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期心理卫生 psycho-hygiene of preschool period
从3岁到6~7岁的年龄阶段称为学前期。学前期的心理卫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榜样的力量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又以父母和教育者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前提。父母在生儿育女之前就应当具有这方面的知识。(2)在教育过程中应考虑到儿童年龄上的特点。好动是儿童期的一种正常特点,特别是3岁以后的儿童,易兴奋、激动和喧闹,要求他们长久静坐是困难的。这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引起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鼓励他们多问、多动脑筋,从而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3)反抗性在3岁左右的儿童常会出现,这时幼儿以反抗的形式,要求占有和扩大生活范围,这种独立性表现,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心理状态,应该因势利导,促使其发展,不应压抑,如打骂等,亦不应包办代替,过分地保护。(4)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促进他们的认识、情绪和个性品质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诱发儿童的思维和想像力极有好处,应该给以鼓励,创造一定的条件,如适当的玩具等,并要给以必要的指导。(5)在儿童头几岁的教育过程中,应该避免来自父母和幼教工作者的不适当的管束、不公平的和过多的处罚、千篇一律的要求、任何形式的娇生惯养和多余的忧虑,在父母之间还应该避免发生冲突。(6)应考虑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如刷牙、穿衣、脱衣等生活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娇生惯养,使他们有能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促进智慧和能力发展。
心理咨询百科的其它文章:
- 最佳心理状态 optimal state of mind
- 最佳竞技状态 optiimum state of performance
- 自律训练 method of autonomous training
- 专门化知觉 specialized perception
- 注意集中训练方法 attention concentratiion training method
- 注意集中训练 attention concentration training
相关阅读
- 机能主义 functionalism
- 阅读审美情感 appreciative feeling in reading
- 生物反馈 biofeedback
- 职责失落感 sense of loss of responsibility
- 传受双方观点的差异 viewpoint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or and audience
- 病感 illness
- 儿童发展 child development
- 夫妻交往艺术 art of communiication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 知觉 perception
- 地方性广告 local advertising
- 烦躁 irritability
- 操作条件作用 operational conditioning
- 等级排列法 ranking method
- 行为演练 behavioral rehearsal
- 教学策略 instructional strategy
- 思维鸣响 audible thought
- 价值观 values
- 社会动机 social mo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