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 learning motivation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心理咨询

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引起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它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或动态表现。其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包括: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和信念,学习的情绪和意志,对未来的一种理想等。这种学习需要,是一定的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年轻一代提出的学习要求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动机进行了不同的分类。美国的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认为,属于社会性动机的交往动机和声誉动机是制约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两类重要动机。D.P.奥苏贝尔主张,调节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成就动机,它是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所构成。一些西方心理学家把学习动机区分为内在的动机和外来的动机。内在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到兴趣,学习成就本身就能使其获得满足,就是一种报偿,无需外力的推动而能自愿学习。外来的动机主要指由某些外部权威人物灌输给学习者的动机,需要外部诱因激发其学习。J.S.布鲁纳强调内在动机的作用。他认为,内在的学习动机是由好奇的内驱力、胜任的内驱力和互惠的内驱力所构成。苏联的A.H.列昂节夫把学习动机区分为广义的、概括的学习动机(如准备从事未来的活动,把学习看做社会职责等)和局部的、狭义的学习动机(如想要受表扬、怕受惩罚等)两大类。Л.И.包若维奇依据动机来源把学习动机区分为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性动机(如对知识的兴趣、对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对掌握新知识、技能的需要等)和来源于主体生活的社会环境的间接性动机(又称为社会动机,如同他人交往的需要、力求得到赞扬的需要、想在社会关系中占有一定地位的要求等)两大类。我国的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如下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学习动机进行分类的:(1)从来源上看,分为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前者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要求,其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后者是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动机,它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习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作用较为短暂而不稳定。(2)从内容的性质上看,学习动机有高水平的与低水平的、正确的与错误的区分。受情境性的外力影响的、他律的学习动机,是低水平的;而受自己的意识倾向支配的、自律的学习动机,则是高水平的。以有利于人民和有益于社会的原则为核心的学习动机是正确的;反之,从利己的个人主义出发的学习动机则是错误的。(3)从作用的大小来看,可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一般并非是单一的,在多种动机当中,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起辅助作用。教育者应当帮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并使其在诸多动机当中占有主导、支配的地位。

心理咨询百科的其它文章:

  • 最佳心理状态 optimal state of mind
  • 最佳竞技状态 optiimum state of performance
  • 自律训练 method of autonomous training
  • 专门化知觉 specialized perception
  • 注意集中训练方法 attention concentratiion training method
  • 注意集中训练 attention concentration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