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线的来源
1.1.1 放射线的种类与来源
电离辐射线分为电磁辐射与粒子辐射两类。X、γ射线都属于电磁辐射线又称为光子束,X射线是从原子核外产生的,γ射线来自原子核内,均可用人工方法获得。例如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靶物质产生X射线,放射性核素衰变释放出γ射线。X与γ射线在产生方式上不同,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有一定的能量,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粒子辐射包括α粒子、电子、中子、质子、负π介子和其他带电重离子,主要是从各种类型的加速器获得,某些也可由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其中,X、γ射线与电子束已广泛用于临床放射治疗,中子、质子和其他重离子尚处于研究和临床试用阶段。
1.1.2 放射治疗设备与放射源
放射治疗有远距离和短距离两种基本照射方式。远距离治疗指从体外一定距离,定时、定向、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短距离治疗是将放射源植入组织间、放入人体天然腔道或敷贴在病变表面进行照射。
千伏级X线治疗机 如果在X射线管的阴极灯丝与阳极靶之间加上高电压,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被加速,当电子撞击靶物质时运动突然受到阻滞,一部分电子能量以轫致辐射和特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即为X射线。由于轫致辐射是X射线的主要成分,因而X射线的能谱是连续的。X射线的峰值能量等于阴极与阳极间管电压值,平均能量约为管电压值的三分之一。常用半值厚(HVT)表示穿透能力。加速电场越强,发射出的X射线峰值能量越大,被加速的电子越多,产生的X射线强度越高。X线治疗机从结构上分为固定式和旋转式两种。主要由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和冷却部分与控制部分组成。根据管电压可将X射线治疗机分为四档:接触X射线机10~60kV;浅层X射线机60~160kV;深部X射线机160~400kV;高压X射线机400kV~1MV。
钴-60治疗机 钴-60治疗机是放射治疗的常用设备。它是采用高强度的放射性钴-60制成密封型放射源,线束经准直后用于放射治疗的装置。钴-60是由钴-59在核反应堆中经热中子照射轰击产生的。钴-60的原子核不稳定,核中粒子不断运动并发生碰撞,能量在粒子间相互传递。核内中子不断地转变为质子并发射3-粒子,使钴-60成为受激状态的镍-60,释放出能量为1.17MeV和1.33MeV的两种γ射线(其平均能量为1.25MeV)后,变成稳定的镍-60。钴-60原子核的衰变符合指数衰减规律,半衰期为5.26年。附表1-1为钴-60衰变表。
钴-60治疗机有固定式和旋转式两种。由放射源、照射机头、线束遮线与准直、运动与控制部分组成。钴-60机遮线器分为放射源固定式和移动式。常用源皮距(SSD)为70~100cm。它造价低、操作维修方便、输出稳定。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
主要适用于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铯-137治疗机也已被应用。铯-137产生能量为0.66MeV的γ射线,半衰期为30年。结构与钴-60机相似,一般源皮距不超过35cm。我国已有生产。
电子直线加速器 电子直线加速器是放射治疗的重要设备。它是利用微波电场在加速管中加速电子至较高能量的装置。电子加速过程实际上是电磁场能量转换成电子动能的过程。当电子被加速到一定能量后,引出再通过散射片即为用于治疗的电子束。如果电子直接打靶即可产生X射线束。电子直线加速器有行波与驻波两种加速方式。从能量上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分为三档:小型机4~6MV;中型机8~14MV;大型机16~25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主要由加速管、微波功率传输系统、电子枪与束流系统、真空、冷却、调制、控制和应用部分组成。常用源皮距为80~100cm。结构相对复杂,成本高,对维修要求也高。
短距离放射治疗源 短距离放射治疗源距离靶体近,吸收剂量在小范围靶体内减弱迅速。组织间插植和腔内照射是短距离放疗的常用方法,敷贴照射较少使用。组织间插植是将放射源制成针、丝、籽状植入靶体内。根据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和能量,可将组织间插植分为永久性和短暂性插植。用于永久性插植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相对短(几天)或能量较低,如金-198、碘-125等。用于短暂性插植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相对长或能量高(大于100keV),如铱-192。腔内照射是将装有放射源的各类容器放入病人体腔内,靶区参考点达到预定照射剂量后再取出。铯-137作为腔内放射源已代替了镭-226源被广泛采用。
短距离放射治疗亦可用后装放射源技术。短距离治疗常用放射源有关物理常数列于表1-1中。
表1-1 短距离治疗常用放射源物理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