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 fatigue
人们由于连续不断地学习或工作所造成的学习或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它是体力或智力过度支付或消耗后的行为反应,是一种非病理性的工作障碍,也是一种先天的防卫性反应。在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之后,人的能力就会显著降低,出现所谓“学习疲劳”或“工作疲劳”。工作速度的减慢和工作质量的下降是疲劳的两个客观指标。疲劳可以分为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如倦于工作、无精打采、思维迟钝、注意分散、情绪消极(如烦躁、厌倦、不安)等都属于心理疲劳。心理疲劳主要是通过主观报告来进行判定,目前亦可通过电脑来加以测量。如感觉迟钝、觉醒水平降低、动作失调、肌肉痉挛、麻木等都属于生理疲劳。极度生理疲劳可使脑部受损,甚至精神崩溃。生理疲劳可以通过代谢指标如排汗量、耗氧量及肌肉紧张度等生理指标来加以测量。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解除生理上的疲劳,一般需要休息,轻微的也可以通过意志努力来克服;而解除心理上的疲劳除必要的休息和意志努力外,还可以从改变态度、激发动机、鼓舞热情、增加兴趣等入手。疲劳可分为轻度疲劳和极度疲劳、暂时疲劳和慢性疲劳。轻度疲劳和暂时疲劳经过适当的休息就会得到解除。而由于人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或因极度疲劳所导致的慢性疲劳,则不易得到康复,并容易引起病变,损坏人的身心健康。
心理咨询百科的其它文章:
- 最佳心理状态 optimal state of mind
- 最佳竞技状态 optiimum state of performance
- 自律训练 method of autonomous training
- 专门化知觉 specialized perception
- 注意集中训练方法 attention concentratiion training method
- 注意集中训练 attention concentration training
相关阅读
- 机能主义 functionalism
- 阅读审美情感 appreciative feeling in reading
- 生物反馈 biofeedback
- 职责失落感 sense of loss of responsibility
- 传受双方观点的差异 viewpoint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or and audience
- 病感 illness
- 儿童发展 child development
- 夫妻交往艺术 art of communiication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 知觉 perception
- 地方性广告 local advertising
- 烦躁 irritability
- 操作条件作用 operational conditioning
- 等级排列法 ranking method
- 行为演练 behavioral rehearsal
- 教学策略 instructional strategy
- 思维鸣响 audible thought
- 价值观 values
- 社会动机 social motives