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心理学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或译“交叉文化心理学”或“民族文化比较心理学”,而“跨文化心理学”是较早且较通用的译名。它是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门对各国各民族的与文化有关系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的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赫斯科维茨在1948年把“文化”定义为“人类环境中人造的部分”,特里安迪斯(Triandis)则把文化区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文化,前者包括人造的物体如房子、工具之类,后者则包括以价值、角色、态度等形式对各种对象所作的反应。格尔茨在1973年提出的定义较有影响,他认为文化“是指用符号体现一定意思的一种历史的传递模式,是人们以符号形式为工具来交流、保存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对生活的态度所表示的一种代代相传的概念系统”。所谓“跨文化心理学”,在西方较有影响的定义是特里安迪斯所提出而被广泛引用的下述定义,即:“跨文化研究是对各种不同文化群体的成员的经验性研究,这些群体的成员已经具有意义重大的、能识别的相同的生活经历,导致其行为可以预测,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在理论上是重要的,按理,其行为的前因后果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说明的。”。这个定义表明,跨文化心理学是以不同民族的成员的个体心理为研究对象的,不仅要研究各民族之间的心理和行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要说明其前因后果,弄清这些民族成员的心理同民族文化的关系。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课题非常广泛,研究成果也很多,主要有特里安迪斯等人主编的六卷《跨文化心理学大全》,芒罗等人主编的《人类发展的跨文化大全》,西格尔编著的一本教科书,奥尔特曼等人、沃伦、哈姆纳特与布里斯林分别编辑的三本论文集以及几次世界性跨文化研究专门会议文献汇编等。《跨文化心理学》杂志于1970年在美国创刊,向全世界发行。
心理咨询百科的其它文章:
- 最佳心理状态 optimal state of mind
- 最佳竞技状态 optiimum state of performance
- 自律训练 method of autonomous training
- 专门化知觉 specialized perception
- 注意集中训练方法 attention concentratiion training method
- 注意集中训练 attention concentration training
- 机能主义 functionalism
- 阅读审美情感 appreciative feeling in reading
- 生物反馈 biofeedback
- 职责失落感 sense of loss of responsibility
- 传受双方观点的差异 viewpoint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or and audience
- 病感 illness
- 儿童发展 child development
- 夫妻交往艺术 art of communiication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 知觉 perception
- 地方性广告 local advertising
- 烦躁 irritability
- 操作条件作用 operational conditioning
- 等级排列法 ranking method
- 行为演练 behavioral rehearsal
- 教学策略 instructional strategy
- 思维鸣响 audible thought
- 价值观 values
- 社会动机 social mo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