朝诸位皇帝,依照《周礼》,改始建国年号为天凤,重新修治长安街,使得长安街更加宽阔,中间是新朝皇帝出行的御道,两旁是四季 常青的树木,长得繁茂挺拔。四人走着看着,忽被执戈的卫士驱逐到一侧。执金吾端坐马上,由羽林郎簇拥着,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京师的社会治安。刘秀目送着渐去 渐远的执金吾仪仗,脱口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阴丽华是南阳新野的一位有名的美慧女子,刘秀对她暗生艳羡之心,故有此言。邓禹等同伴听 了刘秀之言,都哈哈直乐。从刘秀之言可以看出,他当时并没有后来的那种宏大志向和气魄,也没有反叛之心,倒希望在新莽政权中入仕为官。

      王莽纂汉建立新朝以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莽的"托古改制"违反了经济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极大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加上连年灾荒,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天下大乱,仕途无望,邓禹回到了家乡,刘秀也自长安返归故里——南阳郡。

       那时候,"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南阳也闹着严重的旱灾,人们的生活面临极大的威胁。在此情况下,许多豪家的宾客在外面干起了强盗的勾当。一次,刘 秀哥哥刘縯的宾客"劫人",受到官府的通缉。事情牵连到了刘秀,不得已,他只好跑到新野姐夫邓晨家躲风,史称"避吏新野"。新野这地方刘秀经常来,可算得 人地两熟。不过总待在姐夫家里也不是事,所以他便往来于新野和宛城之间,做点贩卖粮食的生意。

      曾有一次,刘秀、刘縯兄弟和邓晨一块儿 来到宛城,同穰(今河南邓县)人蔡少公等宴饮闲谈。"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座间有人应声问道:"是国师公刘秀乎?"原来这里所说的"国师公刘 秀"指的是刘歆。他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也是位饱学之士,虽系皇族,但却为王莽心腹,官拜新莽国师,总揽朝廷的文化意识方面的事务。由于图谶里面有 "刘秀当为天子"的话,所以刘歆于建平元年(前6年)改名刘秀。发问的那人显然知道这件事而明知故问。不料刘秀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反诘说:"何用知非仆 邪?"意思是讲,你们怎么知道图谶里的刘秀不是说我呢?满座的人都大笑起来,以为刘秀这个黄毛小子太不知天高地厚了,竟敢想当天子!但邓晨心里却感到特别 高兴,认为自己的小舅子志向不凡,将来必成大事。他不由得想起了一段往事:一次邓晨和刘秀共同乘车外出,路上遇到朝廷的使者没有下车回避,使者见状大怒, 对二人恶语相加。当时刘秀自称江夏卒吏,邓晨则更名称作侯家丞。使者认为他俩的身份有诈,便要带二人到前面不远处的亭部验证,打算治其不实之罪。正在紧张 之际,刚巧来了新野宰潘叔,经他向使者求情,二人总算免去一场祸事。这件事给邓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感到只要和刘秀在一起,即或遇到天大的事,似乎也能 逢凶化吉。

      刘秀住在邓家,邓晨的心里老惦记着那次与蔡少公等人宴语中刘秀说的那句话,希望此言能早日变为现实。可他看刘秀好像没事的人一样,每天不慌不忙地做他的贩谷生意。一次,邓晨实在憋不住了,便冲着刘秀把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

      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邪。

      其意是说,现今王莽倒行逆施,残暴横虐,竟然违背只有秋冬才能行刑杀人的祖宗成规,在盛夏季节便大开杀戒,这是老天爷灭亡他的时候到了。过去我们在宛城蔡少公那里聚会时所谈的谶言刘秀当为天子,难道不该独自应验在你的身上吗?

      邓晨本想借此一席慷慨陈词,激起刘秀的热烈反响。不料刘秀只是对着邓晨一笑,却未作回答。

      这并不是刘秀胸无大志,而是他认为时机未到,在耐心地等待机会。不久,机会就来了。

       王莽代汉,不管人们如何加以贬斥,其获得了成功,总归是事实,然而他的改制,不论人们如何为之辩解,其遭到彻底的失败,同样也是事实。历史是最无情的, 它不会像自然科学试验那样,给你以失败了再重来的机会。就在王莽改制的阵阵失败声中,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新"朝,也迅速走向灭亡。而奋起推翻新莽王朝的主 力军,正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改制之苦最深重的农民大众。

      天凤四年(17年),就在王莽"复明六莞之令","置羲和命士,以督五均、六莞",试图把他的不成功的改制继续坚持下去之际,直接发端于农民阶级的反新莽武装斗争便拉开了帷幕。这之中,起事最早者为瓜田仪、吕母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

       有关瓜田仪的情况,文献记载十分简略:"临淮瓜田仪等为盗贼,依阻会稽长州"。这里的"盗贼"是统治者对造反民众的诬蔑之辞。西汉临准郡,其地在今苏北 洪泽湖一带,郡治徐县位于今江苏泗洪南。古代注家认为瓜田仪"姓瓜田,名仪"。从此人以"瓜田"为姓,不难推知其非上层人物。会稽郡包括今苏南、浙江及福 建一带;据颜师古注:"长州,即枚乘所云长州之苑。"如果把上述联系起来,大体可以看出,瓜田仪这支农民义军自临淮起事后便南向发展,在会稽的长州之苑与 新莽政权抗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